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
南宋理学家朱熹推崇陶渊明,但对韦应物山水诗更为欣赏,这与其心性论理学思想有着深刻关联.他声称"心与理一",但其理学体系中的心被割裂为人心、道心,心的本体地位不完整,心与理无法真正合一.这就使心与理的关系极为紧张,去欲成为心的必要任务,并导致了心对理的外求.故朱熹不仅欣赏去欲色彩浓厚的韦诗,且其山水诗常常表现出主体对客体的"格物"冲动.总之,在朱熹山水诗中,主、客体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陶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115-120
南宋理学家朱熹推崇陶渊明,但对韦应物山水诗更为欣赏,这与其心性论理学思想有着深刻关联。他声称“心与理一”,但其理学体系中的心被割裂为人心、道心,心的本体地位不完整,心与理无法真正合一。这就使心与理的关系极为紧张,去欲成为心的必要任务,并导致了心对理的外求。故朱熹不仅欣赏去欲色彩浓厚的韦诗,且其山水诗常常表现出主体对客体的“格物”冲动。总之,在朱熹山水诗中,主、客体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3.
孙建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赵复是元代初期重要的理学家和理学传播者,他以燕京太极书院为阵地,从事讲学、著述活动,改变了北方沉闷的学术气氛,促进了理学和书院在北方的广泛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世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6):38-40
朱熹是宋代新孺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集理学思想之大成。他在创立理学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出入佛教。朱熹为维护孺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力主辟佛,这是他对佛教态度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则通过援禅入孺,进步强化孺家哲学的思辩性及精致性,最终实现了对佛教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自朱熹讲学 ,白鹿洞书院之精神始有以特立世间、垂宪后世 ,而朱熹穷于仕途 ,志不得伸 ,亦欲藉鹿洞讲席宣示其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6.
朱熹议祧庙主要针对的就是以楼鑰、陈傅良为代表的永嘉功利之学.朱熹认为赵汝愚不应该因避王安石之学而一概否定其具体的礼学主张,认为其祧迁僖祖满足了个人的私欲而忽视了能够带来长久和平安定的正确的礼制秩序.朱熹议祧庙集中体现了礼学理学化的思想倾向,与后来编撰<仪礼经传通解>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朱汉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朱熹从修己治人的工夫论角度解读原始儒学的《四书》,从而建构了一个不同于汉唐儒学的学术形态,即一种工夫论形态的《四书》学。这种工夫论以知行关系为内在结构,并构成儒家所特有的“精神—实践”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朱熹是南宋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他在推动南宋书院发展的同时 ,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但他并不从根本上否定科举制度。在苦读应试经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朱熹提出了重视德业修养的科举观 ,反对片面追求科举功名。这是新儒家在频繁禁学的背景下 ,为规避禁学的压制 ,利用其对学术话语权的掌握来参与现实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自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不少研究者所持的南宋书院反科举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9.
"格物致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朱子哲学的特质.朱子"格物"之学,其物理层面的意义从属于生命之理,而生命之理是贯通物理的.把人放到生命的共同体的关照下去体认事物之理,是朱子"格物"之学的独特之处.由此生发的具有深层生态学意义的"格物说",要求人们视万物(包括人类)为自然界生命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求知物之"至理"即"仁理",由客体回归主体,以达到主客内外之至善,从而实现仁者爱物,"元一物不被其泽"的普遍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0.
湛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37-39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思想史是一部经典阐释的历史。朱汉民、肖永明教授所著《宋代〈四书〉学与理学》,从思想-学术的历史形态还原入手,将宋代《四书》学与理学结合起来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这种将宋代《四书》学放置在一个连续不断的思想文化和经典诠释序列中观照的方法,既有助于突出两宋《四书》学的特色和影响,也能够在学理上厘清《四书》学正式形成前发展的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11.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5)
阅读在学生成长中有重要作用。阅读疗法的出现很好地解释了阅读的作用机理,阅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和提高成就动机两方面。如何运用阅读疗法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文章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