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病害症状、侵染循环、生长特性、病害防治和互作关系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绿豆尾孢菌病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的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及培育绿豆抗病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昌燕  仲建锋  万正煌  李莉  陈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07-10308,10312
[目的]筛选防治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最佳药剂及方案.[方法]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4种化学药剂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3%戊唑醇悬浮剂800倍液喷雾、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喷雾、43%戊唑醇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43%戊唑醇悬浮剂800倍液喷雾、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喷雾处理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明显,第3次施药后28 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结论]为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本晶  刘爽  张丽辉 《农业与技术》2014,(4):115+124-115,124
为有效控制叶斑病发生,控制绿豆减产,特做绿豆尾胞菌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有效防止绿豆尾胞菌叶斑病的化学药剂,以提高绿豆产量与品质,并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3种杀菌剂10种处理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多.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乳油500倍液浸种2 h+25%戊唑醇乳油600倍液喷雾,相对防效分别为87.23%,84.85%,82.29%,防治效果较好,是防治绿豆尾孢菌叶斑病较理想的药剂,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建议生产上配合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a Tehon&Daniel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危害我国玉米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为此,综述了玉米尾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病原菌特征,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我国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6.
富力库水乳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5%富力库水乳剂属于新型三唑类杀菌剂,1997-1998年进行富力库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富力库1000倍的防效与三唑类杀菌剂敌力脱1000倍、应得1000倍的防效相近,是一种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高效、安全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并对杀菌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5%凯润乳油对香蕉叶斑病的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该病在华南蕉区每年6~11月大量发生,危害严重.2002~2004年进行的新型杀菌剂25%凯润乳油对香蕉尾孢菌毒力测定、防治叶斑病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凯润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香蕉安全;第三次施药后20天,25%凯润乳油1 0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3.27%,显著优于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目前,该药剂已正式登记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香蕉上的重要病害,每年夏秋季节在华南蕉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2003~2004年进行新型杀菌剂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毒力测定和防治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香蕉安全;第3次施药后15 d,50%醚菌酯干悬浮剂1 5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2.6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治绿豆叶斑病有效的生物药剂,采用喷雾法,比较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田间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2年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达49.23%。喷施药剂防治绿豆叶斑病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推荐在生产上使用丁子香酚防治绿豆叶斑病。  相似文献   

10.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危害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叶片.2001~2003 年进行的新型复配杀菌剂20.67%万兴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毒力测定及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67%万兴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优良,且对香蕉安全,施药3次的防治效果达81.23%~83.33%,优于对比药剂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是一种具保护兼治疗作用的高效杀菌剂,值得在香蕉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香蕉叶斑病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大田定点观察和定期大田普查结果表明,儋州地区香蕉叶斑病的主要种类有香蕉生球腔菌引起的香蕉褐缘灰斑病、暗双孢菌引起的灰纹叶斑病。此外,还有长蠕孢菌引起的香蕉煤纹叶斑病和小窦氏霉引起的香蕉叶斑病。香蕉生球腔菌的无性世代为香蕉尾孢菌。但在3月底之前,香蕉叶斑中只镜检到单生的尾孢,4月初才镜检到丛生尾孢菌(3 ̄10支孢子梗丛生于子座上)。5 ̄10月病害流行季节,褐缘灰斑病的发展蔓延和丛生尾孢的产孢与连续下  相似文献   

12.
药剂防治玉米尾孢菌叶斑病试验初报曹树义栗建富(丹东市农业学校)(丹东市植保站)玉米尾孢菌叶斑病(Cercosporazeaema-ydis是近年来丹东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农作物病害。来势猛、蔓延快、危害大(仅次于玉米大斑病)。1991~1993年调查,全...  相似文献   

13.
关秀杰  刘亚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49-10750
[目的]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级和病情指数的角度研究辽宁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为害损失及其经济阈值。[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试材,设人工接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5个梯度(5.0×104、1.0×105、2.5×105、5.0×105、1.0×106孢子/ml),另设对照处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病菌接种后7d进行发病级数调查,其病情严重度按国家标准分6级调查。[结果]随着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级的增大,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呈下降趋势,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级和病情指数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若以病级为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经济阈值,则平均病级为0.45;若以病情指数为防治指标,则病情指数为14.10。[结论]该研究为辽宁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和经济阈值的科学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嘧菌酯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菌剂25%嘧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与应用技术进行探讨。2004~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效果优良,该药剂833倍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9%和85.18%,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1500倍的防效。25%嘧菌酯悬浮剂使用上推荐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浓度为1250~833倍,每隔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最好能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近年已上升为南涧县玉米的主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介绍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症状及为害,分析该病发生规律及发病因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玉米灰斑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近几年已上升为玉米的主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想真正做好玉米灰斑病防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重视玉米灰斑病防治很重要。本文对玉米灰斑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了营养条件和保存条件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及氮源的种类对菌丝生长有影响,最适碳源为多糖,最适氮源为有机态氮。弯孢菌生命力较强,孢子萌发率除与病菌保存时间长短有关外,还与病菌自身状况有关。保存时间长短与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程度无明显关系,也说明不同年度菌株本身的致病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几年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病害.本文系统综述了该病的危害、病原、发生与流行、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和种质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绿豆叶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绿豆叶斑病病原菌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变灰尾孢菌在9 种供试培养基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的产生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10 天后即可产孢,培养14 天后产孢量可达9×105个/mL,玉米粉培养基和小麦粒培养基产孢较少,其他培养基不产孢。分生孢子在25℃、pH 6~7、连续黑暗条件下无菌水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可达76.0%,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间萌发率差异显著。在蔗糖溶液和蛋白胨溶液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分别达87.0%和86.3%。变灰尾孢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培养;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 6~7、连续黑暗培养,蔗糖和蛋白胨可适当提高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20.
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是影响烟草生产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为明确广西烟区该病害的病原菌及其毒素亚型,本研究对采自广西烟区的烟草叶斑病病原菌采用形态学、致病性、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利用毒素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对多种寄主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毒素亚型测定。结果显示,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并首次鉴定、分析广西烟草棒孢霉病菌的毒素蛋白亚型,其中广西烟草棒孢霉病菌15个菌株中,14个菌株的毒素蛋白亚型为Cas0,1个菌株的毒素蛋白亚型为Cas7。结果表明,Cas0基因亚型较多,在靖西市同德乡首次发现烟草棒孢霉病菌中的Cas7毒素蛋白基因。本研究明确了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病菌和病菌群体毒素亚型,可为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