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前期对杜泊羊引入河西走廊地区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育肥试验,为利用杜泊羊大范围开展杂交改良以及肉用绵羊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杜陶寒杂交羊平均日增重达275.33 g±5.32 g,陶寒杂交羊达197.22 g±3.28 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杜陶寒杂交羊在胴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等方面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5),在肋肉厚、脂肪上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骨比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杜陶寒杂交羊在肉色、脂肪色泽、大理石评分以及熟肉率等肉质性状方面有高于陶寒杂交羊的趋势;杜陶寒杂交羊羊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陶寒杂交羊(P〈0.05),钙、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杜陶寒杂交羊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心脏、胆囊等内脏器官重量与陶寒杂交羊差异均不显著(P 〉0.05),但胰腺重量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5);杜陶寒杂交羊皱胃、直肠、结肠容积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5),但瘤网胃、瓣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容积两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杜陶寒杂交羊每只日均增重收入8.26元,纯利润3.88元,陶寒杂交羊每只日均增重收入5.92元,纯利润1.54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改变黔东南山羊体格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不佳等性状,特引进波尔山羊对其进行杂交.杂交一代具有与父本相似的外貌特征,在山区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及适应性较强;杂交一代各生长阶段体重明显高于黔东南山羊,提高幅度在30.9%以上;杂交羊3月龄、6月龄等各阶段的体高、体长、胸围等明显高于黔东南山羊.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分析6个绵羊群体骨形态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1B,BMPR-1B)基因多态性,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集新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东北细毛羊、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白头杜泊羊6个绵羊群体共381只个体的血样,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BMPR-1B基因多态性,并用DNAStar软件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利用Excel 2003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以及遗传多样性参数(杂合度(He)、纯合度(Ho)、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显示,新吉细毛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白头杜泊羊BMPR-1B基因均不存在多态性;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具有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B+和BB。杜×寒杂交羊(F1)χ2值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杜×寒杂交羊(F3)χ2值未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的PIC分别为0.311和0.264,为中度多态。推测BMPR-1B基因不是新吉细毛羊、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无角型)、白头杜泊羊4个绵羊群体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但可作为杜×寒杂交羊(F1)、杜×寒杂交羊(F3)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4.
在完全舍饲的条件下,用杜泊羊公羊和东弗里生羊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杂交后代的体型外貌与其父本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杜寒杂交羊和东寒杂交羊哺乳期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在3月龄断奶至6月龄,杜寒杂交羊的日增重最高,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东寒杂交羊(P0.01),小尾寒羊和东寒杂交羊断奶后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尺相关性状变化上也较明显,杜寒、东寒杂交羊的体高、体斜长均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1);东寒杂交羊和杜寒杂交羊的胸围、胸深、胸宽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在屠宰性能方面,杜寒杂交羊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显著高于东寒杂交羊(0.01P0.05);胴体重杜寒杂交羊高于小尾寒羊和东寒杂交羊(0.01P0.05),6月龄公羊屠宰率杜寒杂交羊高于小尾寒羊和东寒杂交羊约3个百分点,杜寒杂交羊的净肉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和东寒杂交羊(P0.01)。杜寒杂交组合在肉用性能方面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可在生产中着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引进的乌骨羊为父本与湖羊进行杂交,通过分析乌湖杂交一代羊的体貌特征、抗逆性、生长发育、屠宰性能以及繁殖性能,对其杂交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乌湖杂交一代羊体貌特征趋向于父本乌骨羊;抗逆、抗病能力强;初生、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重及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初生体高、胸围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性成熟较乌骨羊早1~2个月,初配年龄早2~3个月,受胎率差异不大,产羔率提高72.5%,初产母羊胎次产羔数达1.7只;宰前活重、胴体重、骨重、净肉重、尾脂重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屠宰率、净肉率均显著高于乌骨羊(P<0.05);肉骨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乌湖杂交一代羊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好、肉用体型佳,杂种优势明显,可作为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杜湖杂交一代羊、杜湖杂交二代羊与湖羊为研究对象,对其日增重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杜湖杂交一代羊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湖羊和杜湖杂交二代羊(P0.01),且其平均日增重较湖羊提高了18.13%;杜湖杂交二代羊日增重较湖羊提高了4.85%(P0.05)。