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几个多花木蓝新品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辐射剂量。[方法]以6个多花木蓝品系的干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对多花木蓝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寻找其适宜的辐射剂量。[结果]辐射处理后,辐射剂量与多花木蓝新品系的种子发芽率呈负相关。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各参试材料种子的相对发芽率明显降低,胚根、芽、子叶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作用。各参试材料的辐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10号>11号>6号>4号>2号>1号;1号的适宜辐射剂量为0~131.01 kR,2号为0~128.68 kR,4号为0~116.77 kR,6号为0~114.44 kR,10号为0~85.96 kR,11号为0~106.53 kR。[结论]该研究可为多花木蓝的辐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苜蓿品种的适宜辐射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0-140KR^60Co-γ射线辐照我国25个苜蓿种和品种的干种子,研究苜蓿的辐射敏感性,确定苜蓿原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种子的活力指数,根长,幼苗存活率,苗高,株高,青草产量与剂量呈负相关。不同苜蓿品种辐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25个品种的辐射敏感性分为极敏感型,敏感型,中间型,迟钝型和极迟钝型5类。以苗高为指标,苜蓿品种的适宜辐射剂量在50-135KR之间,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3.
4.
大豆和油菜对^60Co—γ射线敏感性差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电离辐射敏感性极弱和极强的油菜与大豆测定表明,在~(60)C_0一γ射线作用下,LD50/20分别为10Gy和46Gy。大豆与油菜的DNA和膜脂合成速率以及超氧华物歧化酶SOD活性,都出现了一个异常的峰值,但大豆峰值所对应的γ射线的剂量比油菜低,除SOD活性外,其峰值比油菜的高,二者长半衰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和丙二醛(MDA)的产量随γ射线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大豆上升的幅度比油菜大。用丝裂霉素C抑制DNA的正常合成后,确定了DNA异常合成与修复合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月季的辐照育种及其新品种霞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月季霞晖是从辐照月季萨曼沙的花色突变株经嫁接和组培繁殖选育而成的月季新品种,其主要特点为花色由单色红色变复色,即花瓣边缘呈深化红色,其余部分呈淡红色,花瓣背面呈淡粉近白色。40-50个花瓣,花型为高心翘角,微香。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对春小麦辐射效应与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60Coγ射线200Gy,250Gy,300Gy的剂量对3个小麦品种的风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从芽长,出苗率,成株率,畸变苗率和植株致矮性等方面研究了M1代的辐射效应,从早熟性,矮秆及穗型变异等方面研究了M2代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M1代各供试材料的田间出苗率,成株率及株高均呈下降趋势,而畸变苗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蔬菜根结线虫在江西1年发生5-6代;主要以卵、幼虫和雌虫在病根、病残体和病土中越冬,以卵囊团在土壤中存活力最强,在5 ̄50cm土层中均可越冬。10℃以上开始生长发育,12℃以上侵染寄主,25 ̄30℃生长发育最好,42℃4h死亡,55℃10min死亡。5月初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11月中旬以后以卵、幼虫和雌虫越冬。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制种行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父母本110的行比,研究了不同行母本植株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接受花粉量和产量结构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母本行植株接受花粉量,晴天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南风时,靠南边行的大于靠北边的;离父本行越近的越大于离父本行远的.母本单株有效果数、每果粒数和单株产量,离父本行越近的其值越高,单株阴果数和千粒重则相反.母本行植株接受花粉量与单株有效果数、每果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制种行比雨季以12~3人为宜,在干旱季节可加到13~4 相似文献
13.
