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从系统整体出发,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诱发机制进行分析,考察系统外部冲击和系统内部传染两种诱因作用下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银行的内部脆弱程度指标,以反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对单家银行的影响程度;并在测算系统性风险时同时考虑了相关银行和其存款客户遭受的损失,根据这两方面的损失采用夏普利值计算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以此评估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其与其他银行的关联性是影响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战略决策的重要基础。通过事前计提每笔信贷资产的风险成本,提出了基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的信贷质量管理模式。本模式利用每笔贷款的违约概率估计其对应的风险成本,通过预提风险金的方法,将信用风险的价值与利润考核结合起来,反映贷款的实际收益状态。这将会有助于银行管理者提前控制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在规避风险和拓展业务两者间求得平衡。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等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全面反思。采集中国银行业主体的1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应用联立方程模型,对资本强制约束下的资本与系统风险贡献度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监管对银行系统风险贡献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而杠杆率监管对其无显著影响。此外,四大国有银行的分析结果提醒银行业监管者应密切关注居于主导地位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147-148
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影子银行在资本市场资金融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逐渐凸显,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但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规模的逐渐扩张也导致了金融市场资本脱实向虚问题的深化以及系统性风险的加剧。本文在介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资本充足性管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的影响,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联立方程模型.根据这个模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分析了中国银行业从2002~2005年的数据.分析表明:不管是资本充足情况较好的银行,还是资本充足情况不好的银行在资本充足性管制的压力下都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性管制促进了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不过,这个效应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6.
基于《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依据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和宏观经济数据,采用“信贷余额/GDP”指标,计算需要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时期和数量,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对中国银行业的有效性。针对模型与中国国情不符问题,宜将信贷/GOP指标与相关经济指标配合使用,将系统风险变动作为衡量标准,同时注意与宏观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形成的因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而承担的附加风险。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现代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风险不能局限于举债带来的风险,还要将其扩展到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资金分配等活动上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动因,更好地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风险。本文从广义的角度研究团场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利用手工搜集的2007—2017年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1 087对供应商、客户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客户风险的供应链溢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的客户集中度和企业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供应链是企业间风险溢出的重要渠道,客户风险会通过供应链途径对供应商企业产生风险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客户风险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该研究有助于拓展企业风险的实证边界,深化对企业间风险溢出问题的探索,丰富和促进供应链理论和企业风险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是对风险的缓冲,同时也是资本配置的风向标。本文从经济资本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入手,探讨了经济资本管理在邮储银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银行业竞争的加大,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的可能性,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其破产风险尤为重要。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与绩效及资本结构的关系,为破产风险管理提供建议,以我国2000年到2012年2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面板数据,引入ZSCORE指数衡量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的大小,ZSCORE值越大,破产风险越小。然后建立破产风险-资本结构绩效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模型剔除了效率比率,仅核心资本充足率,资产收益率和资产结构比率与银行破产风险显著相关,且均正相关。即保持银行经营绩效,负债比率不变时,不能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而提高银行稳定性水平;或是资本结构及负债比率不变时,银行的高收益暗示着高风险。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0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银行关键战略资源配置来体现银行战略选择,将银行战略问题从定性向定量转化,并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来研究资本管制、战略选择和绩效三者的关系。结果认为,资本管制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绩效都存在显著直接影响;资本管制通过调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绩效产生间接影响;管制压力与不同的战略资源配置的交互作用分别对资本充足率、绩效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所有者权益的作用嵌入银行技术模型,测算中国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满足成本最小化时的所有者权益影子价格,并以成本最小化为标准评价权益资本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持有高于最小化成本水平的所有者权益;其余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低于成本最小化要求。进一步测算规模经济,发现所有者权益进入成本方程后计算出的规模经济效应比仅以所有者权益为条件调节项和使用标准成本方程估计出的规模经济结果都要高,说明规模经济的轨迹将依赖于银行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相对信任度,即提高存款和所有者权益的相对成本及所有者权益资本以多大程度进入到成本函数设定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宏观审慎政策中的逆周期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理论上研究了逆周期政策工具所带来的宏观和微观效应,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信贷扩张期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的上升会使银行的当期风险承担水平增加,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使风险承担降低。而滞后六个月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的上升可以显著降低当期的风险承担水平,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宏观效应和微观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部分调整模型和傅里叶单位根检验对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最优资本水平进行研究,并估计出存在最优资本水平银行的最优资本比率值和资本调整速度。研究发现,大部分上市银行均存在最优资本水平,但不同类型和资产规模的银行在最优资本比率的目标变量选择方面有所差异。平均而言,大型商业银行最优资本水平较高,股份制银行最优资本水平较低。资本调整速度在银行间差异很大,自有资金比率调整速度最快,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调整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5.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良贷款率对资本利润率、净利差、资本充足率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存贷比、流动性比率对不良贷款率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拨备覆盖率与不良贷款率在不同滞后期格兰杰因果关系不同。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商业银行不应通过承担更高的风险选择高贷款利率的贷款项目以实现其经营绩效;在系统性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实施逆周期调整,可适当有选择性地提高容忍度,允许部分商业银行或业务条线调整对资本的计提标准,降低其顺周期性;商业银行应注重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理性对待不良贷款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数据,从银行异质性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研究银行跨区域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从银行异质性的角度来看,资产规模、资本水平、盈利能力、董事会独立性会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风险水平与政府控股会阻碍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目标地区的金融竞争程度与法律法规环境会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而本地该方面因素对跨区域经营的影响不显著;本地与目标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会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  相似文献   

17.
以‘玉泉冬枣’为试材,在脆熟期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天气露地栽培区平地上玉泉冬枣营养枝、结果枝的净光合速率;露地栽培区平地上玉泉冬枣营养枝不同叶位的净光合速率;不同地形条件、不同栽培模式下玉泉冬枣结果枝上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并对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其他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晴天或阴天,玉泉冬枣脆熟期的营养枝叶片净光合速率均高于结果枝的净光合速率,两者日进程均为单峰曲线;结果枝单叶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上位叶、中位叶、下叶位;平地上结果枝上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坡地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单峰曲线。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单叶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水气压亏缺、有效光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呈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面蒸腾速率和有效光合辐射与净光合速率的通径系数较高,分别为0.731 1和0.641 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因子对叶片净光合作用的影响最大,贡献率达54.27%。  相似文献   

18.
将银行破产风险分解为经营不确定性与风险覆盖能力、杠杆风险与资产组合风险,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2003~2013年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特许权价值激励银行降低风险承担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发现:我国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抑制银行风险的自律效应,银行为避免过高风险而遭受监管惩罚或丧失市场资源,保持特许经营条件和优势,将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特许权价值的风险自律效应主要通过促使银行提升风险覆盖能力、降低资产组合风险和杠杆风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分布情况,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评价体系。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考量国有商业银行2007~2012年间的485组声誉损失数据,得出声誉风险的超极限矩阵。实证表明,企业感召力缺乏、产品和服务缺陷、银行风险控制不足等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主要因素,银行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规避和分散。  相似文献   

20.
金融服务业的变革和一体化,促进了金融集团及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有两种模式:非金融企业控股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在监管制度上,强调应实行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从传统监管方式向风险目标值法转移,要制定对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的监管,建立内部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