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 0 1年中秋节前夕 ,山西茶叶展评组委会偕同太原市茶业协会邀集了山西省城太原部分茶业工作者 ,专题研讨了乌龙茶对三晋茶艺业的促进作用 ,统一了认识 ,坚定了在山西进一步推广乌龙茶及乌龙茶艺的信心。众所周知 ,三晋茶人曾在明、清时代中华茶业史上做出了辉煌业绩。他们的辉煌业绩不但表现在茶贸易方面 ,开辟了贯穿我国大江南北 ,直通西北边陲、蒙、俄、朝、日等地区和国家的茶叶“驼道” ,而且亲自到福建武夷山等产茶区开办茶场 ,在上海开办了丹桂茶艺园 ,在茶叶的采制、茶文化的传播方面也创下了丰硕成果。但是 ,长期以来山西人的饮茶…  相似文献   

2.
清香型高档乌龙茶的制造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嘉和茶业公司为迎合市场需求。在传统乌龙茶制法基础上,参照几种加工工艺,探索出清香型鸟龙茶新的加工工艺,生产出新产品。经市场试销,销价高于传统制法的1-2倍。其产品特征:外形砂绿紧结成球状,伶俐清晰,汤色黄亮,茶韵明显。香气高强、持久,滋味鲜爽、甘活。  相似文献   

3.
目前乌龙碎茶正处于研制阶段,品质尚不稳定。本文采取不同的初制工艺处理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以轻萎凋,摇青4次,揉捻后切碎的工艺组合,取得较佳的品质效果。并具有较高的正茶率,适应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1990年9月中旬,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应台湾省客商扬振明先生的要求,决定试制包揉机和仿台乌龙茶。笔者承担了本次试验设备包揉机的设计和制造,在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和平江茶厂技术人员的协助下,于10月1日研制成功,并按时投入了仿台乌龙茶的试验。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平江茶厂等单位,组织了有关技术人员在台湾省制茶师黄益仁先生指导下,根据台湾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先后在平江茶厂首家坪实验茶场、省茶叶研究所、东山峰茶  相似文献   

5.
茶叶拼配就是将若干种原料(主要指半成品茶)全部或部分有选择地经过筛分、拣剔、烘培等工序加工后,拼配成为一种成品茶的过程。茶叶拼配可以调节茶叶的香气、滋味、外形、色泽,并可调控茶叶成本价格,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仅就半成品茶拼配工作中应掌握的技术及遵循的工艺要求叙述如下:一、明确茶叶拼配的目的茶叶拼配的目的是为了使产品符合等级标准的要求,或满足合同样(成交样)的需求。即便是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由于受到产地、品种、栽培、季节、初制技术条件、因素的制约,不论在外形还是在内质风格上,均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茶叶市场逐渐由产品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茶叶生产者们更加注重如何充分利用工业化设备加工出高产能、高质量且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乌龙茶极具香味特征,其风味的丰富性主要是由不同的做青、造型及烘焙工艺综合形成的,其中的烘焙是精制生产中的核心关键工艺.本文主要对乌龙茶烘焙工艺的概念、意义、对品质特征的生...  相似文献   

7.
8.
速溶乌龙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溶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速溶的特点。本实验采用最廉价的茶叶,通过温度、时间、茶水比对浸提的影响,得到最佳浸提条件;添加β-环状糊精,可以更好的保留茶的香味以及提高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9.
武夷水仙茶,是当今岩茶出口的一个重要品种。近几年来,本人在研究探索其制作工艺,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成品茶,在1995年参加武夷山岩茶评比中获得第一名。1996年参加全省名优茶评比中获得优质茶奖。现对几年来摸索所得加以总结。1鲜叶采摘标准及管理水仙鲜叶原料以中开面一芽三叶为佳,据试验对比:小开面开采的成茶香低味涩,大开面开采的吃水淡薄。采摘应严加管理,应轻收轻放,速运,薄摊,通风,防止损伤劣变。依不同采摘时间,树龄,早晚育,雨水青,分别摊放管理。2$凋萎调叶温度不超过34~36℃,以25℃左右为宜。萎调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0.
台式乌龙茶品质特征与工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黄金桂又名黄棪,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罗岩,近几年来随着乌龙茶市场的发展,在南靖县靖城一带也发展了不少,这里气候暖和,一年可采五六轮茶,茶叶质量上乘。黄金桂以其独特的“透天香”品质特点与早上市的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了充分发挥该茶的品质优势,现就其制作工艺谈些浅识。 1.采摘春茶在清明前采摘,采摘标准为三叶一芯中开面;夏茶一般在夏至前后采摘,标准为三叶一芯初开面;暑茶在大暑后、处暑前采摘,标准为三叶一芯初开面,秋茶在秋分至寒露采摘,标准为三叶一芯开面。各季茶的  相似文献   

