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实现棉花高产稳产、提质增效是棉花种植追求的永恒目标,近几年,乌苏市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通过实施棉花机采配套措施,棉花667米2籽棉产量达到312千克,高产达到400千克以上。本文主要从机采棉的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采收等方面总结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为棉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侯玲 《农村科技》2014,(9):18-19
<正>棉花是玛纳斯镇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都在上千公顷以上。近几年,我镇大力推广滴灌技术和机采种植模式,667米2皮棉产量达130~145千克,并出现160~180千克的高产棉田,现将玛纳斯县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播前准备1.清理土地11月初人工清除滴灌带,机械粉碎棉秆、清理残膜。2.施足基肥玛纳斯镇土壤肥力大致情况如下:1平均碱解  相似文献   

3.
杨学兰 《农村科技》2014,(11):27-28
<正>2014年,机采棉技术成为提高乌苏市棉花生产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乌苏市甘河子镇2014年推广机采棉13千米2,667米2平均皮棉产量达148千克。一、主要指标1.产量构成因素667米2保苗1.6万~1.7万株,收获1.5万~1.6万株;株高65~70厘米;平均单株果枝数6~7台;单株铃数≥5.5个;单铃重5.0~5.5克;衣分39%~40%;  相似文献   

4.
昌吉市大西渠镇是昌吉市棉花主产区,棉花种植占全镇总播种面积的60%,自2008年开始推广以机采棉技术为核心的示范基地建设,农机装备水平和棉农种植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机采棉示范基地面积达到2667公顷,棉花生产逐步向现代农业迈进,通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机采棉农艺、农机相融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几年新疆沙雅县对机采棉试验、示范及推广,总结了一套适合南疆地区棉花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同时对南疆机采棉的效益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以期为发展高产高效机采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昌吉市大西渠镇位于天山北麓,距乌鲁木齐36千米,是昌吉市农业重镇。可耕地面积86千米2,以种植棉花、小麦、番茄、油料和园艺等农作物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攀升,大西渠镇2013年大力推广机采棉农机、农艺融合集成技术,示范面积5.87千米2,辐射带动周边农场和承包大户实施此项技术16.7千米2。一、严格选地、深施底肥、精细整地选择地块平整、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大面积连片  相似文献   

7.
机采棉农艺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采棉是兵团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必由之路,是团场增效的有效途径。为推广这一技术,2004年132团种植机采棉4000公顷,采用膜下滴灌,飞机喷施脱叶剂,使用9970型5行采棉机和9976型6行采棉机采摘,实现单产籽棉3900千克/公顷,总产籽棉900万千克。其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麦—莱—薯—棉—姜种植模式.在湖北荆州地区部分棉田种植证明,该模式可亩产小麦250千克、小白菜750千克、土豆1000千克、棉花皮棉80千克~100千克、生姜400千克,比传统棉麦两熟种植方式的效益约高2倍~3倍。该模式不仅充分利用土地、季节、时间和劳力,还能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的整体经济效益。本模式中的土豆、小白菜和生姜等产品,足日常不可缺少的蔬菜,上市后不愁销路,棉姜套种可以减少棉田病虫害有利于棉花高产,模式中的几种  相似文献   

