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一步法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37个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其中2株属于鸽源病毒)F基因片段(约500bp),通过对分离株的测序和基因分型表明,24株属于基因Ⅶ型,1株属于基因Ⅵ型,2株属于基因Ⅲ型,1株属于基因Ⅰ型,6株属于基因Ⅱ型,另外有3株从氨基酸方面分析是基因Ⅶ和Ⅵ型的杂交体,但从进化树方面,分离毒SD054和SD069属于基因Ⅵ型,SD052属于基因Ⅶ型。可以看出,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威胁,又有新基因型的不断流行,同时发现有3株病毒发生了两基因型间的杂交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地区新城疫病毒分离株基因型与抗原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我国西北地区分离到10株新城疫病毒(NDV),在蚀斑纯化、致病力和基因型鉴定的基础上,以LaSota,F48E9株免疫血清与分离毒株进行中和试验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表明,弱毒株LaSota的免疫血清对分离毒株具有一定的保护力,但随毒株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对分离毒的中和指数远远低于强毒株F48E9免疫血清的中和指数。结合基因鉴定结果,认为这种差别很可能是造成LaSota系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引起了4次大流行,每次大流行都是由一种新基因型引起的。尽管新城疫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其基因型众多。论文主要综述了新城疫病毒基因型的划分方法以及国内外不同时期新城疫的流行状况及其特点,分析了国内外流行毒株及流行趋势,目前在国内外三大家禽中主要流行基因Ⅶd亚型毒株,鸽群中主要流行基因Ⅵb亚型毒株,为我国新城疫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此外,弱毒株在新城疫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对鸡的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就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对鸡的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用3种基因型(Ⅵg、Ⅶd亚型、Ⅸ型)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5日龄雏鸡,结果各株病毒接种鸡均100%发病、100%死亡,表现出嗜内脏型新城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典型的新城疫症状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攻毒鸡多种组织器官中能检测到病毒抗原,在能检测到病毒抗原的器官中,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新城疫病毒对肠相关淋巴组织的亲嗜性优先于附近的上皮。本试验结果表明.基因Ⅵg、Ⅶd亚型、Ⅸ型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对鸡均具有高度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2005年从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到的NDV分离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83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F基因重要的功能区片段,进一步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为535bp,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陆到GenBank,登陆号为DQ439866-DQ439948。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F基因序列,构建了NDV的遗传进化树,分析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通过遗传进化分析表明83株NDV分离株中有65株属于基因Ⅶ型,9株属于基因Ⅱ型,5株属于基因Ⅰ型,3株属于基因Ⅵ型,1株属于基因Ⅲ型。表明我国目前ND的流行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所引起的新城疫在国内呈流行趋势,同时也存在其它基因型的散发,从而为我国目前新城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ClassⅠ新城疫病毒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大类。ClassⅠ新城疫病毒于2006年被证实存在,当前可被细分为9个基因型(1~9)。ClassⅠ所有自然分离株均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有经人工传代返强的报道,由于其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对养禽业有巨大的潜在威胁。为了更好的了解ClassⅠ新城疫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ClassⅠ新城疫病毒提供参考,现将其基因组结构、分子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城疫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家禽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对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已研究出了很多基因工程疫苗用于预防鸡新城疫,比如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近年来随着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发展,新城疫病毒已经被开发成病毒载体,可以携带外源基因研制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表达IBDV和IBV的新城疫活载体疫苗已经成功研制。本文将从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疫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株对鹅的致病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不同基因型(Ⅳ、Ⅵb、Ⅵg、Ⅶd(坞源)、Ⅶd(鹅源)、Ⅷ、Ⅸ)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3日龄隆昌鹅,观察了其对鹅的致病性。结果:各株病毒均可使接种鹅感染、发病,发病串为10%~100%,死亡率分别为0%、20%、30%、70%、50%、40%、50%。接种Ⅵg、ⅦdI、Ⅶ和Ⅸ型NDV强毒株可使鹅严重发病、死亡,症状和病变都与Ⅶd亚型鹅源毒株感染鹅相似,接种Ⅳ型(Herts/33)及Ⅵb亚型(PB9601)毒株的鹅轻微发病。免疫组化检检测发现,攻毒鹅多种组织器官中都能检测到病毒抗原。在能检测到病毒抗原的器官中,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与Ⅵg、ⅦCl、Ⅶ和Ⅸ型NDV感染鹅组织相比,Herts/33、PB9601感染鹅大部分组织内的阳性染色较弱。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NDV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跨种间传播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选择NDV鹅源毒株ZJ1、SF02以及鸡源株、鸽源株和疫苗株La Sota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对其6个结构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运用SMS和CodonW软件进行了密码子使用分析,同时从物种密码子数据库获得鹅、鸡的密码子使用数据.与NDV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鹅源、鸡源、鸽源与疫苗株NDV的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情况基本一致;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偏向性较小,全基因组ENC值为57,6个编码基因的NEC值从54~60不等;基因组在密码子使用上存在28个优先使用的密码子,其中8个为高频使用密码子.鹅源NDV与鹅、鸡密码子使用偏性基本一致,仅5~6个密码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一例鹧鸪暴发新城疫的病例中成功分离出一株新城疫病毒(NDV)。运用RT-PCR扩增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重要功能片段(约535kb),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其在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与NDV的强毒株特征相符。通过构建NDV的F基因遗传进化树,发现该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基因Ⅶ型NDV,与同期我国普遍流行的基因Ⅶ型NDV在遗传进化上极为相似,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东地区鸽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广东分离株SD54进行了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6周龄鸡静脉接种的致病指数(IVPI)、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的测定,并对该毒株F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进行RT-PCR扩增、测序,利用MEGA 4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经测定,分离株SD54的MDT为60 h、...  相似文献   