可以看出,杜湖杂交羊的育肥效果优于湖羊,充分利用杜湖杂交是改善湖羊品种产肉性能,增加羊肉生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黑山羊新品种为父本、云岭黑山羊为母本的杂交一代羊为研究对象,对4个海拔试验点的杂交一代羊进行了生长、繁殖和屠宰性能的测定,并与亲本进行了杂种优势比较。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公、母羊的断奶重、6月龄重、10月龄重、周岁重比云岭黑山羊分别提高了15.25%、30.03%、22.70%、29.81%和16.05%、33.75%、34.86%、27.33%;10月龄平均体重达35~40 kg;全舍饲杂交一代羊比"放牧+补饲"羊6月龄、10月龄和周岁的生长速度均快,且体重差异显著(P0.05)。杂交一代初产母羊产羔率达148.78%~166.67%,比云岭黑山羊提高了33.78%~51.67%,差异显著(P0.05)。杂交一代周岁公羊屠宰率49.86%、肉骨比3.18,分别比母本云岭黑山羊增加4.06个百分点和0.4。说明云南黑山羊新品种与本地云岭黑山羊杂交,杂交一代羊杂交优势明显,具备肉用山羊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利用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特克赛尔羊和波德代羊与本地藏羊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F1表现出了良好的杂交效果,各杂交组合F1不同发育阶段主要生长和生产性能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本地藏羊(P〈0.05,P〈0.01);各杂交组中陶藏F1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两杂交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不同山羊杂交组合增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地方山羊(黔北麻羊)为对照,通过对羔羊出生重、1月龄重、3月龄重、6月龄重、9月龄重、1~3月龄日增重、6~9月龄日增重、销售收入等指标的比较,研究了两种模式三元杂交羊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育肥效果。结果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地方山羊♀)♀杂交羊和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地方山羊♀)♀杂交羊各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波×(南×地方)杂交羊和波×(努×地方)杂交羊相比,6~9月龄日增重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起,威宁县开始引入波尔山羊对本地黑山羊进行杂交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杂交一代公母羊初生、4月龄、6月龄、12月龄、成年体重,公羊依次提高44.26%、12.75%、17.97%、25.22%、51.93%,母羊依次提高39.66%、17.42%、27.28%、27.53%、26.73%,差异显著(P<0.05);杂交一代周岁羊胴体重17.07kg,比同龄本地黑山羊提高25.42%,差异显著(P<0.05);杂交一代羊产羔率178.72%,比本地黑山羊提高29.97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杜泊羊、萨福克羊与当地藏羊杂交一代羊在高寒牧区的生存能力及发展潜力,用黑头杜波羊、黑头萨福克羊的冻精授配当地藏羊,在相同的饲牧条件下,观察其杂交一代羊的适应性,并测定其3月龄和5月龄体重及主要体尺。结果表明:杜×藏、萨×藏杂交一代羔羊初生重分别比藏羊提高了35.31%和24.33%,出生到5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43.14%和38.03%;3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比藏羊增加了4.22 cm(P>0.05)、4.83 cm(P>0.05)、8.01 cm(P<0.01)和4.72 cm(P>0.05)、5.53 cm(P<0.05)、7.16 cm(P<0.01),5月龄分别增加了3.86 cm(P>0.05)、6.34 cm(P<0.05)、9.31 cm(P<0.01)和5.30 cm(P>0.05)、7.17 cm(P<0.05)、8.17 cm(P<0.01)。说明用杜泊羊和萨福克羊与藏羊杂交,其杂交一代羔羊的杂交优势明显,在良好饲牧条件下,跟群放牧、采食牧草、耐粗饲、抗病力等方面与当地藏羊没有差异,且3月龄和5月龄体重、胸围等均较当地藏羊有明显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8):1-4
为检测绵羊在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盘羊杂交羊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后分别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TNF-α、IL-8、IL-10及IFN-γ含量。结果显示:两组羊在感染后IL-1β浓度均升高,第21天巴什拜羊的IL-1β含量降低,且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感染后两组的TNF-α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TNF-α含量开始下降,且第14天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第21天极显著低于杂交羊(P0.01);感染后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的IL-8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且杂交羊IL-8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两组羊的IL-10含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且杂交羊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而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杂交羊;感染后两组羊的IFN-γ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的IFN-γ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杂交羊。结果提示:绵羊感染MO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明显,巴什拜羊和杂交羊细胞因子变化也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法国夏洛莱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杂交对其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法国夏洛莱羊为父本、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杂交试验初步研究对其杂交1代(F1)、回交1代(B1)体增重及毛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龄时,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体重分别比B1代(试验2组)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2.8%(P>0.05)和46.5%(P<0.01);6月龄时,体重分别提高4.0%(P<0.01)和28.6%(P<0.01);3月龄、6月龄时B1代(试验2组)的体重分别比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对照组)提高42.5%(P<0.01)、23.7%(P<0.01)。