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袋栽香菇,一般在秋季进行,近几年我省又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提高了菇棚利用率和延长了供菇时间,但有的菇农对春菇生长习性还不熟悉,导致减产少收。现将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的要诀介绍如下: (一)适当安排种菌时间 春栽香菇季节性很强,若菌筒制作排场过早,菌筒遇低温难以转色,表面会形成偏厚的“人造树皮”;若菌筒制作太迟,气温升高,接近或超过出菇的上界温度,菌筒转色深褐,会匆匆出菇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地菇农的平菇生产,退菌现象发生十分严重。有的菇场出二、三潮菇,有的仅出一潮菇,甚至只菇未出,刚发好菌的菌筒就大量退菌,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菇农一筹莫展。轻者勉强保本,重者绝收。这种现象严重挫伤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及食用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也越来越引起我地菇农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分析我地菇农的栽培生产全过程,就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谈一些浅显看法。1 笔者认为,退菌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菌株种性严重退化。由于一些供种单位或个人,受利益驱动,不讲信誉,对出售的菌种不作必要的出菇…  相似文献   

3.
花菇栽培菌株的选用是获取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目前我省栽培的多为939、9015、135等菌株,其中135是目前品质最优的花菇菌株.135菌株系从日本引进的段术型菌种,属中叶型,菇形圆正,菌肉厚,不易开伞,盖为浅灰褐色,柄细短,在低温干燥下盖裂纹深,多形成优质的“明花菇”,花纹多为“菊花”或“葵花”形,出菇温度,5~17℃,最适10~15℃,袋栽一般接种后180~240天出菇,但菌丝对高温抵抗力较弱,菌温高于33℃易造成烧菌.菌筒宜避光培养,否则菌皮偏厚影响出菇.本文主要介绍该菌株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阮时珍  宋勇 《食用菌》1996,18(6):23-23
近几年来,代料香菇在全省发展较快,产量虽成倍增加,但质量却不尽人意,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了菇农种菇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所从1992年开始筛选花菇品种和培育花菇技术研究,现将其技术简报如下: (一)栽培季节安排 代料栽培花菇一般采用中温型和中温偏低温型品种,如9305、9396、9335、939、9015、9135等菌株,菌丝在适温条件下培养160~200天达生理成熟,一般按常规选在3~4月份制袋,低海拔制袋接种可以适当推迟15~20天,如不同品种和菌龄的栽培时间安排,菌丝生长发育期间要用铁钉扎孔供氧,菌丝正常生长发育阶段,同时加强菌筒越夏管理,防止高温“烧菌”。正常是以最适宜出菇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扣去菌龄天数为最适宜生产期。  相似文献   

5.
目前,气温逐渐回升,正值春菇生长旺季,由于香菇菌筒经秋、冬两季出菇后,失水较多且菌膜增厚,喷水难以吸收。第一批春菇采收后,菌筒须补水。去年我县部份菇农采用新法浸水催蕾技术措施,取得了增产20%的显著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浸水最好选择在寒流来临之前或冷尾暖头的天气进行,每次浸水不得超过三小时。对于蔗渣、野草类培养料,浸水时间还应短些,以免造成菌丝失活,菌筒松散、腐烂,影响后期出菇。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7.
<正>香菇庆科212子实体单生,菇形朵大,菌盖圆正,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较强、商品性好,适应性广、菌龄短等优点,该品种适宜栽培花厚菇。近几年示范栽培,菇农普遍反映该品种产量高、出菇早及菌棒转色不完整等情况。现将栽培该品种应注意的环节及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福阳 《食用菌》2016,(3):24-25
对香菇215、606、605及香菇菌株L808进行栽培出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808菌株产量高,朵型圆正,第一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2.5%,可作为主要栽培菌株在闽北进行推广应用;606菌株出菇菌龄短约80 d,产量较高,朵型较小,产量主要集中第一潮和第二潮,占总产量的82.8%,比较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模式的菌株;215菌株产量较高,菌龄长,朵型较大,各潮次的产量比较平均,适合常规大棚栽培模式栽培;605菌株产量较低,菌龄较长,朵型较小,在闽北地区没有栽培优势。  相似文献   

9.
开春后袋式栽培的平菇,因有效出菇时间短,产量低,越夏后,菌筒中的水分、养分已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何在春菇生产期间加强管理,使越夏后能再夺高产,是广大菇农非常关心的技术问题。笔者在稷山县平菇栽培专业户马炎更家的菇场,经过多次探索试验,可使平菇增产150%~200%,而且菇体质嫩、味鲜美。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平菇高邮321,是笔者于1996年初选育成功的一个广温型菌株,于1996、1997两年大面积栽培和试推广,总投料750000kg,生料袋栽成功率达100%.菌丝抗杂力特强,粗壮浓白,基内菌丝较丰富,适应广谱原料多种方式栽培,该品种具有较好的高产性和优良品质.现将该菌株的特性介绍给菇农.1 菇体特征菇体浅灰白色,复瓦状簇生,菇盖呈半圆形,边缘光滑不开裂,菇盖中心厚1.5~2.5cm,菇肉白色,柄长2cm左右,韧性较好,长途运输不易破损,成熟的子实  相似文献   

