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桕是我国的特产,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工业用木本油料。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各省,尤以浙江、湖北两省最多。据一九五五年桕子产量推算,全国乌桕林总面积约有200万亩以上,其中浙江约占三分之一(70万亩左右),产桕子92万担。可见我省是全国乌桕的重点产区。  相似文献   

2.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是危害乌桕的主要害虫。自1984年以来我市的游埠、永昌、女埠3区18个乡,300多万株乌桕树受害。经济损失达150余万元,严重影响了桕子产区  相似文献   

3.
正确的采摘技术是乌桕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如采摘不当,将会影响翌年春梢萌发的数量和强弱而造成减产.例如:为了采摘方便,将大枝砍下,再采摘桕子;有的地方为了爱护桕树,光采果穗,不采小枝;还有的则因结子小而不行采收……凡此种种,都导致桕子产量的减少.为了保证桕子的增产,除精采细收,颗粒归仓外,还必须根据乌桕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采摘,促进乌桕翌年丰产.现就调查研究材料,谈谈乌桕采摘的生物学基础和  相似文献   

4.
我区地处黄土丘陵,群众历来有种乌桕的习惯。桕籽产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一。但由于过去种植乌桕多数采用实生苗,品种混杂,而致产量很低(平均株产仅1斤左右)并有不少植株长年不结实或结实甚少。为提高乌桕产量,我们于1979年在钱村公社西何大队对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的120株乌桕树进行环剥试验,效果显著。1980年春在全区推广,共环剥67920株。据后胡、伍联、东山顶三个大队185株环剥桕树测定,平均株产比前一年增加3.79斤。三个大队65株桕树的半株对  相似文献   

5.
<正> 采摘技术恰当与否是乌桕能否增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对桕籽的采摘方式、强度以及细致程度很不一致。有的地方为了采收方便起见,砍大枝采摘果实,造成乌桕的隔年结实;有的地方光采果穗,不采小枝;也有的则因桕籽量少而不进行采摘。其结果均导致桕籽的产量逐年减少。为了正确地掌握乌桕采摘技术,1977年以来,我们对10—12年生铜锤桕、大粒葡萄桕、分水葡萄桕、大粒鸡爪桕和小粒鸡爪桕的分枝与结实习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千粒重与总枝数、千粒重与产量、总枝数与产量等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结果如下: 一、分枝习性与结果关系乌桕分枝习性有稀疏和稠密之分,一般来说,大果、大穗、长穗类型(如铜锤桕,大粒鸡爪桕,大粒葡萄桕,水分葡萄桕),具有枝  相似文献   

6.
乌桕(Sapium Sebiferum I.Roxb)是大戟科(Euphorbiaceac)乌桕属(Sapium)的落叶乔木,别名桕子、木子、枧子等。是含油率很高的木本油料树之一。乌桕油脂是手工和轻工的重要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乌桕油脂又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化学工业。我省是乌桕产区之一,栽培遍及全省各地,目前有实生和嫁接的乌桕树约2190万株。在广大分布区内,乌桕林生长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相差十分悬殊。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乌桕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之外,与栽培地段内的生态关系非常密切。为此,根据我省现有乌桕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乌桕的群落生态关系,对今后因地制宜发展乌桕生产,具  相似文献   

7.
乌桕的栽培     
乌桕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单株产量可达40斤左右。种子含桕率达30%以上,含油率为20%左右,高于其它油料作物的含油率。桕子能提炼两种不同性质的油脂。一种是从桕子外部白色蜡质层中榨出来的固体油,叫皮油或白油,是制造高级香皂、雪花膏、蜡纸、肥皂和蜡烛的重要工业原料;另一种是从种仁中榨出来的干性  相似文献   

8.
<正> 产量是乌桕优株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选优的过程中,对果实尚未成熟时产量因子的测定,估产误差过大,难以权衡。当前,乌桕的选优工作,很需要一种既可靠又简易的预测产量的方法。这样可减少繁锁的手续,节省开支,加快选优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为此,我们对树高、树冠、高冠比等与桕子产量的关系,作了统计计算,现将材料整理如下,供参考。一、高冠比值与产量相关据对122株乌桕树高与产量关系的分析表明,树高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9672(显著水准达1%)。树冠大小与产量成正相关,以上二种相关都不能估测乌桕产  相似文献   

