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暗之心》是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康拉得的代表作,具有鲜明的叙事特征。小说以其故事套故事及视角转换的叙事方法使其作品更加贴进现实,或者说,正是因为主人公马洛话语中的“缺陷”及一些修饰上的矛盾,才使得康拉得的叙事策略更加独特。  相似文献   

2.
库兹的自我堕落是库兹在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即在这片令人哀痛的黑暗和令人生畏的巨大寂寞中自我控制丧失的结果。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库兹这一人物的自我堕落过程包括他自私贪婪的本我、扭曲破碎的自我和高尚无私的超我如何在这黑大陆上造就了一个堕落的库兹。他一心想给黑野蛮人强加文明,却对他们疯狂、残忍地剥削,权利和占有欲不断膨胀,成了自我堕落的理想主义者,而认识到自己的野蛮行径,为时已晚。库兹的自我堕落是人类堕落和人性弱点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象征作为一种写作技巧从古至今都受到大多数作家的推崇。麦卡勒斯也是运用这一技巧的行家,在她的成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象征,这些象征在传达给读者一种深深的孤独感的同时深化了故事的主题,可以说对作品的成功功不可没。对该作品中的一些主要象征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4.
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宿命,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之一。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以强烈的宿命意识贯穿始终。《长恨歌》的宿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悲剧主人公王琦瑶是宿命意识的坚持者,强烈的宿命感几乎是王琦瑶相伴一生不曾舍弃的精神特质;其次,小说中作者常常借助他人之口道出宿命思想;最后,小说中的叙述者总在恰当时刻代替作者阐发宿命观点。  相似文献   

5.
《孽海花》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曾朴的著作,曾朴运用谴责的手法向社会大众描写了一遭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变革,在小说中曾朴浓墨重彩的运用大量叙事写实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运用讽刺的手法凸显出了清政府的造作与无能。《孽海花》为典型近代历史小说,对于后世影响深远,鲁迅也曾暗自赞许《孽海花》的结构与文采。《孽海花》小说中最为突显即运用叙事手法充分的展示其思想的现代性色彩,在小说中不难看出小说中带有鲜明的西方现代小说影子,其文章中展现了传统小说的精髓,并充分发挥了时代创新的特色。基于此,本文以《孽海花》为研究对象,并从叙事角度分析整篇小说,探究《孽海花》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6.
《大校的女儿》是王海鸰多部描写爱情婚姻生活作品之一,也是其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作者亲自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并热播。多数评论性文章从婚姻家庭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叙事视角是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段。在《厄歇尔府的崩塌》里,作者爱伦.坡充分挖掘了这种艺术形式,让多种叙述模式参与叙事,并通过引入多重视角、视角越界和切换以及双重聚焦等方法,对传统的单一的叙述人称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补充和转换,从而很好地实现了作者预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吉姆的人如何贫嘴如何恶作剧以及最后被傻子打死。通过理发师-怀特之口,小说深刻地讽刺了小镇上的传统价值。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文中的叙事者和隐含作者,听故事的人和隐含读者进行剖析,从分析走向评价,揭示理发师以及整个小镇居民的无知闭塞和道德愚昧。  相似文献   

9.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吉姆的人如何贫嘴如何恶作剧以及最后被傻子打死。通过理发师一怀特之口,小说深刻地讽刺了小镇上的传统价值。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文中的叙事者和隐合作者,听故事的人和隐含读者进行剖析,从分析走向评价,揭示理发师以及整个小镇居民的无知闭塞和道德愚昧。  相似文献   

10.
空间叙事的研究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作者以线性结构安排地质空间从而突出空间的表征意义,以社会空间的存在、差距及进入社会空间的手段来描写克莱德的人生悲剧,以存在的宗教空间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空间来阐述人们信仰的空虚。地质空间、社会空间和宗教空间等三个空间叙事维度增强了小说的空间化效果,加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进一步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从对神话界定的角度切入,指出《西游记》前七回是对神话的拓展和延伸,完成了神话到小说的过渡。继而从个性神话的叙事模式来阐释《西游记》前七回的神话意味。  相似文献   

12.
晚清《图画日报》颠倒了以往的“文主图辅”的叙事传统,不同栏目在绘图与撰写过程中产生的叙事裂隙造成了该报在图文叙事关系的多重复杂面貌。该报发挥了画报在报导时事、满足崛起的底层文化、进行多维度的启蒙等方面的巨大功用,成为启蒙晚清民众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学评论家对约瑟夫·康拉德《吉姆爷》小说的故事叙述者马洛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各持已见,褒贬不一.有的全盘否定马洛在故事叙述中的作用,有的对马洛的叙述表示失望。本文试图从“人性化”的角度对马洛在《吉姆爷》小说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叙述技巧作全面、综合的探讨,从而对马洛在小说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詹姆斯?费伦运用修辞叙事理论对《我的老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中的叙述声音,罗兰?巴特的“可写式”文本解读方式和布思的叙事理论中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叙事这几个角度对文本作了更进一步的解析。最后对巴特勒的死亡尝试着做了宗教方面的解释。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故事包含着双重叙事的线索,亦即作者讲述的是两个伦理故事。  相似文献   

15.
从《白孔雀》的环境景物描写、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结构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结论 :劳伦斯的《白孔雀》受到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佼佼者,《简·爱》与《法国中尉的女人》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与作者潜在的女性主义表达相互碰撞,对于女性主义的表达效果产生了不同的火花.本文采用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两部作品所采用不同的性别叙事主体和叙事声音,以及读者对两部作品潜在的女性主义表达的接收情况,重新解读两部作品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思想并挖掘出潜文本隐含的性别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河流》是澳大利亚和解小说的代表之一,凯特·格伦维尔基于自己白人祖先的经历重塑了英国罪犯索尼尔扎根于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作为大英帝国的弃儿,索尼尔被流放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地志空间的移动与人物身份的重建同步进行,土著与白人殖民者二元对立的社会空间的形成与帝国殖民体系相伴而生,最终土生土长于澳洲的白人后代打破了二元对立,第三空间的开创试图为种族和解作出新的诠释。《神秘的河流》作为新历史书写浪潮的典型,将空间叙事、殖民历史和种族矛盾交织在一起,达到了小说叙事的空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和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都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自然主义题材的作品,两位作家通过不同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工业社会的残酷和物竞天择的人类生存斗争史。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特质也向读者展示了两位作家对于美国人民社会生存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游记体小说《老残游记》采用了旅行者限制叙事的描写方式,突破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形式,通过对晚清黑暗社会状况的所闻所见,揭示了主人公的悲悯情怀。本文试从启悟主题与整体感,补史之阙与限制叙事,引游记入小说,旁观"民间疾苦"四个方面阐述《老残游记》旅行者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自传》创作于作者生前,然而出版该传记作品的时间却延续至作者死后。作为自传体的典型作品,《马克·吐温自传》蕴含了不可忽视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呈现了自传作品应有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在此前提下,本文将其纳入评价理论的视野予以观察,通过运用介入视角来探析自传作品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