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中国的农业气象情报业务是分级建制。国家级的农业气象情报业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需要于1983年开始恢复和组建的,现已建成全国农业气象情报监测网和信息资料通讯传输系统,并以多种方式进行服务。一、中国的农业气象情报监测网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农业气候类型多样,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2.
农业气象情报业务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农业气象情报业务自动化系统是利用IBM-PC/XT 机自动接收 AB 报,并进行报文翻译、统计整编、制作图表和屏幕显示等作业,实现在计算机上模拟农业气象旬(月)报的过程。本系统包括 IBM-PC/XT 机和电传电报线路接口,农业气象电报报文处理子系统和农业气象旬(月)报图形输出显示子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亍GoogieMap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的系统结构,分析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特点,通过应用个例展现了农业气象情报的处理过程,并介绍了GoogleMapsAPI密钥嵌入网页的关键技术等,实现了将实时原始报文数据和历史档案资料分类汇总,进行快速分析处理,生成文本、图表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气象信息,并通过网络定期和不定期向用户单位发布、传输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东北分会第四届农业气象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9月14~17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来自东北三省及内蒙从事农业气象科研、教学、基层台站业务及农业生产第一线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55篇,有45人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论文涉及到气候变化及农业对策、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农业气象实用技术、农业气候资源开发、优化栽培的小气候效应及增产措施、农业气象情报、预  相似文献   

5.
针对辽宁省农业气象情报业务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建立了辽宁省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用多边形法实现了等值线和区域色斑图的绘制。文中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运行环境及结构、技术关键和主要功能等。  相似文献   