在产毛量方面,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的产毛量与B1代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相比,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B1代的产毛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20.4%(P<0.01)和20.1%(P<0.01);从增重和产毛总的经济效益来看,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相比,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和B1代总的经济收益分别提高了14.80%、10.88%。因此,法国夏洛莱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杂交可用于杂交优势生产羊肉,但不宜用于羊毛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无角道塞特羊萨福克羊与河北细毛羊杂交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无角道塞特和萨福克羊细管冻精对河北细毛羊进行人工授精(各190只),情期配种准胎率67.5%,产道杂羊165只,萨杂羊174只。结果,无角道赛特、萨福克与河北细毛杂交羊各月龄体重均比河北细毛羊高,差异极显著(P<0.01)。前30天育肥试验结果,道赛特杂交羊平均日增重223g、萨福克杂交羊日增重212g,比河北细毛羊日增重154g,极显著提高(P<0.01)。后30天,无角道赛特杂交羊日增重平均263g,萨福克杂交羊日增重平均251g,河北细毛羊日增重平均151g。经检验,两组杂种羊日增重比河北细毛羊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杂种羊之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显著提高,经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无角道赛特、萨福克与河北细毛羊的杂交一代体尺、体重变化、快速育肥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天然放牧条件下河谷型藏绵羊及其与萨福克羊杂交后代(萨藏杂交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评估萨藏杂交商品羊生产模式是否适用于高寒高海拔牧区。选用体况、体型基本一致的3月龄断奶萨藏杂交羊、河谷型藏绵羊公羔各50只,做好标记放牧于隆子县热荣乡沃塘村天然牧场,放牧时间为15个月,正试期结束后分别选择接近组内体重平均值的萨藏杂交羊、河谷型藏绵羊各10只进行屠宰,采集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指标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1)7、18月龄萨藏杂交羊的体重极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1)。2)萨藏杂交羊的胴体重、左半净肉重极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1),眼肌面积、左半骨重、骨肉比、屠宰率与河谷型藏绵羊无显著差异(P>0.05)。3)萨藏杂交羊背最长肌的红度值极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1),滴水损失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亮度值、黄度值、熟肉率、pH以及水分、粗蛋白质、肌内脂肪、粗灰分含量与河谷型藏绵羊无显著差异(P>0.05)。4)萨藏杂交羊背最长肌中矿物元素(钙、铁、锌、硒)、胆固醇、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  相似文献   

16.
选取草原短尾羊×呼伦贝尔羊♀杂交一代羔羊和呼伦贝尔羊羔羊作为研究对象,对尾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0、90和150日龄草原短尾羊×呼伦贝尔羊♀杂交一代羔羊和呼伦贝尔羊公母羔体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尾长和尾宽差异显著(P<0.05)。说明以草原短尾羊为父本改良呼伦贝尔羊,尾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在策勒县策勒乡进行了陶赛特公羊和策勒黑羊母羊杂交试验。为了评定陶赛特羊与策勒黑羊杂交F1代杂交效果,试验随机选择同圈舍杂交F1代公羔与策勒黑羊纯繁后代公羔各21只,测定初生至6月龄体尺、体重及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陶策杂交F1代羊6月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策勒黑羊(P<0.01或P<0.05);陶策杂交F1代羊各年龄段体重均极显著高于策勒黑羊(P<0.01),出栏体重、屠宰率,以及兴、蹄、皮、血液、内脏器官重也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策勒黑羊(P<0.01或P<0.05)。说明陶策杂交F1代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适应当地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黔东南山羊体格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不佳等状况,特引进波尔山羊对其进行杂交。将40只本地黔东南山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纯繁组以黔东南山羊为父本,杂交组以波尔山羊为父本。结果表明,杂交一代具有与父本相似的外貌特征,在山区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下,抗病力及适应性较强。杂交一代各生长阶段体重明显高于黔东南山羊,提高幅度在30.9%以上;杂交羊3月龄、6月龄等各阶段的体高、体长、胸围等明显高于黔东南山羊。  相似文献   

19.
<正>(一)选羊选择合适的羊育肥是育肥成功的首要条件。1.选对品种。从增重速度、料肉比综合来看,杂交羊育肥的经济效益高于小尾寒羊,杂交羊以白萨福克羊×小尾寒羊和杜泊羊×小尾寒羊为主。在50~60天的育肥期内,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杂交羊日增重400~450克,小尾寒羊日增重250~320克。由于当前育肥羊的产品市场是以鲜羊胴体、羊皮、羊下货为主,精分割的较少,所以以羊皮为主要副产品的育肥羊综合效益显著,其中杜寒杂交和萨寒杂交与纯种小尾寒羊受欢迎。  相似文献   

20.
以萨福克羊作为父本,哈萨克羊作为母本,分析放牧条件下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杂交一代育肥效果。萨哈杂交羊初生重、4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8月龄体重均高于哈萨克羊,其中萨哈杂交羊与哈萨克羊6月龄体重、8月龄体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萨哈杂交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均高于哈萨克羊,其中萨哈杂交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与哈萨克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萨福克羊作为父本与哈萨克羊杂交育肥效果明显,且满足放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