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RS的实时动态监测功能、GIS的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功能、GPS的空间定位功能,对湖北房县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评价。以TM资料、实测资料、专题图等为资料源,分别提取了地形、土壤、降雨、植被、土地利用等土壤侵蚀因子,并经模型计算得到土壤侵蚀分类图及统计数据。研究结果反映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在国内外都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介绍了福建省应用"3S"技术开展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对应用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上由内地向沿海增强、时间上下降且沿海的降幅大于内地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野外实地验证,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3S技术是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l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于一体的新兴技术。以影响土壤侵蚀最为显著的植被覆盖度、坡度和土地利用状况3大因素,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指标,应用3S技术对厦门市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快速调查,及时掌握监测区域的土壤侵蚀现状,实现对土壤侵蚀的监测和评价,同时探讨了土壤侵蚀分布的规律和成因,为今后厦门市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壤侵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3S"技术在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在国内外都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为了能尽快改变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滞后局面,近几年我们在江苏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徐连地区,运用“3S”技术进行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该地区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探讨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成因,为开发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3S技术的地形起伏度与区域土壤侵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形起伏度直接影响着地面的径流变化,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根源之一。分析两者相关性的前提是准确提取地形起伏度,而确定研究数据尺度下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是得出可靠结果的保障。在3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均值变点法分析罗甸县基于DEM(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最佳分析窗口,并依据2007年修正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估算研究区各样本单元的土壤侵蚀量,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罗甸县在该尺度数据源下的最佳分析窗口为32×32,最佳统计面积为0.921 6 km2,实证了均值变点分析方法提取地形最佳分析窗口的可行性;地形起伏度与区域土壤侵蚀模数的相关系数为0.519 1,充分说明了作为宏观地形因子之一的地形起伏度是区域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超  陶和平  高攀  杨俐 《水土保持通报》2013,(4):257-259,263
土壤侵蚀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主要目标之一,为获得野外调查单元数据,需充分利用密度抽样方法和大量的野外调查单元底图以辅助野外调查,并采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已获取的调查数据中计算各侵蚀因子。但我国幅员辽阔,土壤侵蚀范围广,抽样调查点的数量也随之增大,制图过程中数据量大,制图流程较为繁杂。运用C#语言、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和ArcEngine组件式二次开发实现了土壤侵蚀抽样调查单元底图的自动制图。详细介绍了自动制图过程中各部分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思路。通过编程实现地图数据的自动裁剪,计算与分类,地图排版以及打印输出,极大减轻了制图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3S"技术在山西省土壤侵蚀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80年以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三项技术在山西省土壤侵蚀调查中应用研究工作的回顾,对不同阶段土壤侵蚀调查过程中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法进行了介绍和短评。目的在于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者,了解“3S”技术用于土壤侵蚀调查在本省的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RUSLE模型的梅河口市土壤侵蚀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3S技术,采用RUSLE模型计算吉林省梅河口市2010年和2017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并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和水土保持措施3个方面分析土壤侵蚀变化特征。[结果](1)梅河口市2010年、2017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698.75,678.25t/(km~2·a),土壤侵蚀状况有所改善。(2)梅河口市的土壤侵蚀与坡度和土地利用有关,95%的土壤侵蚀分布在坡度15°坡地,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的区域。(3)2010—2017年,水保项目实施区域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154.08t/(km~2·a),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65×10~4 t。[结论]水保项目的实施在改善水土保持功能上取得较大的成效,但治理后的区域仍存在一定强度的侵蚀,且土地利用的不利转变加重了区域土壤侵蚀。因此,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需考虑多部门协同,从源头上遏制发生水土流失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RS,GIS,GPS进行土壤侵蚀快速调查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有益尝试,也是"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应用研究的前沿。土壤侵蚀调查是一项十分繁复的任务。在总结历次遥感侵蚀调查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第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存在的有关技术问题,如信息源问题、土地利用定性参考层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路线中存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同行商榷,供决策层参考。  相似文献   

10.
“3S”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野外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提高野外核查的准确性和效率,笔者结合多年外业工作经验,总结了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方法,并以太湖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为例,介绍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工作中数据来源、前期准备、野外核查、内业整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实践表明,采取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工作方法,有助于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现状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线交界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9月份的ETM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在GPS野外定点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实测样方内植被盖度及遥感信息与GIS空间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合成了该区水土流失现状专题图.在此基础上对榆林北部6县(区)的各类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做了全面清查,并分析了该地的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及区域分布的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基本原理,利用我国南北方各水蚀区的土壤流失量及其相关生态因子的大量实测数据,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以3S(GIS、GPS和RS)技术为支持的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方法。该系统方法在我国山东、福建、江苏、云南、北京、河北等地累计应用面积超过30万km~2,其在江苏南京的应用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应用该方法在1997—2015年期间对南京全市区域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进行长期定量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9年间,南京全市平均年水土流失总量为2.765×10~6t,平均轻度以上年水土流失面积为863.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3.0%。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所占比例较小,但水土流失量占总流失量80%以上,因此,仍是水土流失治理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方向;与2000年之前的监测结果相比,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流失总量均有显著降低。该方法建立了更符合实际的模型因子算法和原则,监测精度和可靠性较高,监测结果验证了近年来南京市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生态环保监督管理实施力度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00年气象站观测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坡度图、TM卫星影像、GPS定位及数字化土壤类型数据,结合早梨生长的生态环境指标对江西省金溪县早梨种植进行了精细化综合区划;与单纯考虑气候因素相比,土地利用、土壤、坡度等非气候因素的考虑,使区划结果在反映气候适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了早梨可种植的土地利用现状、适宜种植坡度和土壤类型;25m×25m分辨率DEM的使用,使区划结果细化到乡村级;不同区域的面积计算、分区域特点的综合评述,可为早梨种植基地选择、优化布局、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Ⅴ区因其独特的土壤及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使淤地坝坝控区的重力侵蚀严重,以至于毁坏耕地、道路和桥梁等,严重影响淤地坝效益的发挥。针对黄土丘Ⅴ区典型小流域坝控区在运行期间因沟岸崩塌和岸坡滑塌等产生的重力侵蚀导致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计算失真的问题,采用实测库容与3S技术生成库容资料和原设计库容曲线复核率定的三重复核分析方法,对运行期淤地坝坝控区域的重力侵蚀来源、诱发因素及预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反映淤地坝淤积形态的形态判别系数α'为0.711~208.517,均值48.238,说明除阳山上小型坝小于临界数2.2为椎体淤积外,其他淤地坝为三角洲淤积;(2)坝控区形态参数如淤积面面积、周长、淤积体积及淤积形态判别系数等对重力侵蚀影响较大,给出了重力侵蚀量及侵蚀模数的计算关系;(3)重力侵蚀模数的范围184.79~812.80t/(km~2·a),均值360.68t/(km~2·a),坝控区淤积产沙模数的范围225~2 719t/(km~2·a),均值1 382t/(km~2·a)。重力侵蚀模数约占淤积产沙模数的26.1%,说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淤地坝的库区拦沙既有上游因水力侵蚀产沙又有库区自身重力侵蚀所致,淤地坝的运行管理既要防止重力侵蚀破坏现有耕地,又要防止淤地坝淤积出的土地被沟道基流苦咸水破坏,从而导致淤地坝淤地无法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汀县为研究区域,应用SPOT卫星数据对长汀县的水土流失进行动态遥感监测研究,掌握了2000—2003年长汀县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和治理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福建省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的新方法,以便为实施《水土保持法》的定期监测公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