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甘肃省7个民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2个民族自治州(其中包括2个民族自治县)的各县为研究对象,融合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个民族县的新农村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研究与评价,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各种误区及其制约因素,指出新农村建设应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扶持非农产业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徐天祥  张玲 《农业与技术》2009,29(2):98-10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意义及实现路径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指出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微观经济基础分析的重要性,提出在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及传统、习俗不同的情况下,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研究农户需求,以顺利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面对国内经济周期性下降与国际经济危机的持续蔓延,扩大内需成为了保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农村扩大内需潜力巨大。针对常州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利用聚类模型对常州新农村建设竞争力进行分析,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农村地区,针对各自的特点,选择有差异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为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构建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权重。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及截面数据对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认为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表现出阶段性变动特征及区域性变动特征,为今后制定优化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聚类法的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及截面数据对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认为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表现出阶段性变动特征及区域性变动特征,为今后制定优化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社会经济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农业现代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基础 ,主要表现为人多地少的粮食生产、独具特色的经济改革、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矛盾冲突的区域发展、左右为难的政府指导、比较复杂的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论原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特性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为特征出发,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厦上层建筑,内涵十分丰富,工作千头万绪。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应当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农业女性化的基本状况,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女性化的客观意义,总结了农村妇女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的情况下提出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其价值定位表现在:它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在对福建省新型农民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遭遇主体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农民培养的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归纳演绎等方法,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状况,分析当前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体育发展的举措。认为要发展农村体育,改变我国农村体育落后的面貌,应与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对于新农民,可以从健康素质、文化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现代意识和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衡量。贵州农民与全国相比,存在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差异,其原因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条件差,疾病防控难度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限制农民智力素质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陈旧的小农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接受新事物差。培育贵州新农民,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健康教育;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明确基础教育的优先地位;大力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保健事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专门部署,加快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实现农村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农情报信息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情报信息资源的开发成为农村信息化的核心,涉农情报信息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改善乡村环境、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提升农民素质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借鉴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探索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最佳模式——政府扶持、社区主导的产业化开发模式(CBD模式),最后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政府的行动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等方面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