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母亲一生中只上过三天学,因为母亲说她一看到那些歪歪曲曲的汉字时,就像看见蚂蚁在书上爬一样,头都会发麻。那时,不愿上学的母亲没少挨外公的打骂,但这也无济于事,母亲说她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没办法,任凭外公怎么打骂,上了三天学的母亲就再也没有跨进过学校的大门了。母亲没多少文化,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方圆数十里,一提到母亲的名字,人们都知道母亲是个勤劳善  相似文献   

2.
女孩出嫁前,问母亲都给她准备了什么嫁妆。母亲拿出一张礼单让女孩看。礼单上列出的物品,虽然是父母尽其所能给予她的最好的礼物,但她并没感到惊喜。女孩渐渐暗淡下去的目光,让母亲觉得有些难过。  相似文献   

3.
军嫂小妹     
正我家兄弟姐妹9人,姐妹4人。她排行最小,家人都叫她小妹,又因她在部队医院工作,热心接待妹夫的老战友,与妹夫老战友温馨相处,被誉为军嫂小妹。小妹,名田松,在部队967(原210)医院工作。她心地善良,亲情醇厚。她孝敬老人,对父母一片孝心。母亲80岁时患了老年痴呆症,并患有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小妹的住处离父母近,便挑起照顾母亲的重担。尤其是母亲病重住院时,常去照顾母亲,送饭送菜、打针吃药、端屎倒尿、擦身换衣被,她一天也没闲过。有一次,母亲趁医护人员不在,自己走出医院,小妹发现后四处寻找,最后在一个墙角找到母亲,硬是把她从一楼背到四楼住院处,小妹的汗水顺着脸往下淌。由此,她忙里忙外,起早贪晚伺候母亲,直到母亲病故。后来,父亲患病住院,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感召     
<正>母亲是位裁缝,在农村生活的那段岁月里,左邻右舍都穿过母亲缝制的衣服。母亲用她的勤劳和手艺供养着我们。记忆中,母亲有本裁剪书,除了从师傅那里学习和继承的手艺,这本书成了母亲唯一的理论指导,伴随她许多年。这些年几次搬家,遗之,  相似文献   

5.
14年前母亲走完了她的人生路,我和晚辈们痛哭流涕,悲痛欲绝,左右邻居也纷纷来为她送行。过去曾和母亲一块晒太阳的老伙伴们失声哽咽:“这么快,说走就走了”。 在母亲长逝的14年中,我时常梦见她,因为她对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昨夜,我又梦到了母亲。 依稀是旧日的家门,依稀是旧日的院落。 在院落中,母亲亲自栽植的梧桐树枯死了,桃树、杏树再也绽放不出粉白色的花朵,我最喜欢的葡萄棚  相似文献   

6.
李彤 《新农村》2012,(4):42
十多年前,母亲信奉佛教,渐渐地,母亲却患上了"重度宗教信仰型"精神抑郁症。那是我们家最黑暗的日子。母亲患病三年,从最初怕她自杀到后期怕她杀人,我在恐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7.
牵手     
正傍晚,牵着母亲的手,陪她散步。路上偶遇朋友,我便停下闲聊几句。再寻母亲,发现她站在不远处的云桥上,眼睛凝望着远方。风吹乱了母亲的白发,夕阳笼罩着母亲落寞的剪影。此时的母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风渐渐大了,担心母亲着凉,我大踏步走上前握住她的手:"妈,想什么呢?天冷了,咱回家吧。""这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冷了吧,快来,妈给你捂捂手。"母亲扭过身,用粗糙的大手  相似文献   

8.
母亲进城     
印象里,母亲是个节约的人.在我享受着母亲的血汗钱坐公共汽车进城上学的岁月里,母亲却是宁可浪费时间喜欢走路的,她总是说:山里人挣几角钱不容易。我考上大学后,母亲因不需送米送菜便很少进城了,她和父亲终日厮  相似文献   

9.
怀念母亲     
<正>母亲已离开八年了,但我还是常常在梦中见到她,总感觉她仍然在自己的身边,醒来之后却泪如雨下,思亲之苦无法表达。母亲永远定格在56岁,没有白发苍苍和衰老的容颜,只有发福的身材和曾经秀美过的脸庞。母亲年轻时很漂亮,"佐证材料"就是在她读书的年代里所留下的照片便可以清晰地看到,还有上山下乡时人们对她的评价,善良、热情、贤惠和文气。那时,别人都以为她是教书先生,都叫她"老师"。这个称谓后来被我实现了,母亲别提有多高兴。  相似文献   