6.
从作物生长发育动态模拟和生长模型;作物气象:微气象学和农业小气候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实验方法;农业气象和农业小气候测试手段;现代化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和决策服务系统;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气成果的应用推广;农气站网建设和农气基本资料的积累;农气灾害的防御对策等主要方面概述了现代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和农业小气候实验研究的某些动向.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业务系统采用SQL Server2005程序创建数据库,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基础上设计构建,用C#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可使南宁市农气服务背景资料、农业气象知识、历年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等信息以任意格式文件的形式引入存储于系统中,并在系统中调阅(但不能直接修改);也可删除,或者引出系统在电脑其它路径存储;如系统内容有错误可将相应文件先引出系统,存储于电脑中修改完善再引入(系统中的原文件在引入前先行删除)。此外系统还具有其它实用功能。系统便于修改和追加,利于系统吸收资深农气服务人员的丰富服务经验而不断完善,并借助系统制作出高质量的农气服务产品,从而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系统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会讯     
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委员会 2 0 0 2年 8月 11~ 15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了全国气象服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共有 5 9名来自 18个省、市、区气象业务和科研、院校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70余篇 ,内容涉及 2 1世纪农业气象的机遇与挑战与发展战略、农业气象业务建设、3S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作物气象模式与精确农业、气候变化与农业适应对策、农业气象减灾、旱作节水技术、林果气象温室小气候调控等。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小气候和作物气象专业委员会 2 0 0 2年 8月 17~ 18日在江西农业大学举行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参加会…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需求,以气象通信网络为依托,采用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对生态与农业气象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快速传输、有效存储和查询分析,及时将资料应用于生态与农业气象评估业务,为地方政府及有关生产部门提供农业气象决策服务.客户端运行县级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负责信息监测、采集、传输;服务器端运行地市级的生态与农业气象评估服务系统,负责数据存储管理、综合分析、业务服务和产品制作等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气象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1992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讨论会于10月12-16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出席大会的专家、学者代表共106人.会议共收论文276篇,大会交流98篇. 大会由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理事长高亮之教授致开幕词,山东省政府秘书长马士俊、山东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农业气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农业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反映农业气象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农、林、水、畜、牧等产业与气象、环境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国内外有关专题研究动态综合评述等,涉及气候变化影响、区域农业气候、局地农业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候区划、动植物物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农业生态环境、旱作节水农业、农业设施的结构优化与小气候调控;作物气候生产力、农业生物气象(作物气象、畜牧气象、森林气象、智慧气象、品质气象等);农业气象数值模拟、农业气象仪器与监测;农业气象灾害(各种灾害对农林水产品的影响及其机理,灾害防御和保险理赔等)、农业昆虫迁飞的气候条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气象上的应用(原始资料获取、数据分析提取、信息扩散各环节);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等方面。随着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间交叉的增加,相应的研究成果都可在《中国农业气象》上发表展示。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农业气象》创刊至今已稳健地走过了十个春秋。在此,我以无比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室,代表我室全体农业气象科学工作者,热烈祝贺《中国农业气象》创刊十周年!祝贺它在面向社会,面向生产,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方面所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1992年第1期起,本刊每期开辟《农业气象情报》专栏,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中心撰稿,供有关科研和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树庆 《中国农业气象》2012,33(2):278-282,288
为了更好地开展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文章从涵盖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生产需求出发,阐述了现代农用天气预报的定义、原理、业务内容、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并就其业务范围、预报时效、区域业务重点等展开讨论.文章指出,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基于农业生产与天气的相关性、农事的可选择性和天气预报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主要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强调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指标和农业气象评价技术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对农用天气的预报;二是业务涉及面广泛,除了为粮棉油生产服务的传统农用天气预报外,还包括林用、牧用、渔用、设施农业天气预报等;三是预报能力明显提高,对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数量预报已逐步实现精细化;四是主要业务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业务系统上运行,定量化和客观化水平更高.文章认为,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应明确业务范围,突出区域特点和工作重点,并注重业务产品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正> 全田农业气象减灾墅气候变化对策学术讨论会从1991年1月28日到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农业部环保能源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穷会共同主办。出席代表94人。收到论文94篇。国家气象局骆继宾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在大会上交流的论文20篇。会议达到了活跃学术气氛,推动科学研究工作的目的。与会代表通过充分交换意见,还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农业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极为严重,是造成我国农业产量徘徊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重视农业气象灾害及真防御问题,要以防为主,采用系统对策和综合措施,提高抗灾能力,减轻灾害危害。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于1989年11月13—16日在湖南省慈利县召开了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1989年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87人。会议收到论文200篇,分大会及三个学组进行了交流。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的工作。一致认为,我国农业气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使农业气象向新技术、高技术发展。如水稻系统数学模拟、冷害专家系统、除冰核菌防霜、区域开发,立体农业等方面,均受到领导和生产部门的重视和好评。通过学术交流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会议经过充分酝酿,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差额投票选举的方法,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会由61人组成。高亮之同志(江苏省农科院院长)任理事长。会上还修改了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的章程。  相似文献   

17.
<正> 东北地区三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室于1984年12月6日至1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召开了东北地区抗御低温冷害第二次科学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农业、气象、高等院校和中国农科院气象室,以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等三十一个单位,共五十五名代表。会议由吉林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胡吉成同志致开幕词,吉林省农科院低温冷害室主任、副研究员潘铁夫同志作了会议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4):348-348
2006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于9月19—21日在昆明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发展。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理事长梅旭荣在开幕式上讲话,希望广大会员站在历史高度思考农业气象学科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积极探索不断拓宽农业气象研究领域,更好地发挥学会的特殊作用;云南省气象局肖子牛副局长致辞;农业气象分会副理事长郑大玮介绍了农业气象学科2005—2020发展战略和规划;27位代表围绕九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展示了农业气象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与会代表讨论了三个议题:农业气象学科2005—2020年发展战略和规划;2007年学术年会的会议主题、宗旨、内容;2008年农业气象国际会议建议。闭幕式由副理事长王道龙主持,对13篇年会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孙忠富秘书长进行会议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5月23日至28日在山东省烟台市联合召开了农业气象灾害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气象部门、部分大专院(校)的有关专业,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等80多个单位128名代表。会议由农业气象研究会理事长林山同志致开幕词,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程纯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全国农业气象科学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年四月廿五日至三十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农、林、气象、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一百五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鲍贯络同志主持,金善宝院长致开幕词,陶东岱、黄秉维、吕炯、么枕生、杨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