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木薯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以‘SC9’、‘SC12’、‘SC6068’、‘热引1 号’4 个食用木薯品种的叶片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幼叶、嫩叶、老叶3 个生长期,不同脱氰处理对其氢氰酸、总黄酮、蛋白质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并利用SAS系统进行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烘干处理后叶片的营养损失较少,但氰化物含量极显著高于食品安全标准;70℃水浴处理后氰化物含量在食品安全范围内,但总黄酮含量急剧降低。从品种和叶片生长期各指标看,品种间和不同生长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C6068’叶片总黄酮最高,达31.663 mg/g。经主成分综合评价发现,从生育期看,4个品种嫩叶烘干处理优于70℃水浴处理,但氰化物含量偏高;从品种看,‘SC12’和‘SC6068’2 个品种烘干处理优于70℃水浴处理,其综合评价值F1分别是2.5892、2.5272,可考虑将其作为食品和抗氧化活性物质资源化开发利用。总之,本研究表明不同木薯品种叶片加工利用方式与叶片黄酮含量和氰化物含量密切相关,直接干燥对黄酮类物质的影响较小,适用于发酵型饲料加工利用;而70℃水浴处理叶片氰化物含量较低,适用于食品原料加工。  相似文献   

2.
以茶叶加工工艺制作的金银花叶片绿茶,测定在制茶工艺过程中,不同烘干温度对制作金银花叶绿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实验建立了总黄酮和绿原酸的标准曲线,测得50、80、110、140℃温度下金银花叶绿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39%、0.33%、0.30%、0.19%,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44%、1.42%、1.27%、1.2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和99.6%。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样品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在80℃条件下烘干,烘干时间短,样品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高。该方法可有效测定不同烘干温度金银花叶绿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不同烘干温度金银花叶绿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差异较大,80℃为最佳的烘干温度。  相似文献   

3.
枇杷叶总黄酮超高压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超高压提取的枇杷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选用L9(34) 正交实验对枇杷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超高压压力、超高压提取时间、固液比(g:mL)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且测定了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超高压压力400Mpa、超高压提取时间4.5min、固液比1:18。该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可达0.693%,总黄酮浓度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呈现线性相关。超高压提取的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叶羊蹄甲中总黄酮的提取、鉴别方法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大叶羊蹄甲中黄酮类物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提取大叶羊蹄甲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回流温度为80℃,乙醇体积分数为80%,固液比1:20,提取时间为1 h,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11.81%。此方法实验步骤简便,无污染,是提取大叶羊蹄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途径,大叶羊蹄甲中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枳椇各部位(叶子、枝干、果梗、果渣、种子、种壳)总黄酮的含量,获得了枳椇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采用盐酸-镁粉法、三氯化铝法、醋酸铅法对枳椇各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定性分析,以芦丁为对照品,经Al Cl3显色和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正交法确定枳椇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枳椇各部位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种子5.081 mg/g、枝干3.452 mg/g、种壳0.899 mg/g、果梗0.871 mg/g、果渣0.835 mg/g,其中枳椇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314 mg/g。经过正交试验分析,索氏提取法提取枳椇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1∶50(g/m L),提取时间9 h,在该工艺条件下枳椇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4.8 mg/g。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刺槐叶中总黄酮,选取芦丁作为标准品做定量分析,得到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是槐叶粗粉60目、固液比1∶20、饱和氢氧化钙调节pH值为9、温度95℃~100℃、时间30min、提取2次、结晶用盐酸调节pH值为3、静置4h、总黄酮含量为1.059%。  相似文献   