9.
近10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新疆已经基本形成一套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系统,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技术、采棉机生产应用技术、机采棉清理加工技术以及机采棉纺纱配棉技术等。其中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采棉机生产应用技术比较成熟,其它几项技术尚需进一步提高。兵团机采棉技术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纺织企业对优质棉花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棉花种植户增产增收,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锦棉种业公司)以Z1146优良品种为支撑,经过10余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优质机采棉Z1146的特征特性,探索出了机采棉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选择土壤肥力适中的土地,播种前揭膜、秸秆还田、施基肥、耕翻整地;适期播种,播种后及时铺设毛管、滴水,择期中耕起到增温、保墒、灭草的效果,促进棉苗及早形成壮苗;棉花生长中后期进行一体化水肥管理,科学化调与适时打顶,构造出高光效群体结构和宜机采的株型;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时脱叶催熟和机械采收。实践表明,优质机采棉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可以增加棉花产量,提高皮棉品质,增加植棉户收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车排子垦区的气候特点,经过近10年试验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区域机采棉高产栽培模式,即超宽膜1膜4行栽培模式,规范了该模式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车排子垦区机采棉种植,实现棉花优质高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沙湾县推广机采棉花8万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1.01%,实现机械采收面积6万公顷。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新疆早熟棉区的机采棉花高产集成栽培技术,以期为发展高产高效机采棉花提供技术支持。一、技术指标1.品种选择宜选用早中熟品种,要求生育期在125天左右,果枝始节高度20厘米,纤维长度≥30毫米,符合机采棉品种标准。2.种子处理种子须经过精选,以满足精播要求。选择具有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呼图壁县机采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了棉花播前准备工作及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对棉花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滴水、化控、病虫害防治的时间、用量做统一要求,以指导呼图壁县机采棉种植逐步实现减药减肥、节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Y21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农科所选育的早熟常规棉花新品种,审定编号:新审棉2018年44号,该品种适宜机采,本文介绍新品种Y2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纤维品质、产量,提出与之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及脱叶剂使用方法,为机采棉花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以来,昌吉市滨湖乡进行小拱棚梨瓜、油葵套种栽培,其中小拱棚梨瓜每667米2产量达3000~4000千克,产值2000~3000元,后茬油葵每667米2产280~320千克,产值1000元左右。一年两茬作物比传统棉花一年单作经济效益增加2000元  相似文献   

16.
氮肥运筹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探明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氮肥运筹技术模式,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吸收N、P、K的量与比例及其区别,以期明确土壤-棉花体系养分吸收利用特征,指导机采棉模式下高效施肥.[方法]在田间不同施氮策略处理下,对机采棉各生育期定点采集植株样品并测产,统计分析N、P、K含量和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氮肥基施比例由0提高到40;,在机采棉模式下,可形成7 667.15 kg/hm2超高产,7 376.12 kg/hm2的中高产,7 212.33 kg/hm2的一般产量三种水平;机采棉在苗-蕾期对氮素的吸收是占主要的,占棉花这时期吸收养分总量的34.57; ~48.52;.蕾期-花铃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吸收N占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总N的66.14;~83.22;、吸收P2O5占总P2O5的52.39; ~73.07;、吸收K2O占总K2O的75.57; ~79.08;.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对养分的需求表现出对氮需求较早,且量也较大;对磷的需求稍晚,但需求持续时间长;对钾的需求时间和强度处于氮、磷之间.[结论]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通过氮肥的基追比例运筹,能够调控棉花达到不同的产量水平.机采棉超高产棉花单位面积上吸收N、P2O5、K2O的量高于一般产量和中高产棉花的吸收量,并且对K2O吸收的绝对量最大.不同产量水平下棉花对N、P2O5、K2O养分吸收比值总体上是相近的,但在各生育期养分吸收比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实施棉花机采,是棉花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和精准农业迈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棉花生产向"低成本、高效益、外向型、大规模"发展、增强团场实力、致富职工的必由之路。现棉花机采刚刚起步,很多技术不完善,为此,本文通过一年来田间数据调查,提出机采棉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一、数据调查与结果分析1.数据调查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树立样板田,带动面上的棉花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是在棉花资源相对过剩的新形势下,由过去注重量的扩张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重点转移的重要举措。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1998~1999年在山东省共安排了两个县的棉花高产高效示范,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高青县1.33千公顷棉花高产高效示范园,1998年棉花平均每公顷1410千克,0.153千公顷高产方,每公顷产量1710千克。0.33千公顷棉薯间作,每公顷产马铃薯15000千克,每公顷增效益12000元。成武县1998年以来,每年都  相似文献   

19.
常旭霞 《农村科技》2014,(12):16-17
<正>2013年,30团农业从节本增效创收着手,推广机采棉3 700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0%左右,实现籽棉总产2 220万千克,创历史以来该团机采棉籽棉产量最高。一、品种选择机采棉品种选择要求:始果节位高度应距离地面18厘米以上,否则容易漏采或机械撞落;前期生长势较强,后期生长稳健,株高在75厘米以上;结铃性较强,吐絮集中、不夹壳,含絮率较好;植株健壮,  相似文献   

20.
窦占新 《农村新技术》2005,(12):29-29,30
该品种是美国从128个新转基因棉中选出的最高产棉花新品系。2003年从美国引入我国,经2年多点试种。表现很好,综合农艺性状特别优良。每667平方米产籽棉不低于450千克,高产达568.7千克,潜力测产632.9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