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农业管理自动化水平低、信息获取效率低、数据不全面,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缺乏实时、可视化监控,影响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高。为此,引入了BIM设计思维,深入研究分析BI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BIM技术的全寿命管理、协同性和可视化等特点应用到农业生产管理中,完成了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同时,对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研究,通过传感器、主控制器、通信模块等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寿命管理、可视化管理和协同作业,实现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BIM设计思维的农业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准确获取农业生产的各类信息,保证信息数据的实时性、有效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指导农业生产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经营主体对科技与知识的旺盛需求,农业知识服务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解决现有农业知识分散无序、更新不及时、面向经营主体的知识服务不平衡、供需脱节等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知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现状,提出了一套基于农业全产业链、按照农业数据的全生命周期、面向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智能知识服务体系框架,设计了基于智能物联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AIoT)的农情感知与大数据汇聚治理、基于知识图谱的农业知识组织与计算挖掘,以及基于多场景的农业智能知识服务三个层次。文中归纳了包括空天地AIoT全维度农情感知、多源异构农业大数据汇聚治理、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跨媒体检索、智能问答、个性化推荐技术、决策支持等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涉及的关键技术,并举例了其研究应用。最后从农业数据获取、模型构建、知识组织、智能知识服务技术和应用推广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农业智能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总结发现,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是破解当前农业知识服务供需矛盾,实现跨媒体农业数据到知识的跨越,推动农业知识服务向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亦是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设计了一种农业大棚监测控制系统。工作时,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对传感器数据进行传输,经分析处理后,利用“互联网+”将参数信息传输至远程服务器,主控制系统根据环境参数阈值生成相关控制指令,实时对农业大棚内环境参数进行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智能监测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对大棚内环境参数指标进行采集,并进行智能化动态调整,为智慧农业生产过程信息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谢惠 《河北农机》2023,(17):40-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高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加速普及,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水平持续增长,我国粮食产业安全及农民经济收入得到极大改善。粮食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因素,因此,相关企业及从业科研人员应进一步加大智能农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索,持续强化我国农业智能化建设深度。智能农机是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数字化生产的核心措施,智能农机的广泛应用更是成为智慧农业在当前农业经济体系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的立体展现。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智能农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与农业体系的结合,能使传统农业真正实现智能化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基于此,文章对物联网下的智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智能农业中物联网关键技术,并从数据信息的传输与利用机制方面,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孙博 《河北农机》2023,(17):79-81
为探索提升基层传统种植管理中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解决农作生产劳动强度大、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智慧农业自动化、精细化管理的研究迫在眉睫。本试验以2021年广东省冬季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云浮试点为基础,选择LT1~LT 7七个甜玉米品种,以“粤甜16号”为对照种,基于5G智能技术在大田生产的初步应用,分别从鲜食甜玉米生长期全程记录数据,对8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果穗品质、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测量评鉴,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LT1、LT2、LT3、LT4、LT5、LT6、LT7各个品种品质均优,建议扩大生产试验复试。同时简单对比传统观察种植模式和利用智能5G技术收集研判大田环境数据并进行农业措施,智能仪器大田环境数据研判有助于农作物精准的水肥管控,节约人力、物力等成本,为建设高标准农田种植精细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及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正在向集约化、大型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农业生产系统的构建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与主要发展趋势。基于智能农业系统构建关键技术,对智能农业系统的组成和设计进行分析,实现田间农业生产环境技术参数的采集和传输。研究结果可以满足现代农业智能化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智能农机监测管理系统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该文以智慧农机生产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机监测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嵌入式设备和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机工作状态、位置和运行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同时,系统还具备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农机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农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农机使用的建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降低农机故障率,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江庆梅 《河北农机》2023,(6):106-108
智能农业破坏了我国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田间生长条件的实时动态观察、有效感知和有效控制,为作物种植环境奠定了更加科学的基础,从而促进了农业经营互联网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大幅提高了农业产量与质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比如,使用卫星遥感、物联网设备可以更有效地采集农作物数据信息,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可以开展精细化栽培、生长环境监测等,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实现服务的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石岚 《农业工程》2018,8(10):147-149
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精确的数据可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首先分析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预测模型和方法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实践情况,对常用于农业工程中的模型方法进行介绍,如传统回归分析模型、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和数据挖掘预测模型,并提出相关科学建议,为提高经济预测模型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历年来,农业始终是我国重视的产业。新时代下,大数据的出现加速智能农机的发展,逐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脚步,为土地增值增产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文章对智能农机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对大数据在智能农机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数据的农业智能机器人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机器人将各种智能设备和先进技术集于一体,是农业机械的高级形式。农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数据量是极其庞大的,需要引入大数据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将农业机器人与大数据结合,可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应用效果。为此,基于大数据开发了农业智能的喷药机器人,将采集的机器人作业信息汇集成为大数据后进行分析,用于对机器人的智能控制和作业效果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导航和精准喷药,对作业效果的评估也很准确,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3.
