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同等饲养条件下,进行条桑育(试验区)和片叶育(时照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龄蚕条桑育比片叶育采叶用工节约15.21小时/张,条桑育使张种产茧、产值从片叶育的37.49kg、677.49元提高到42.74kg、775.15元,增长率分别为14.00%和13.97%。  相似文献   

2.
沈国新 Tay.  A 《蚕桑通报》2000,31(3):24-25
通过4期湖桑条桑育与片叶育养蚕对比,两者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可以节省5龄桑叶收获用工40.3%,给桑用工41.1%,除沙用工88.9%,饲养每张蚕种5龄总用工节省45.8%。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介绍了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共育技术的技术要点,使用该技术比普通育每张蚕种小蚕期可节省养蚕成本4~5元,节省用工30%以上,可增产蚕茧4kg,增幅为12.5%;同时解决了煤球炉加温污染大、不易操作等问题,彻底杜绝了因采用煤球炉加温产生有毒气体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小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系统介绍了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共育技术的技术要点,使用该技术比普通育每张蚕种小蚕期可节省养蚕成本4~5元,节省用工30%以上,可增加蚕茧4kg,增幅为12.5%;同时解决了煤球炉加温污染大、不易操作等问题,彻底杜绝了因采用煤球炉加温产生有毒气体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小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少回育对贵蚕9号经济性状的影响,开展了不同饲育回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回育区病弱蚕数要显著高于三回育区和四回育区,四龄蚕结茧率显著低于四回育区;二回育区饲养管理用工时间最少,分别比三回育和四回育节约用工15.8%和29.4%;二回育区用叶量较少,分别比三回育和四回育节约用叶10.0%和14.01%。二回育区公斤茧用叶量最少,产茧量、克蚁收茧量和蚕茧产值最低,但公斤桑叶经济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邓小娟 《广东蚕业》2001,35(2):47-47
由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立项资助,华南农业大学蚕业服装系研究人员经过近10年研究的“小蚕每日一回,大蚕每日二回平面育”于2000年底在广州通过了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改进传统的养蚕方法,变多回育为少回育,大大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既省工又省力,养蚕用工比传统的养蚕法节省30~40%,养蚕成绩与普通育  相似文献   

7.
为节省劳力,经试验春蚕大蚕期改1日4回育为1月2回育是可行的,但夏蚕期气候,叶质,蚕品种等与春蚕期差异极大,是否可行?笔者于1996年夏蚕期,以“薪杭×科明”蚕品种为对象,用夏伐桑的疏芽和春伐桑的条桑,在5龄期进行1日2回育和片叶1日4回育对比试验,结果条桑1日2回育转片叶1日4回育见熟早,健蛹率高,全茧量、茧层率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夏蚕期采用疏芽或条桑1月2回育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小蚕笼箱密闭育、大蚕简易蚕台育是根据小蚕和大蚕的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的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小蚕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的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蚕期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965年,倪金兰同志成功地解决了小蚕喂大叶的有关技术问题,使小蚕大叶育获得成功。由于这个饲育法具有高产、省力、节叶的优点,受到饲养员普遍欢迎。到1974年,我们全面总结了小蚕大叶育的技术经验,同时采用召开现场会议办训练班、实习班等形式进行推广,到1975年我县已全面普及。一、小蚕大叶育的经济价值。“养好小蚕一半收”。近十几年来,小蚕炕床育、炕房育、防干育等饲育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减轻蚕桑产业劳动强度、达到省工省时省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018年5月在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蚕区进行了大蚕条桑育和片叶育的饲养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条桑育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分别比片叶育低4. 43%和4. 43%,死笼率比片叶育高1. 7个百分点,但是用工数量比片叶育减少28. 65%,有效地降低了农户采桑、喂蚕的劳动强度,每工产值提高42. 16元,对现代蚕桑产业实现省工、省时、提高效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蚕笼箱密闭育是一种新的养蚕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饲养1—3龄蚕,与普通饲育相比,收蚁结茧率提高5%;单张种产茧量增加14.07%;单张种产值增加15.93%。1—3龄期给桑次数减少一半,节省桑叶和劳力25—30%。  相似文献   

