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运用比较研究法,把民国文学史置于中国历史空间,与过往朝代尤其是隋朝文学予以对比,缕析如文中所示的特点,为完整的民国文学史乃至中华民国史研究添砖,其终极目的在于科学地建树完美的中国文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岗 《古今农业》2010,(4):58-66
清末以来,养猪业在四川经济中的地位凸显,成为联系农工商贸最为密切的行业。为推动四川养猪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畜牧研究机构围绕猪的品种、猪的饲料、猪的管理以及猪的疫病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实施了猪只改良、推广及疫病防治。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民国文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性质独特,价值重大,是中国民国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民国文献主要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国史馆、中央研究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等机构。笔者对台湾民国文献的收藏数量和种类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整体规划开展民国文献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李静 《古今农业》2009,(2):77-83
北川地区一直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但清至民国这一时期,北川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构成及种植面积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影响到现在。本文以北川地区清至民国的多本县志为基础,分析这一时期北川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传播与分布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编纂民国文献主题词表,能保障文献标引质量,提高系统检索效率,是民国文献规范组织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概念检索、智能检索的基础。以《农业论文索引》标题词为例,以检索为主要导向,研究民国文献主题词表编纂,重点研究民国文献主题词表的语法、词汇、词义和排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民国历史文化资源,时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与南京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之际,围绕南京民国旅游展开研究,从梳理和解读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入手,旨在对南京民国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创新性推广,提出整合提升南京民国旅游的新途径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就江苏而言,自1911年武昌起义后江苏光复至1927年龙潭之战,际会风云.百患丛生,战争不停,政潮汹涌,江苏省级政府历经了管理体制、政府机构及其长官名称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管理体制从“军(政)民(政)合管”到“军民分治”的转换;政府机构从江苏都督府、民政府、行政公署、巡按使公署到省长公署的变迁;长官名称从都督、民政长、巡按使到省长的演变。这期间,历经了省级政府长官前后共8人9任,男有3人3次代理的更迭。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大量礼学文献被欧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低价购买或毁于战火,给中国文化造成惨重损失。一些中国学者和国外的目录版本学家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将流失海外的古籍文献予以清点清理,为我们的文献保存检索提供了方便,为后世的礼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客家酒文化的研究通常着眼于民俗学或非遗的角度,深浅不一地论述客家米酒的酿造技术与相关仪礼,但对于酿酒原料以及酒曲成分的历史考察却并不多见。本文基于赣、闽、粤毗邻区的六州府20余县地方志相关资料的考察与梳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客家大本营"地区酿酒原料及酒曲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省灾害史料为依据,对清至民国期间旱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灾发生比较频繁并呈现波浪式递增的趋势,有些旱灾持续时间比较长;受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旱灾在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则相对较少,并表现出多季连旱的特征;从旱灾发生的周期来看,160年为甘肃省旱灾变化的主周期,75年为次周期;在地域空间分布上,陇中旱灾频次最高,其次是陇东,陇南和河西地区旱灾发生的频次相对较少,而甘南最少;旱灾以中灾和重灾次数最多,并常与水涝(或暴雨)、冰雹等多种灾害相继发生或交替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受灾程度。旱灾的发生与甘肃省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灾害史料为依据,对清至民国期间旱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灾发生比较频繁并呈现波浪式递增的趋势,有些旱灾持续时间比较长;受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旱灾在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则相对较少,并表现出多季连旱的特征;从旱灾发生的周期来看,160年为甘肃省旱灾变化的主周期,75年为次周期;在地域空间分布上,陇中旱灾频次最高,其次是陇东,陇南和河西地区旱灾发生的频次相对较少,而甘南最少;旱灾以中灾和重灾次数最多,并常与水涝(或暴雨)、冰雹等多种灾害相继发生或交替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受灾程度。旱灾的发生与甘肃省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念和政治学说不断传入我国,女子基础教育兴起,到民国时期,女子高等教育的条件日趋成熟,终于拉开了中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序幕。这一时期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促进妇女平等意识的觉醒、推动妇女解放、提高妇女地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民国云南省公路网规划的背景、布局、通车里程、资金来源、技术标准等相关方面的回顾,阐述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对云南公路设计理论变迁的影响,为今天云南省构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实施 “桥头堡”战略和 “科技兴滇”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农业考古》2021,(4):95-104
纵览清代方志舆图的序言,无一例外都强调了编绘地图对于指导州县官员治理地方的重要性。若用现代测绘技术审视这些舆图,其粗疏的绘制水准似乎难以实现此目的。但是,通过考察云南方志舆图佛寺类地理要素可以看到,方志地图中蕴藏着当时人"不言自明"的信息资源与地方逻辑,是地方官员"以图知民""以图治民"的充分条件;而影响州县官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官员"览志书""绘舆图"的意愿与能力,更为本质的原因还在于:信息掌控主体的不对称、地方官员"责、权、利"的分离以及国家制度逻辑与乡村社会运作逻辑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5.
《农业考古》2021,(4):61-65
晚清民国时,花生传入黄河三角洲地区,至民国末年虽在各县域均有种植,但种植情况因土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存在参差不齐、品种单一、管理落后等现象。其引种原因主要与榨油业的兴盛、花生商品化的发展以及种植环境的适宜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的运行和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列强入侵,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自五四运动之后,多元救国论逐渐兴起,一大批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社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理念拯救乡村、拯救中国。一时间,有理想、有抱负的众多知识分子纷纷到民间去,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山东邹平、河北定县和四川北碚(今重庆市北碚区)三地。  相似文献   

17.
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为例。首先对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继而结合建库实践,对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构建过程中的建库流程、元数据构成、元数据著录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检索功能的实现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就数据库质量的控制、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数据库体系、数据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中西古今交汇、渗透、融合、创新的学术盛世。在学术研究方法上 ,由西方传入的直觉方法与中国传统的直觉方法相衔接、融合而为学者们所关注 ,成为影响这一时期学术的主流方法。注重生命和意境的现代新儒家便是典型代表。他们在对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想的认同和对“科学万能”的诘难中扬波而起 ,在方法论上强调对生命、生活的感受、体验和体悟。从梁漱溟、张君劢讲非理性的直觉 ,到贺麟讲超理性的直觉 ,再到牟宗三讲智的直觉 ,新儒家都表现出对中西直觉方法的批判、扬弃和融合创新的共同致思趋向。  相似文献   

19.
王颖 《甘肃农业》2006,3(4):210-211
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严重,对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河南人民面对灾害也进行了不同的生存选择:迁移外地以求生。留居本地苦中求生,还有当土匪和求助于巫术以自救。  相似文献   

20.
全面解释了民国线装书的概念,并基于民国线装书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图书馆保护民国线装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