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类新型的文明形态,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生态文明与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是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生态这个概念也十分的推崇,更加向往生态环境。林业的发展遵循了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分析生态文明和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当下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农业转折的新战略出发,提出了生态教育不仅局限于职业教育范围,而应扩展到其他教育领域--高等农业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农业要求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生态教育,为此提出了生态教育系统观以及建立不间断生态教育的具体思路与措施,即教学内容综合化和教学过程一体化及实施生态教育的保障措施。只有对学生进行序列化生态教育,才能使学生在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与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农业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生态学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由人类生态学、植被建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农业与农林复合经营等方面,讨论了生态环境的意义及其建设的内容、主要方式和过程,以期全面认识生态环境建设。表明我们所说的生态环境实质上指人类生态环境,已超越常规生态学所指。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包括植被建设,还涉及经济、人口、社会等多个方面。从整体上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并逐步达到目标是适宜的。最后,还论述了有关学科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园林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被视为一个城市的名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生态环保理念的提出,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为园林行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把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创造,让园林景观给人们带来更加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封禁治理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分析封禁治理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例举了山西实施封禁治理成功的经验,指出实施封禁治理要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庄浪县始终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准则,以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为目标,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的同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科技得到发展,梯田产出率大幅提高,治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2021年,阳城县在芦苇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中,进行了一次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生动实践。项目在“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的同时,改变了项目区群众的自然观和发展观,转变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项目区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科学史观简要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认为,历史时期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不再单纯表现为自然过程,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地互动过程,人为因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具有双重意义,既通过耕种对自然环境破坏,还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其主要是由不同的环境观和社会因素造成的。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以资源利用为主,有意识的建设活动较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巨大,生态环境演变具有明显历史进程,被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对生态环境演变有特殊意义,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及其成效在农不利环境,土壤环境,水土保持等方面表现突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西部大开发机遇下,应借鉴历史经验,加快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建议采用科学的环境修复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同步进行,建设结构 水土保持型大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重要性,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存、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新农村生活环境;提倡绿色设计,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绿色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