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黄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皿法对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大黄种子进行了带菌检测和分离鉴定, 并研究了3种杀菌剂对大黄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大黄种子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短梗梭孢霉属(Fusoma)、束丝菌属(Ozon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 在外部携带的真菌中, 除重庆的4-YY和四川的8-LT种子携带的青霉属真菌占优势外, 其余种子都是短梗梭孢霉属真菌占优势. 在内部携带的真菌中, 除重庆的4-YY的优势菌群为短梗梭孢霉属外, 其余的种子都是束丝菌属真菌占优势. 白方甲托对不同批次大黄种子所携带的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黄芪种子进行了表面与内部的带菌检测;通过平皿培养法,分析了不同药剂对黄芪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观察了药剂浸种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黄芪种子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n spp.)。世高、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浸种处理对黄芪种子的发芽率无影响,而高浓度三唑酮浸种处理会显著降低黄芪种子的发芽率(P0.05)。100μg/mL的世高和500μg/mL的多菌灵浸种处理对黄芪种子有较好消毒效果,达到85.0%以上,建议选择作为黄芪播种前种子处理的药剂。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对黑龙江、云南、湖北和湖南等水稻主产区的13个当地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分离鉴定,研究了5种不同杀菌剂和2种水稻专用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Fusarium,Penicllium,Rhizopus,Cladosporium,Aspergillus;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Fusarium,Alternaria,Cladosporium,其他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Penicillium,Aspergillus和Rhizpous等,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有较大差异。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大,20%克福甲水稻种衣剂、20%克多甲水稻种衣剂、甲基立枯磷和福美双对于种子带菌消毒辣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显著优于多菌灵、恶霉灵和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  相似文献   

4.
蔓荆子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全国不同产地的蔓荆子种子寄藏真菌的情况,鉴定优势菌种并比较不同杀菌剂的处理效果,为蔓荆子种子播种前的预处理和种子真菌病害提供依据.采用离体平皿法对全国13个产地的蔓荆子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分别用拌种法和浸种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并测定7种杀菌剂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属(Penicill...  相似文献   

5.
对加工番茄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和5种药剂的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病菌主要为细菌的假单胞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yis),前者带菌率为0.8;~10.8;,后者为0~14.2;,而镰刀菌(Fusarium)、丝核菌(Rhizoctoni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等真菌带菌率比细菌稍低.种子内部也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和真菌,但品种间差异较大.47;苗盛(Monceren)(WS)用量0.2;包衣、高锰酸钾200、250倍浸种以及2.5;适乐时(Celest)(FS) 用量0.5; 包衣对加工番茄种子消毒效果最好.田间采用47;苗盛湿拌剂和2.5;适乐时种子包衣剂进行大田示范,防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对水稻带菌种子发芽试验消毒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床酒精涂种种子发芽率达80%,且采用干种子置床,省去种子浸泡的程序,省工省时,用药量减少,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可为保证水稻带菌种子发芽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吸水纸检验法对从西瓜枯萎病发病较重地采集的种子进行了保湿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供式种子携带多种病菌,其中枯萎病菌带菌率最高,其次是黑斑病菌、黑根霉菌;供试种子除表面带菌外,种壳和种仁内均可带菌,而且种壳带菌率明显高于种仁带菌率。药剂处理种子试验结果表明,80%越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6小时分别对枯萎病菌和链格孢菌的消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种苗带菌初步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洗涤法对五味子种子进行表面带菌检测,发现种子表面带有大量的青霉菌;采用平皿培养的方法对种子内部真菌进行检测,发现种皮携带的真菌有青霉菌、曲霉菌;种胚所带真菌主要为青霉菌、镰刀菌、曲霉菌、链格孢、根足霉。对五味子幼苗茎基部携带的真菌分离培养,发现此部位多带镰刀菌、链格孢和其他真菌。  相似文献   