食用优质稻米胚乳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3个不同米擀水平的籼型水稻代表品种进行了稻米胚乳横断面粉细胞及淀粉形态和提纯单淀粉粒形态的显微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横断面胚乳细胞的长宽比与米质关联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胚乳细胞中淀粉粒的结合形式与米质有联系;提纯淀粉粒粉样特别适合于单淀粉粒形态的显微观测,改良提取淀粉粒方法比常规方法省时简便,且效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银杏成年结果大树单株种核产量以8.57%的递增率上升,每增加1年,单株种核产量相应增加1.2kg。密度为4995株/hm ̄2的银杏园中,幼树新梢仰长生长的始盛期、旺盛期和盛末期分别出现在萌芽后23,46和68d,主要生长天数为45d;增粗生长分别出现在萌芽后4,37和71d,主要生长天数为67d。叶片净光合强度高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为12.94mgCO_2·dm ̄(-2)·h(-1)。形成种核产量前,叶片产量以66.2%的递增率上升;形成种核产量后,种核产量以37.58%的递增率上升,叶片产量的递增率下降到34.3%。嫁接后第6a,种核和叶片产量分别达到956.25kg/hm ̄2和18181.8kg/hm ̄2。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制种新型消毒剂,经反复试验和生产验证,对食用菌的母种、原种菌丝抑制小,接种后萌动快,发菌迅速,成品率高。用此消毒剂并可在箱外接种,操作简便,减少了工作时间和成本。该消毒剂对工作人员无毒,无过敏反应,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6.
棉属植物种子中棉酚及其旋光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21个野生棉种和4个栽培棉种有代表性的品种种仁中的棉酚及其光学异构体的含量。各个棉种的棉酚含量从0到4.06%,差异很大;各个棉种种仁中的左旋(-)和右旋(+)两种棉酚旋光体的含量均不相等,只有海岛棉以(-)棉酚居多;4个栽培棉种内各品种间(-)棉酚的量与两种旋光体之和的比值高度一致。除比克氏棉(G. bickii)外,澳洲棉(G.anstrale)、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和斯特提棉(G.sturtianum)均是种子无腺体且无棉酚的种质。阿拉伯棉(G.stocksii)和索马里棉(G.sonalense)种仁内虽有腺体,却难以测到棉酚。与经典法相比,HPLC法所测棉酚的量较低,原因在于前者所测常包括棉酚衍生物,而后者只测棉酚本身。 相似文献
17.
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设备对食荚青豌种子进行了氩离子注入。以卢瑟福背散射(RBS)方法测定了处理前后的食荚青豌种子的RBS谱,发现等离子体浸没氩离子注入过的种子在Ar~+处出现Bragg峰。对食荚青豌根尖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发现所进行的离子注人能延迟染色体着丝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5个不同产地的兴安落叶松种子进行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过氧化物酶(POX)同工酶的分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种子EST、MDH和POX同工酶谱均存在3种类型,这是该树种在进货的历史长河中对环境的适应,且在分子水平上的表现。在用同工酶法鉴别该树种时,应考虑因产地不同而可能引起同工酶谱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扬州地区为害蔬菜的潜叶蝇有豌豆彩潜蝇、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葱斑潜蝇、菜斑潜蝇及毛茛植潜蝇等 6种 ,其中豌豆彩潜蝇和美洲斑潜蝇为优势种群。豌豆彩潜蝇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 4 .69℃ ,有效积温 3 70 .69日度 ,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 1 8~ 2 6℃ ,蛹在本地区能安全越冬 ,在扬州属春秋多发型 ;美洲斑潜蝇发育起点温度 1 2 .70℃ ,有效积温2 1 4.54日度 ,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 2 4~ 3 2℃ ,蛹在露地条件下不能安全越冬 ,在扬州属夏秋多发型 相似文献
20.
菜用大豆籽粒形成规律及产量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菜用大豆产量主要指标籽粒、荚皮重量和荚重在生殖生长期4个不同阶段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三性状积累最高期分别表现为: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菜用大豆生殖阶段前期侧重荚皮的生长,中期籽粒快速增长,后期籽粒重和荚皮重均迅速脱水下降。考虑到商品的外观品质,合适的采收期应在中期之前。在荚重量最高期的中期,籽粒与荚皮比为1:0.88,此项指标可作为最佳收获期临界指标。根据12个品种最佳采收期鲜百荚重与百粒干重两者的回归系数,在已知大豆产量和百粒重的情况下,提出估测菜用大豆鲜荚产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