10.
<正>几十年来,我都忙于工作,很少顾家,现在退休了,就想多尽尽孝。去年11月,我带着母亲、二姨、二哥、三舅几个人租了一个车一起出来玩,转了10天,我回郑州,由表妹在海口陪母亲,到1月8日女儿又来陪母亲,到现在母亲已来两个多月了。到走的时候,母亲在海口整整待了三个月,我和女婿1月下旬来北海,天天和母亲在一块,早上拉着她的手散步,下午陪她去泡脚,时不时还带她去看看大海、公园、电影公社以及她  相似文献   

11.
一位母亲带着8岁的女儿走进一家自行车商店,为她买一辆儿童自行车。店主不是急于推销产品,而是教她的女儿如何骑车。这位母亲二话没说便买下了这辆儿童自行车。  相似文献   

12.
<正>她不是一位教师,却肩负了教师的责任,她也不是一位母亲,却付出了母亲的爱,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袁琛祎。袁琛祎是上海市崇明县绿华镇土生土长的姑娘,2012年大学毕业,她本可以选择留在市区。她的父母也希望她留在市区发展,因为她的同龄人大多都留在了市区。可是她心里非常清楚: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午后的阳光很温暖。母亲坐在椅子上,我站在她身后轻抚着她的头发,一如从前她抚摸我的头发那样。阳光下母亲斑白的头发极其扎眼,我的心不经意间颤动起来……童年的岁月里,我和妹妹经常在庭院里奔跑,肆意地享受秀发随风飘舞带来的快乐。当我们玩累了,头发凌乱时,总会被母亲叫过去,耐心地梳理整齐。此时,母亲的手总透着满满的爱意。记忆里母亲一直是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直至腰间,飘逸大方。母亲爱惜头发,更将这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14.
<正>瓦尔坦·格雷戈里安生活在伊朗贫困山区,6岁时母亲不幸患病去世,从此与祖母相依为命。由于战争和疾病,祖母失去了所有的子女。虽然频遭命运的打击,可老人家并未丧失生活的信心。她无法让外孙过上富裕的生活,却给予了他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手     
岁月的年轮已经伴我走过32年的人生旅程,每当我想起母亲,特别是想起母亲她老人家那双瘦弱而又勤劳的双手,常常使我在回忆中流泪,回忆中增加对她老人家的敬仰。  相似文献   

16.
母亲去打工     
李明 《农村百事通》2010,(12):42-42
母亲突然说她要去打工,这使我和父亲都感到震惊。她的腿受过伤,平时走路多了都疼得要命,何况去干那繁重的体力活。可无论我和父亲怎样劝说,母亲的态度依然坚定。  相似文献   

17.
<正>母亲今年67岁,终于学会了发微信。这些年,她年龄大了,不喜欢接受新事物。直到今年春节回家我向母亲推介微信,她一听可以在微信上随时和我视频聊天,马上答应要学。如今学会了,远在异乡的我和母亲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只是没想到母亲使用微信的热情竟然超乎想象,一天能  相似文献   

18.
<正>小时候,每次父亲发了工资,母亲都会拿出大部分存到银行,仅留少许部分作为生活开销和我们姐妹的学费。有时候不够用,母亲就采摘自家园子里的蔬菜,或自己做一些手工艺品拿到3公里以外的集市上去卖。看到母亲这样辛苦,我们心疼她,但更不理解她。当时父亲的收入在我们队上是数一数二的,人家都说我们家有钱,可母亲却总是勒紧裤腰带,一分钱都想掰成两半花,她这样吝啬何苦呢?  相似文献   

19.
怀念母亲     
<正>写下这个题目,我已泪水潸然。母亲走后,我一直想给她写点文字,但悲痛冲毁了一切,不知从何处下笔。而今母亲已走了5年,今年是她老人家诞辰100周年,所有对母亲的思念再次奔涌而来,顺着笔墨流淌……1922年7月15日,母亲出生在桐城县南口乡桂老屋,一个书香之家。外祖父原是民国时期福建督军府翻译官,28岁不幸英年早逝。可怜的外婆带着不满周岁的舅舅和尚在腹中的母亲,一路颠沛流离回到了老家,次年生下了母亲。外婆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从此未嫁,拖着舅舅和母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20.
<正>那是2005年的年底。眼瞅着就要过年了,但母亲一不留神,居然把骨头摔断了。出事的那天阳光灿烂。一大早,母亲就急不可耐地把自灌的香肠拿到阳台上晾晒。每年腊月上街称肉灌几十斤香肠是她的习惯。腌好后,平均分配给我们子女三家。怕她累着,我们常劝她不要麻烦了,超市里都能买到。母亲却说街上买的哪有自己灌的实在。我们劝不住,只好由着她。那天在晾晒香肠的过程中,兴许是手里一次提得多了点,她体力不支,身体失去平衡,一屁股坐在地上。这一坐地,就坐出个盆骨断裂来。母亲住进医院做了换骨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