9.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spp.),其分离频率最高达60.16%;其次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p.),分离频率为20.76%;青霉属(Penicilliumspp.)分离频率为8.76%,黑根霉属(Rhizopusspp.)分离频率为3.08%、曲霉属(Aspergillusspp.)分离频率为2.08%,毛霉属(Mucorspp.)分离频率为1.40%,同时还分离到细菌,分离频率为6.92%,同一品种各菌群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用0.1%AgNO3和55℃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种子表面所有真菌,50℃温汤浸种和50%扑海因WP750倍液的消毒效果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是较理想的种子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Penicillium)、根霉菌(Rhizopus)、瓶梗青霉菌(Paecilomyces)和木霉菌(Trichoderma);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Rhizopus)、镰刀菌(Fusarium)和青霉菌(Penicillium),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Nigrospora)、交链孢菌(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Phoma)等;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20%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蚕豆根病种子带菌检验和带菌种子的传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省的五个县二个区的蚕豆种子上分离到燕麦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其他一些真菌。种子带菌率各地不同,安宁县1984和1985两年平均带菌率为13.9%,其余地区的带菌率在3-4%之间。从种壳和子叶两部分分离的结果表明种子带菌部位主要在种子表面。使用从种子上分离到的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F.oxysporum和F.moniliforme)的孢子分别接种到健康无菌的蚕豆种子上,模拟种子带菌,然后在温室栽培实验,结果都能导致蚕豆苗期发病。由于蚕豆种子带菌是苗期根病的初侵染来源之一,故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应成为综合防治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杨  尹卫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3):382-384
从植物中提取、分离有效化合物已有悠久的历史,其提取、分离、鉴定各个步骤的研究方法都在改进,从杀菌植物活性、活性成分、研究方法以及杀菌机理等4个方面综述了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原真菌对几类重要单位点杀菌剂的抗药性分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单位点杀菌剂是植物病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单位点杀菌剂的大量、广泛使用,抗性问题也随之产生。目前为止,有植物病原菌对各大类单位点杀菌剂均具抗性的报道。本文作者主要阐述了生产中常用的5类单位点杀菌剂,包括苯并咪唑类杀菌剂(MBCs)、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Fs)、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DMIs)、QoIs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的作用机理及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论述了抗药性产生的机理及抗性治理原则。MBCs作用于β-微管蛋白,抗性主要与靶标蛋白基因的点突变有关,突变造成的氨基酸变化多集中于第50、167、198、200和240等5个位置,主要突变位点为第198位,同一菌株通常只发生一个氨基酸变异,不同位点的点突变甚至同一位点的不同氨基酸替代均会引起抗性水平的差异;DCFs的作用靶标尚不清楚,病原真菌对其抗性可能与双元组氨酸激酶OS基因的点突变有关;DMIs通过抑制14α-脱甲基酶最终影响麦角甾醇的合成,抗性主要与Cyp51的点突变或过量表达或运输体的过量表达相关,Cyp51点突变是抗DMI的主要机制,同一突变对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敏感性表现不尽相同,不同位置的点突变在同一病原菌中对不同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影响也不同。点突变数量在不同的真菌中表现不同,有单个发生,也有多个同时发生,且对抗药性具有积累效应;QoIs作用于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III,抗性主要与Cytb的点突变有关,与抗性相关的点突变主要发生在Cytb的120-155和255-280两个编码区,其中G143A和F129L为最主要的点突变;SDHIs作用于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II,抗性主要与SdhB、SdhC或SdhD的点突变有关,大部分病原真菌对SDHIs的抗性与SdhB点突变有关,SdhB点突变发生位置比较单一,在多种病原菌中突变均发生在相同的组氨酸上即H272, 而SdhC和SdhD突变位点比较多。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种子带菌及保活剂处理与生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杂交水稻种子带菌情况及保活剂处理后贮存2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收集了湖南长沙、沅江、常德、临澧等地的杂交水稻种子,保活剂处理前后通过组织分离了解种子带菌情况,同时测定了种子水分含量与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杂交稻种子携带的真菌主要为曲霉、毛锥孢、链格孢与镰刀菌。不同地区不同组合携带的真菌种类有很大的差异。1999年收获的杂交稻种用保活剂处理后保存2年,携带真菌数量减少,发芽率比对照高1.8%-15.9%;2000年用保活剂处理的杂交稻种保存1年后,发芽率比对照高0.3%-11%。  相似文献   

15.
在食用菌生产中,曲霉和木霉的污染最为常见,为了减少污染,选取杀菌王、多菌灵、杀霉净、甲基托布津、菌克毒克及粘菌消6种杀菌剂对曲霉和木霉进行抑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菌克毒克对曲霉有明显的杀菌效果,浓度为50~100倍时灭菌效果最明显;而杀死木霉的药剂中,以多菌灵的杀菌效果最好,多菌灵处理组产生的抑菌圈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治番茄枯萎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抑菌圈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疮痂病的毒力,并选择抑菌作用较强的4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森铜和中生菌素的抑菌作用较强,其EC50分别为6.979 5mg/L和13.203 7mg/L;农用硫酸链霉素、康地蕾得和金霉唑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恶霉灵和噻唑锌的抑菌效果较差。4种药剂田间试验结果与室内筛选结果一致,以噻森铜的防效最好,高达82.12%,是防治番茄疮痂病的首选农药。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防控枣果真菌病害提供用药指导,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生产上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扑海因、世高、多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和多抗霉素对枣果3种主要致病真菌链格孢菌、实腐茎点霉和七叶树壳梭孢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链格孢茵对扑海因极其敏感,其次为世高;实腐茎点霉对多菌灵和扑海因极其敏感,其次为多氧霉素(其半数致死量为0.01μg/mL);七叶树壳梭孢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多抗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