11.
以香菇菌株238与808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配成异核体菌株,经初筛、复筛及生产鉴定试验,选育而成的香菇新菌株森立17具有菌龄短,出菇温度范围广,适宜陕南秦巴山区秋栽冬出菇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2.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传统秋菇栽培模式发展到夏菇、高棚架花菇等多种栽培模式。但是栽培工艺需搭建菇架及菌筒人工注、浸水。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林木资源消耗,提高代料香菇竞争力,我们经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经济适用的代料香菇覆土地栽生产模式。夏菇覆土地栽大大简化了栽培操作程序,省去搭建菇架及菌筒浸(注)水工本,提高了香菇的品质。其菇形圆正,肉质肥厚结实,菇柄短小挺直,保鲜菇合格率高,商品经济性状好,菇质鲜美脆嫩,市场竞争力强,出菇期长,产量高而稳,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现将其…  相似文献   

14.
竹屑半覆土栽培香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化县治平乡菇农利用当地竹制品加工的下脚料———竹屑作培养料 ,半覆土栽培反季节香菇 ,出菇散生 ,菇质致密脆嫩 ,口感较好 ,产量与杂木屑栽培相当。因此 ,竹屑完全可取代杂木屑用于香菇生产。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竹屑质地坚硬 ,制成菌筒后  相似文献   

15.
“老法”浸水,在浸水前用8号铁丝在菌筒的两头各打一个6~10厘米深的洞,采用这种方法浸水有两大弊病:一是浸水时间短,菌皮没浸软,菇蕾难以顶破菌皮,不利出菇;二是菌筒内部吸水较多,含水量偏大,易造成霉菌烂筒。“新法”浸水在浸水前不打洞,而是采用拍筒、划痕的办法,促进菌筒吸水。其方法是:当采完一批菇后,要加强通风,降低菌筒内含水量,使菌筒偏干,养菌7-15天后用拖鞋拍打菌筒,并用小刀在菌筒四周划4至8道痕(以划破菌皮  相似文献   

16.
闫新发  张改英 《食用菌》2004,26(6):25-25
冬季是培育优质香菇和培育花菇的好季节。菇农在春、夏、秋季栽培的袋料香菇,一般在冬季出菇。但由于多数菇农不了解种性,使用了中温类型的菌种,如135、241、939、L26等,或与其同类型菌株或高温菌株的菌种,未选用低温或广温品种。因此,在冬季15℃以下的低温天气用普通方法催菇,就会出现三番五次催菇而不见出菇或很少出菇现象。现将我们用于示范的冬季催蕾方法介绍如下,供菇农试用。  相似文献   

17.
香菇菌筒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香菇的产量和质量。而转色又与菌株品系的优劣、菌丝体生长的强弱、菌龄的长短、菌筒发菌过程中有否受高温影响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转色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良现象。现将有关不良现象、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介绍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8个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稻田栽培试验,通过观测不同羊肚菌菌株在整个生长周期的菌丝、无性孢子、菌核、原基、子实体等生长特点,比较分析了8个羊肚菌菌株出菇特点、产量和性状等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于苏南地区种植的羊肚菌菌株,为苏南地区羊肚菌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8个羊肚菌菌株中,以Y4菌株出菇时间最早,出菇整齐率高,抗逆性好,菌盖长度最长,产量最高,适合在苏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选取7个本地区常见冬季平菇栽培菌株进行试验,通过对拮抗实验、菌丝生长情况、低温季节出菇能力、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7个参试菌株之间均有拮抗反应,为不同菌株,在菌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其中菌龄最短的是菌株PL5,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菌株PL3,质地脆嫩的是菌株PL7。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利用蔬菜中棚进行了周年生产鲜香菇的技术研究,主要思路是利用不同温型、不同菌龄的香菇菌种和不同的栽培设施,采用多种栽培方式,达到周年生产鲜香菇的目的。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香菇菌种 (1)短菌龄型菌种 ①cr—02(浙江引进) 特点是适宜于塑料中棚生产。菌龄80—90天,菇深褐色,出菇密,较小,中温偏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22℃。②松香11号 适宜于塑料中棚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色浅,出菇密,肉质松,产量较高,出菇温度为8—22℃。③农香一号 适宜于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浅褐色,出菇密,菇质好,出菇温度在8—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