12.
董有春 《蚕学通讯》2008,28(3):10-11
通过壮蚕一日二回育与四回育的对比试验表明:在加强技术管理的前提下,壮蚕采用一日二回育,对家蚕幼虫体质及茧质影响不大,可节省劳动力、节省桑叶.在我县推广壮蚕一日二回育省力化饲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塑料大棚壮蚕省力规模化养蚕模式是近年来通过生产实践发展起来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养蚕技术,使传统分散落后的家庭副业式经营提升到了户植桑0.2~0.3hm2,配建1个养蚕多用大棚,即主蚕多营的“3 1”、“4 1”、“5 1”专业户经营模式,成为家庭的骨干产业。该技术对山东蚕桑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辐射到周边省份。其整体包括小蚕共育、养蚕大棚建造、壮蚕省力饲育、熟蚕自动上蔟和消毒防病等技术的优化组装。①塑料大棚替代了传统蚕室,节省蚕具,节省投资60%左右。②改变了饲育形式,改层架育为地面育,改片叶育为条桑育,改多回育为…  相似文献   

14.
1976年早秋蚕我们先在前进生产队进行小蚕二回育的试养,取得初步经验,中秋蚕在金塔大队全面推广,成绩良好,劳动力节省。二回育和普通育在饲养技术上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特殊性,掌握的要点如下: 1.温湿度与普通育基本上一样,但因复盖尼龙薄膜或防干纸,可比同龄期目的温度提高1度,  相似文献   

15.
大蚕条桑育与片叶育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的方式,2011年在那坡县进行大蚕省力化条桑育与片叶育养蚕对比试验。条桑育的亩桑产茧量为132.90kg,比片叶育的185.23kg减少了28%;张种用时为42.41h,比片叶育的61.46h减少了31%;张种产茧量与片叶育相仿。试验结果表明:条桑育比片叶育更省工省力,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蚕省力化条桑育技术可以在农村规模种桑养蚕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一、方法:1~2龄上盖下垫蚕用型塑料薄膜,3龄只盖不垫,4~5龄覆盖有孔薄膜,孔距4厘米,孔径0.4厘米。每天上下午采叶后约8时左右给桑,不必贮桑。 二、好处:经试验调查,采用该项饲养方法,具有以下好处: 1.提高工效。普通育全龄给桑72回左右,薄膜覆盖两回育只给桑46~48回,节省给桑用工1/3左右。由于一天仅在早晚各给桑一次,夜里不起床喂蚕,安心休息,白天有较长时间从事其它作业。 2.不要贮桑。两回育的桑叶采回后即可饲喂,不必贮藏,可节约贮桑中所花的劳动。 3.桑叶新鲜。由于覆盖薄膜有利桑叶保持新鲜,特别是大蚕期能做到桑叶基本吃光,提高了桑叶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蒙霜 《广西蚕业》2012,(4):72-76
通过对我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桑蚕生产县(区)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农户进行调查,得出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增加2.78kg,增加7.54%;平均亩桑产茧量增加22.93kg,增加22.93%;平均用工量减少1.9工/张,减少11.52%。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更具优势。小蚕共育户饲养4龄蚕比饲养3龄小蚕出售平均用工量多0.49工/张,增加111.36%;平均售价多113.46元/张,增加105.38%;平均成本多101.25元/张,增加134.80%;平均利润多12.21元/张,增加37.50%。小蚕共育户共育4龄蚕比共育3龄小蚕出售对桑蚕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姜德义 《蚕桑通报》2009,40(1):36-38
5龄蚕饲养花工多且用工集中.约占整个蚕期的85%以上,传统多层片叶平面育,5龄蚕期间每个劳力一般只能承担1张种,还得起早带晚,费工费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根据蚕生理发育特点,海安县在改进提高春蚕5龄期新梢斜面育的基础上,着力试验研究秋蚕5龄期条桑斜面育技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形成了较为配套的操作技术规范,实现了秋蚕5龄期不采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养蚕,简称秋蚕5龄期条桑斜面育。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桑园速生丰产和桑叶收获、养蚕省力化,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2020年,在淳安县汾口小蚕共育专业合作社宋祁蚕桑基地进行大蚕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和常规片叶育对比试验,经试验得知,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除盒蚕种产茧量、盒蚕种产值分别比嫁接桑片叶育低10.7%和9.7%;但是每667 m2桑园多养蚕种18.7%,多产茧5.9%,产值多7.1%,用工量少32.2%,净收入多25.8%,有效地降低农户采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现代蚕桑产业实现省工节本、提高效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年实行5龄期斜面立体条桑育比平面片叶育盒种产茧量平均提高8.4%以上,盒种产值平均提高9.8%以上,可节省1/3的蚕室,节省蚕具等一次性投资;采用剪伐方式收获条桑,可节约采叶与养蚕用工近50%,中秋、晚秋蚕期效果尤其明显;全年实行5龄期斜面立体条桑育技术,明显降低蚕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蚕茧产量和质量,有助于规模经营。同时,秋蚕合理间伐收获条桑,可有效控制桑芽萌发,基本上不影响次年春叶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