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00,(12)
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是 1986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经 1988、 1998年两次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88年修改,主要是为了使其与第七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土地制度的重大修改相一致,主要是修改了关于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 1998年修改增加了近 30个条文,从立法指导思想到具体条文都作了修改。修改后确立为《土地管理法》,于 1999年 1月 1日起生效。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土地管理法》的由来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损害是对环境生态功能、生态服务的破坏与损伤,其实质是侵害了不特定主体所享有的环境权益。环境权益虽为不特定主体所共享、共用,具有公共利益的属性,但对于每一个特定主体而言,不能因此否认其对环境权益的享用状态。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将生态环境损害纳入其救济范围,实际上是肯定了侵权法对环境权益的保护,确立了生态环境损害的侵权法直接救济模式。相对于通过人身、财产损害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间接救济模式而言,直接救济模式不仅是侵权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回应,是贯彻我国《民法典》"绿色原则"的内在要求,更重要的是其能有效克服间接救济模式的弊端,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提供实体法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是事关充分有效保障供应商权利、制约采购权及我国加入GPA前国内法律调整的关键问题,其质疑投诉制度过于冗长和救济范围较窄、救济对象欠全面等缺陷也是导致我国政府采购实践质次价高甚至政府采购法制价值虚置的重要原因,对其改造迫在眉睫。理论上看,现行救济制度之弊端并非立法机关的疏漏、立法技术和能力欠缺所致,其根本在于权力导向型制度设计之理念偏差。可见,制度改造不能通过就事论事的具体方面和环节的修补而完成,必须从理念到规则对现行救济制度进行系统检讨,变权力导向型制度设计理念为规则导向型理念,并依新理念统摄政府采购救济制度型构。  相似文献   

4.
正离婚救济制度,是指法律为离婚过程中权利受到损害的一方提供的权利救济方式,或者是为弱势一方提供的经济救助手段。我国现行《婚姻法》对离婚设立了三项救济制度:实施家庭暴力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为离婚中的过错方,须对无过错的另一方进行损害赔偿;离婚时一方对生活困难的另一方负有经济帮助的义务。以下三个案例提示当事人,当你在遇到类似  相似文献   

5.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法律规制--从党西村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村治的不断深入,村委会选举在全国普遍实行,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妨碍选举、破坏选举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我国现行的《村民委员套组织法》仅仅只是在制度层面上粗线条的对我国村治进行法律上的构建,对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模糊的、不明确的。本文针对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贿选现象进行分析,对贿选的法律规制进行完善,认为贿选的法律规制应当包括竞选费用的标准限制.选举程序规制、实体法律规制和建立司法诉讼救济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石油库储存区灭火器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世全 《油气储运》2002,21(9):41-45
针对《石油库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石油库内建筑物或构筑物灭火器配置规定个别条文相互抵触的情况,指出了在石油库内建筑物或物灭火器配置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石油库管理要求和石油火灾特性,重点对石油库储存区内建筑物或构筑物配置灭火器类型、保护面积、保护距离、配备数量和配置点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婚姻法》在追究婚内侵权行为民事责任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不能对受害人进行有效的司法救济。基于“人格独立“、“男女平等“以及婚姻秩序的要求,在民法这一私法范畴内,构建婚内侵权民事救济机制,确定不同的侵权救济方式,以及建立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于另一方的侵权而寻求法律保护的司法救济制度,不仅有利于遏止夫妻间的侵权行为,维护受害者的基本权利,以及婚姻家庭的稳定乃至于社会的稳定,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完善民事立法的进一步要求。  相似文献   

8.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09-1161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提出从创设环境权、扩大原告的起诉资格、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及设立中立的环境鉴定机构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侵权责任法》第36条适用中会产生对表达自由侵害问题。当前网络侵权规则适用困境表现在具体案件中表达自由无确定保障和自由的行使无替代途径。形成原因包括宪法性权利和自由的侵害无有效的救济途径、36条规则设计忽视了表达自由的保护和法条实施效果容易造成对表达自由的侵害。走出困境的路径有五个方面。包括着力构建司法解释统一条件下的二元模式、在法律解释中体现对表达自由保护的三原则、注重特殊主体利益保护和区分不同场合保护表达自由等。问题的根本解决还要从宏观入手,理顺宪法性权利和自由与民法上权利的关系,加强行业自律以保护表达自由。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侵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侵权的新型侵权行为,环境污染侵权一方面侵害了公民的传统民事权利,另一方面也侵害了公民的新型环境权。传统侵权救济机制在环境救济方面的失灵以及村民环境知情权的严重缺失是造成农民环境权利得不到救济的重要原因。构建包括基层组织调解、环境公益诉讼、风险救济机制等在内的多渠道新型环境侵权救济机制是解决农村环境侵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标准,村规民约具有保障村民自治、规范村民行为、解决村民纠纷等功能.村规民约存在制定或修改程序不民主、条文内容滞后于时代、部分条款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实际执行不到位及救济渠道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作用的发挥,应从提高程序正当性、调整条文内容、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救济渠道、创新传播途...  相似文献   

12.
票据是票据权利的载体,票据丧失,持票人就失去了行使票据权利的物质依据。失票人必须及时依法采取有效的救济措施,才能使票据权利最终得以实现。但我国现行法律对票据丧失救济的规定还不够完善,难以充 分维护失票人的合法利益。为此,木文就票据丧失的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提起诉讼三种救济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模糊、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不畅、产权残缺等问题,这种制度安排导致土地资源流失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相似文献   

14.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局部修订条文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规范中相应条文同时废止。广大防雷工作行需要及时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此文是笔者结合防雷工作的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5.
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能有效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增强学校和学生的法治观念,开展依法治校,同时能推进高校大学生权利保护立法。在现行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中,学生申诉、行政复议与司法救济的作用有限。针对以上不足,高校需从强化法治观念、加强教育立法、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完善现行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以及建立教育救济途径之间的合理联系等五方面来完善学生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传统民法,精神损害赔偿只能囿于侵权责任,而不能作为一种违约责任的救济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扩张解释,认为在旅游合同这类特殊性质的合同违约中,可以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加强对受害方旅游者的保护。从而突破传统的债权责任体系,完善违约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7.
先用权在专利法中是针对"先申请原则"的一种救济性措施。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中,我国也采取先申请原则,先用权制度所要避免的不公平现象在植物新品种的申请和获权中同样存在。从《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来看,我国对植物新品种"先用权"是禁止的,以植物新品种"先用权"为由主张权利是有法律障碍的。因此,文章中原告主张的植物新品种"先用权"在现行法律中缺乏法律基础。但从公平的角度分析,先用权制度应当在植物新品种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法律制度中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规定及其不足我国现行法律中与农地使用权相关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担保法》等。现行法律关于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存在以下不足:(一)就其性质而言,《民法通则》上的物权性质规定原则,但是抽象,而《农业法》、《担保法》中的债权规定是具体的并且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农地使用权的处分受到过分限制。(三)承包人于承包期内死亡,其继承人不是以继承方式取得该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19.
《侵权责任法》已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第87条关于不明抛掷物、坠落物损害的责任规定,为建筑物中抛掷物责任承担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对受害人给予补偿这一规定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争议,反对者认为其违反了公平原则。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给受害人以最好的救济。  相似文献   

20.
债权作为民事权利的内容之一,同样具有不可侵害性,但侵害债权权指第三人实施的侵害行为,其构成要件有别于一般的侵权行为,主观上必须具有侵害债权的故意。侵害债权人与债务人在法律上构成“不真正连带债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