12.
清高香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是福建省特种茶类之一。为适应国内外消费者对乌龙茶消费的多样化需求,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提出了“清高香乌龙茶的研究”课题,经过3年多的研究,研制出的清高香乌龙茶,经福建省有关单位和专家鉴评,认为很有特色,有别于传统乌龙茶风味,属于创新产品,该成果在1990年9月福建省首届发明与革新成果展览大会上荣获了优秀项目奖。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饮料在日本的市场及其制造方法与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条是世界上一种最具古老历史的饮料,并且是一种最广为饮用的饮料。据说饮茶起源于中国,茶的原产地也是在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省的山岳地带。茶的利用据传,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初是作为药物饮用。后来逐渐扩展到中国各地。通过人们长期对茶树品种的改良,制茶技术的提高以及饮茶方法的讲求,各地具有特色的各种名茶便应运而生。福建省的乌龙茶也就是其中之一。它最初制做于福建省武夷山,后来作为中国的代表性名茶不断发展,在中国国内就不言而喻了,整个亚洲以及欧、美也享有盛誉,被人们誉为“芳香味美”、“健康佳品”、…  相似文献   

14.
闽南闽北乌龙茶加工艺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闽南闽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加工工艺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进一步阐释了乌龙茶加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乌龙茶产品的日益热销,福建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种类更是快速发展和多样化.本文以闽南产区的乌龙茶为对象,对闽南乌龙茶主要加工工序(萎凋、做青、造型、干燥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品质控制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梳理,总结了其优化参数、探索机理、现代技术运用和新工序研发等4大特点,以期为闽南乌龙茶工艺品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建议今后应关注按品种特性对现有工艺品质理论和成果进行整合、加强新工艺品质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饮料在日本的市场及其制造方法与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乌龙茶饮料的制造方法(1)原料A.乌龙茶福建省产的乌龙茶,因品种、产地、收获期以及级别的不同,分为诸多种类,各种类在形状、芳香、食味、色泽方面各具特征。乌龙茶由福建省向国外输出时,需经中国商品检验局(CCIB)检查合格后才能出口。B.水制造乌龙茶饮料的原料用水,其水质对饮料的品质影响极大。乌龙茶饮料和水的关系,宛如红花与绿叶,美味可口的乌龙茶饮料离不开优质的水,正如中国有句俗话所说:牡丹虽美还须绿叶扶持。象含钙、镁较多的水、或含铁而发生混浊的水,都会使香味发生变化。一般多用井水做原料水,但用水必…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精制即乌龙毛茶再加工过程,其目的是整理形态,划分等级,剔除劣异,提高净度,适度于燥,提高香气,减少水份。缩减体积,便于贮运。经过拼配,调剂品质,统一规格,以达到外形整齐、美观、纯净、内质一致,使它符合各级商品规格茶的要求,最终提高经济效益。乌龙茶(建瓯茶厂)精制工艺流程如下:毛茶─筛分─拣剔─(机拣─手拣)─复火─匀堆─装箱─成品一、首先应做好进厂毛茶的验收定级归堆工作乌龙茶评定等级是以内质香气、滋味为主,结合外形条索、色泽、净度,并参考历年定级标准来确定等级归堆,定级过程是对原料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综合了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全发酵的制茶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优良品质,具有红茶的鲜浓和绿茶的醇厚,花茶的香气及“绿叶镶金边”等特色。乌龙茶优良风格的形成,一是取决于鲜叶原料的物质基础,二是决定于制造工艺的方法特点及其科学性,两者缺一不可。就乌龙茶加工原料而言,鲜叶采摘标准与红茶、绿茶的要求不一样。乌龙茶除适制品种外,采摘标准较为讲究,采摘方法要求严格,也就是说鲜叶内含生化成分含量要适宜,才能加工出优良品质的茶叶。目前我省乌龙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但在采摘标准上掌握的不大好,尤其是新区问题较突出。到现在为止,具有广东特色的乌龙茶原料内含物含量影响成茶品质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为了  相似文献   

19.
程柳  吴云 《广东茶业》2010,(1):43-44
大稠顶乌龙茶制茶工艺是汲取台湾冻顶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精华,结合自身的茶青质量和生产条件,自创一套新的乌龙茶制作工艺。其工艺特点是轻晒青、轻做青、重炒青、反复包揉塑外形、低温干燥保色香,其加工流程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加工工艺对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由于受茶树品种、环境、加工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乌龙茶香型呈现丰富多变的特点。本文就乌龙茶加工工艺对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