智能农机控制系统作为智能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农作物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论述了智能农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应用现状,主要包括机器视觉、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算法等,能够实现对农机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可以对农机的运动、作业、灌溉和施肥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从而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农作物生产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未来智能农机控制系统应逐步实现多机协同,并将智能农机控制系统的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融合,以实现更全面、准确的农田管理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对助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我国数字农业成绩斐然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小型灌溉泵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有小型灌溉泵站管理运行效率低。为提高小型灌溉泵站的管理水平,基于无线通信、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控制等技术开发了小型灌溉泵站群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继电器、水位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智能电表、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和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泵站智能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与存储、防盗报警等功能;通过PC端监控管理平台软件对区域内分散的多个泵站进行实时监控,收集并处理水泵运行数据,并根据运行数据实现对泵站运行管理状况分析评价;从而能够合理指导灌溉过程,达到自动化程度高、节水节能、有效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智慧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无人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传统温室大棚栽培、经营模式正逐渐向智能温室大棚发展。智能温室大棚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技术特征和配套优势,重点介绍了卷帘与湿帘控制中的透光增温模块与增湿降温模块技术及原理,分析了精准灌溉技术在智能温室大棚中的技术应用形式与结构组成,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智能温室大棚的室内环境控制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娜  王丽杰 《农机化研究》2022,44(5):217-222
随着精细农业的发展,精密播种对农作物生产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传统机械式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存在漏播、播种株距不均匀及作业工况不可视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播种作业的质量和农作物产量。为解决这一难题,引入IoT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无线通信和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对智能播种机的控制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在深入研究分析IoT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完成了智能播种机控制功能需求分析,对智能播种机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研究,完成了播种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运行流程优化设计。最后,对智能播种机的控制功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IoT技术的智能播种机具有稳定全面的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对播种机的运行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且可对播种机的运行工况进行远程监控,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智能的果树种植农业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兴宇  杨珺 《农机化研究》2005,(6):262-264,267
利用在生产劳动和农业科学研究中所积累下来的数据,建立了果树种植信息库;通过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分析,采用智能化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建立起果树种植农业专家系统;再采用BWD模式将系统在Internet上进行发布。  相似文献   

19.
吴思佳 《南方农机》2023,(24):116-118
【目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与科学化生产,实现生产、生态和生活三者共同利益之间的协同。【方法】课题组采用实地调研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和行业特征进行分析,剖析了以智慧农业与电商运营相结合的“智能农业云”项目。“智能农业云”项目以智慧农业为核心,实现生物、信息和装备技术的耦合发展,现代化、智慧化和生态化的相互融合,效率效果并重。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产前生产资料衔接、产中生产要素配置、产后产品供需对接,一体化调配各个环节;通过土壤、水、氧气等生产环境与农产品生长的物质系统的循环,构建智慧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的农业良性发展。【结果】该项目实现了农产品的数字化物流,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既满足了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管理耕地的要求,又保障了消费者对蔬果的新鲜度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生产步入经济转型升级新时期,必须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采用精准农业生产技术,深度改造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产业模式根本变革。针对目前农业生产薄弱环节,从精细化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智能监控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农业信息化服务方面,探索新时期重构我国农业信息化精准管理与经营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