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由半知菌类黑盘孢目柱盘孢属荸荠柱盘孢菌(Cy lind rosp or ium eleochar id isL en tz)侵染所致,导致植株倒伏枯死,球茎严重减产甚至失收。文章描述了荸荠秆枯病的症状、形态、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和发病影响因素,阐述了防治荸荠秆枯病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2.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于1982—1985年间对荸荠秆枯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田间试验。此病菌仅侵染荸荠和野荸荠,主要以带菌球茎、土中病残体为初侵染源,病菌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经气孔或直接侵入,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般潜育期5—13天,多雨或重雾露天气,重茬,定植早或过密、灌水方式不当、种植易感品种及偏施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试验证明防病有效措施为,种球茎和荠苗用25%多菌灵250倍液浸16h;生长季节及时用2s%多菌灵250倍液、70%托布津1000倍液或45%代森铵1000倍液喷雾预防,7-10天1次,防效达95%,防治区比对照区增产2—3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荸荠秆枯病的病源、症状、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同时介绍了此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6.
荸荠秆枯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细荸荠瘟”,是广西首报道的一种严重病害,导致植株倒伏枯死,球茎严重减产甚至失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和致病性,鉴定为荸荠柱盘孢。  相似文献   

7.
荸荠秆枯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荸荠秆枯病的田间表现,分析其病原和侵染流行情况,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保证"的防治策略,以为荸荠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荸荠杆枯病是影响荸荠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荸荠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可危害植株茎杆、叶鞘和花器。介绍了该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25%炭疽立克乳油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5%炭疽立克乳油1200倍液对荠秆枯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95%以上,1500倍液的抑制率在90%以上,田间防治效果在85%以上,对荸荠生长和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环境因素对荸荠秆枯病流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系统调查荸荠秆枯病的流行规律。建立病害流行预测方程D=5.5547-0.031x1+0.049x2+0.5233x3-0.3487x4。病害流行与田间种植密度及7-9月间温湿度、雨日雨量、露日等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荸荠杆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荸荠杆枯病的症状、形态、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 果病克、36% 粉霉灵和多菌灵对该病菌有较好的效果。并制定出一套防治方法,经过1997 和1998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2.
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症状及发生原因 荸荠茎枯病,又称秆枯病,也有的地方称其为"马蹄瘟".荸荠茎枯病发生初期,发病株的茎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继而有浅褐色云纹状斑块,小病斑逐渐合拢为大斑块.  相似文献   

14.
久抗霉素对荸荠秆枯病和球茎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久抗霉素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与药害情况,避免广大农户盲目用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久抗霉素与常规药剂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久抗霉素防治荸荠秆枯病效果较好.但是荸荠秧田期使用久抗霉素,会使秧苗分蘖力下降21.0%,大田使用久抗霉素会使荸荠肉质发病,平均发病率高达81.7%,无法食用,其商品性大幅度下降.敌荸荠整个生育期均不能使用久抗霉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纸碟法及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荸荠秆枯病菌对 1 9种药剂 (含组合 )的敏感性 ,结果以施保克、敌力脱等 5种药剂抑菌效果最好。纸碟法较菌落生长速率法在测定结果上能更确切地反映药剂毒力大小。用纸碟法、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毒力大小 ,各有优劣 ,应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1979—1986年对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研究。此病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在含有淀粉、果糖、乳糖和蛋白胨、天冬酰胺以及荠秆鲜、干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发芽需要有少量的碳源。对pH值的适应范围比较广,以pH5—7最适。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3-29℃,分生孢子发芽最适温度22-28℃。对光照不太敏感,但在黑光灯下较易产生分生孢子。根据4个菌株比较研究的结果,初步认为菌株间可能有分化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8.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赤枯病俗称坐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以以稻分蘖期较易发病。 一、症状特点 受害的水稻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初期为暗绿色,老叶尖出现许多红褐色的小斑,好像铁锈。病斑逐步向叶基部扩展,叶片枯黄,后蔓延到上部叶片,造成坐蔸。稻株根部灰黑色,发臭,新根极少。病根腐烂后,常在接近地面处生出短……  相似文献   

19.
番荔枝枯果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干腐僵硬,在元江县发病株率100%。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豆荚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me Harma)。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孢子器在树上僵果中越冬,高温对病菌入侵、流行有利。及时摘除僵果,幼果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75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可控制枯果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通过8种药剂及组合对荸荠秆枯病的防效及其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筛选出防治荸荠秆枯病的适宜药剂。结果表明,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560 g·L-1嘧菌·百菌清悬浮剂对荸荠秆枯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3.1%、80.4%,显示防治降低了病害对产量的影响;其次是农民常规用药、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为79.7%、76.0%、67.2%,显示病害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发病最重的是清水对照,发病率为72.3%,病情指数为69.90。可见药剂防治缺失,病害对产量、品质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