9.
乌桕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桕油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我省乌桕主要产区慈利,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居全省之冠,单株产量很高,百年以上的大树,常年产桕籽100斤以上,出油率和油质也在全国享有声誉。笔者为了总结群众中积累的乌桕栽培经验,1979年3月至11月,曾三次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乌桕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它速生、高产、适应性强,是分布很广的亚热带树种。周总理1960年出访巴基斯坦时,曾亲自在王宫花园里栽种了这种乌桕,作为中巴友谊之树。日本誉称中国乌桕为“绿色的原子弹”。桕籽是一种既富含固体脂(桕脂)又含液体油(梓油)的罕见籽粒。桕脂所含甘油三酸脂是我国特有的类可可脂资源,倍受国外青睐。美国植物工业局报道:“桕籽产量每英亩超过一万磅,总脂肪产量每英亩大于四干五百磅,压倒号称世界油王的油棕,有变成世界性栽培作物的可能;对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乌桕古今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是我国特有植物之一,为亚热带速生的木本油料树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鸟桕属(Sapium)的落叶乔木.在我国,分布广,北纬18°30′~36°10′,东经99°~121°40′,西自云南、北经川、陕、甘、豫、鲁等省南部,直至渤海一线以南均有生长.主要栽培区域为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现今鄂、湘、浙、川等省不断扩大栽培面积,推广良种,建立良种和生产基地,产量大幅度提高.乌桕,桕子榨油,用途广泛;有耐水湿和良好的护堤防浪作用,并具有对氟化氢等的抗性,可净化大气.我  相似文献   

12.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林木,我省普遍生长,亦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我省群众俗称乌桕为“棬子”,称桕油为“棬油”或“木油”。乌桕栽培利用历史已愈千年,《齐民要术》中著有栽培利用之法,而《农政全书》中则记载更为详细,并提倡广大百姓种植。乌桕能生产两种油脂,一为桕脂,是桕籽外种皮加工的脂,又称为皮  相似文献   

13.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我省乌桕品质尤为优良,据测定12个品种(类型)含油率为44.1%~56.56%。近年在桕树上乌桕金带蛾(Eupterotesapivora Yang.)连年成灾,生产受到很大损失,桕林生长不良,结籽少,质量差,桕耔出油率下降,酸价增高。为此,我们于1968~1989年在我省乌桕主产区为中心的地区,对乌桕金带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现将其在贵州的分布与危害报道  相似文献   

14.
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植物。是我国特有且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木本油料树种。速生、高产、寿命长、适应性强,是分布极广的亚热带树种.据资料报导:每公项产乌桕籽达9750公斤以上,总脂肪每公顷产量达5100公斤.其桕脂、脂油广泛应用于轻化工业和国防工业:根、皮入药,可治多种疾病:乌桕叶可作染料:桕饼可作饲料:是一种观赏  相似文献   

15.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桕籽含有固体桕脂(皮油)和液体梓油(青油),其出油率高达40%以上,桕脂、桕油广泛用于肥皂、化工、油漆、食品和国防工业。 乌桕是喜暖的亚热带树种,其自然分布区的地理位置约为北纬18°31′—34°40′。东经98°30′—121°40′之间。我场位于淮北平原,地理位置约当北纬33°15′,东经118°12′属于乌桕自然分布区的北界,全场约有2,000余株散生野桕,其中马楼村徐台生产队有一株1932年栽种的乌桕,胸径35厘米,树高10余米,年产桕籽25—30公斤,但江苏野桕种子小,蜡皮薄,含油低,其品种类型:以小粒型鸡爪桕为主,也有少量短穗型葡萄桕。 我场从1978年起开始进行乌桕良种栽培试验,先后从浙江引进45个乌桕良种,其中  相似文献   

16.
乌桕与竹柏等树种混交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乌桕纯林、8桕2柏、8桕2栾、5桕5柏、5桕5栾等5种乌桕造林模式4a林分单株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位面积产油量等性状表现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林分乌桕、竹柏单株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差异,黄山栾树无显著差异;林分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5桕5柏林分种子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最大,8桕2柏林分次之,均高于乌桕纯林;乌桕与黄山栾树种间竞争激烈,混交林单位面积种子产量、产油量降低。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5桕5柏为5种乌桕造林模式中最佳,为乌柏伴生树种、混交比例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属大戟科乌桕属,别名木蜡树、乌桕籽、木梓、桕子柴等,为落叶乔木。乌桕是我国的原生树种,据记载,在我国已有1000年以上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乌桕的栽培十分广泛,是山区、丘陵、平原及城市园林中常见的树种。乌桕分布范围遍及全国19个省、市、区,华中地区是乌桕自然分布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18.
乌桕是我国的特产。由于种子富含油脂,被誉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我国乌桕资源丰富,年产桕籽190万担,可榨皮油47.5万担,梓油28.5万担。但是,由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桕籽经济价值不高,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乌桕的积极性,不少地区出现了毁乌桕树现象,资源日趋下降。为了保护和发展我国这项丰富的资源,现就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9.
乌桕在我国分布于北纬18°31′——36°00′,东经99°00′——121°40′之间,尤以长江流域诸省为中心分布区域。我区是乌桕的中心分布区,常年产量4361吨,最高年(1956年)7632吨均占全省的50%以上,农民每年卖桕籽收入约300万元。在我区绝大部分地区适宜于乌桕生长,较集中地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的农耕地及五旁四坎,群众栽培乌桕的历史悠久,在  相似文献   

20.
乌桕籽的采收期迟早,同桕籽的产量和含油量高低有直接影响。为了探索乌桕籽最适宜的采收期,我们于一九八○年冬季进行了不同采收期对桕籽干粒重和含油量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