14.
10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山东省鸭群中新城疫病毒(NDV)的流行情况,对2007—2009年山东不同地区发病鸭群进行了ND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10株鸭源NDV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0株鸭源NDV的致病指数MDT和ICPI测定结果分别为50.4~60.0和1.66~1.78,表明10株分离株均属强毒株。致病性试验显示,3株代表毒株对不同日龄雏鸭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70%~100%和20%~70%。对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相对于基因Ⅰ~Ⅵ型NDV,10株鸭源NDVF蛋白存在较大变异,这些变异主要集中在1—30、101—124、479—494和509—516 aa处,且在52、71、176、272、314、402和489位出现了与近几年流行毒株一致的氨基酸替代。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0株鸭源NDV之间同源性在95.8%~99.9%,与2000年以来国内外分离的基因Ⅶ型NDV同源性较高,在95.7%~99.8%,与传统LaSota、F48E9同源性较低,为83.8%~90.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均属于基因Ⅶd型。此外,10株鸭源NDV还具有大多数鹅源NDV所特有的973位和1 249位RsaⅠ位点。上述结果表明基因Ⅶd型NDV是造成我国鸭群近年来发生新城疫的主要病原,鸭源NDV很可能源于早期的鹅源NDV。  相似文献   

15.
应用特异性引物从山东某发病鸡场病鸡体内分离到的命名为JN09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中扩增其F基因,预计扩增片段大小为1 700 bp。RT-PCR扩增出的目的片段大小与预计扩增片段大小相符合,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与新城疫病毒F基因序列相符。对其F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结合山东地区近几年来的分离毒株的相关信息,着重分析该地区近年来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6.
应用特异性引物从山东某发病鸡场病鸡体内分离到的命名为JN09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中扩增其F基因,预计扩增片段大小为1 700 bp. RT-PCR扩增出的目的片段大小与预计扩增片段大小相符合,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与新城疫病毒F基因序列相符.对其F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结合山东地区近几年来的分离毒株的相关信息,着重分析该地区近年来新城疫病毒 F基因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法从23个鸭泄殖腔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鉴定为新城疫病毒。该毒株ELD50为5.85log10,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92.5h,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0.5,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0.3,属于中等偏弱毒力的毒株。该毒株不引起6周龄雏鸡发病。结果表明家鸭也能感染NDV。  相似文献   

18.
<正>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危害。以往文献报道水禽为NDV的自然贮存宿主,可以感染但不发病[1]。然而,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新城疫病毒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1979~1999年发生新城疫鸡群中共分离和收集了15个毒株,经蚀斑纯化、SPF鸡胚增殖得到9株NDV分离株。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除2株为中强毒外,其余均为强毒株。以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病毒基因组RNA,RT-PCR扩增基融合蛋白(F)基因N端908bp的片段,经回收、鉴定后,克隆到pGEM-T载体上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对各毒株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进行序列和同源性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毒株在该区段没有缺失和插入,但有多处碱基置换。各分离毒株之间同源性很高(平均96.8%),与疫苗毒株同源性较低(82.5~85.8%),而分离自青海省的3个毒株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均较低(平均88.0%)。以389bp核苷酸绘制系统发育树,证实西北地区的新城疫是由基因型Ⅶc和一个新发现的基因型Ⅸ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