7.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的乌饭树叶总黄酮提取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实验、部分析因试验以及中心组合试验、响应面分析法对传统溶剂浸渍提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鸟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是影响乌饭树叶总黄酮提取量的关键因子,优化得到的鸟饭树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前浸泡60min,液料比50:1,乙醇浓度87%,提取温度61℃,提取时间2h,在这种条件下一次提取率可达68.12%。响应面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精确乌饭树叶中总黄酮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8.
芜菁种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芜菁种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浸提提取的最佳条件是50 ml 70%乙醇在70℃下提取2 h。本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标准品测定芜菁种子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含量为2.01%.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芜菁种子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刺五加叶不同采收时期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及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采收时期的刺五加叶进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分析,并分别进行刺五加叶不同采收时期的黄酮类化合物趋势研究。 结果 刺五加叶总黄酮含量分别在5月初、8月中旬、9月末较高,在5月到8月这段生长季节含量有所下降,共找出11个明显上升趋势,11个明显下降趋势的黄酮类化合物并予以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采收时期刺五加叶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刺五加叶不同采收时期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具有明显趋势,本实验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刺五加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紫茎泽兰溶剂脱毒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探索紫茎泽兰中泽兰酮含量与香葱产量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堆肥发酵及相关分离分析技术。通过比较紫茎泽兰溶剂脱毒前后毒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了紫茎泽兰溶剂脱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浸泡处理时间48 h、料液质量比为1:10、温度为50℃。同时分析了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的含量与香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腐熟后的紫茎泽兰有机肥中毒素含量很低,对香葱的产量无明显影响。紫茎泽兰溶剂脱毒效果明显,其溶剂脱毒工艺应用于发酵生产有机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热回流法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加热回流法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适宜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料比和乙醇浓度,上述4个因素均分别设置为5个水平,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最优提取工艺,对筛选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进一步进行重复验证试验和工艺放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筛选获得最佳乙醇浓度为70%,最佳反应时间为2.5 h,最佳料液比为1:30,最佳反应温度为70℃;正交试验确定加热回流法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反应时间2.5 h,料液比1:30,反应温度80℃;重复验证试验和工艺放大验证试验得率分别为23.11 mg/g和23.13 mg/g。本工艺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良好,适用于构树叶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挤压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萌动苦荞色泽、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萌动苦荞的麦芽颜色变化最小;热风70℃干燥时复水率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对萌动苦荞中的黄酮含量均有影响,微波高火干燥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法。为萌动苦荞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旨在降低或去除木薯的生氰糖苷,获得安全无毒木薯新品种。本研究以高氰和低氰5 个品种的木薯为材料,通过RT-PCR 方法,研究了生氰葡萄糖苷酶基因Linamarase 在木薯中的表达情况。木薯Linamarase 基因只在地上部分表达;5 个木薯品种,包括低氰和高氰品种,在块根中也均未检测到Linamarase 基因的表达。在地上部分中,顶芽的表达量要远远大于茎和成熟叶片的表达量,而且低氰和高氰品种在顶芽的表达量基本相同,但是低氰品种茎及成熟叶片中Linamarase 的表达量比高氰品种相对较高。木薯生氰糖苷酶Linamarase 在不同木薯品种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的不同,可以为筛选安全无毒木薯品种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4.
祁门红茶初制中的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祁门红茶初制干燥工序中不同毛火速度与足火温度对毛茶品质的影响,选用‘祁门槠叶’种1芽2叶鲜叶,经统一萎凋、揉捻和发酵后,毛火速度设置快(9 min)、中(12 min)、慢(15 min) 3个水平;足火温度设置低(60℃)、中(75℃)、高(90℃) 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制作茶样,重复2次。通过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毛火速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生化成分(氨基酸、可溶性糖、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足火温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滋味、叶底)和生化成分(可溶性糖、茶褐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对生化成分(咖啡碱、茶红素、茶黄素)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毛火速度与足火温度互作效应对茶样的感官品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生化成分(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对生化成分(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显著。快速毛火,茶样的色泽、滋味和综合评分略低;慢速毛火,茶样的叶底稍暗,香气中等。低温足火处理,茶样的感官审评综合评分低于中、高温足火处理。因此,祁门红茶初制干燥工序采用中速(12 min)毛火与中、高温(75℃、90℃)足火组合较好,尤以中速(12 min)毛火与中温(75℃)足火组合为佳。  相似文献   

15.
贺伟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296-301
为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桑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便优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选取液料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5%乙醇,在液料比为50:1、超声温度64℃,超声45 min后,桑叶总黄酮提取率理论值可达到4.29%,验证值为4.23%。实验结果为确定桑叶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乙醇萃取辣椒叶中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对辣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确立适宜的提取条件,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辣椒叶中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超声波法提取辣椒叶的优选工艺条件为:在pH值6.5下,超声波功率为45 kHz,料液比为1∶30,乙醇体积分数为50%,在50℃下萃取30 min,可使总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13.90 mg/g。  相似文献   

17.
旨在筛选最佳的干燥方法,为玫瑰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新鲜云南‘墨红’玫瑰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新鲜花瓣,测定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玫瑰花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品质影响不尽相同,微波低火处理的玫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微波温火干燥处理所得多糖含量最多,微波中火干燥的黄酮含量最高,烘干70℃干燥处理的多酚含量最高,晒干处理后花青素相对浓度最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微波处理以微波低火干燥为佳,烘干干燥以70℃干燥为最好,阴干较晒干好。多种干燥方式以微波低火干燥的玫瑰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壶瓶枣为试材,分别进行60℃电热恒温干燥、60℃远红外干燥、300 W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将枣干到含水量25%时,比较了各自的干燥曲线和干制前后枣果糖分和VC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干燥时间从大到小依次为电热干燥2.5 h,远红外干燥75 min,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34 min,微波干燥10 min;不同的干燥方式所得的总糖含量依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44.3%,远红外干燥42.6%,电热干燥38.1%,微波干燥25.23%,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能够保持高的枣总糖含量。不同干燥方式干燥后所得VC含量依次为微波干燥112.51 mg/100 g,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101.85 mg/100 g,远红外干燥48.63 mg/100 g,电热干燥20.52 mg/100 g。微波干燥处理时间较短,对枣果VC的影响较小,其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  相似文献   

19.
木豆不同生长期叶片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木豆叶利用价值,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木豆叶资源,测试了131份木豆品种现花期木豆叶总黄酮含量及研究不同采收期木豆叶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长期木豆叶总黄酮的含量,得知从播种后75天至结荚期,木豆叶总黄酮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呈现明显的累积现象,结荚期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若以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评价木豆叶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则可确定黄酮含量高的木豆资源及木豆叶的最佳采收期,此结果为木豆叶的质量评价、选材和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