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桂荣 《杂粮作物》2002,22(2):107-107
高粱丝黑穗病是高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不仅严重影响当年高粱的产量 ,而且高粱丝黑穗病菌落入土壤中对第二年高粱生产造成潜在的威胁 ,是高粱生产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过去利用拌种双防治 ,效果总是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对高粱丝黑穗病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立克秀 (德国邦尔公司生产 )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 ,不仅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而且对作物安全 ,是高粱丝黑穗病防治的首选药剂。现将立克秀可湿性粉剂和其它几种拌种药剂防治高粱丝黑穗病的试验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药剂1 2 .5 %速宝利 ;1 2 .5 %…  相似文献   

2.
EM包衣对玉米苗期防治丝黑穗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M)包衣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不同温湿度处理的EM包衣和未包衣的玉米种子在大田生产环境下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M包衣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减少了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感病率。在有病菌存在的条件下,包衣处理的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叶面积、苗干重均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幼苗,促进了幼苗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在病菌环境下,经EM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其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说明EM包衣处理可增强玉米种子的抗病性,提高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i  A 赵季秋 《杂粮作物》1991,(3):36-39,42
  相似文献   

4.
李志勇  梅丽艳 《杂粮作物》2008,28(5):325-326
选用7种玉米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玉米出苗安全,对丝黑穗病防效达64.17%~84.89%,增产幅度为7.51%~17.59%.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工控制的土壤接种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Kühn)Langdon & Fullerton]病菌不同接种菌土浓度与发病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接菌量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关系密切,供试玉米品种的丝黑穗病发病率均随着接种菌土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接种菌土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病率不再显著提高。抗性材料的接种浓度达到3‰以上时其发病率不再显著提高。因此,在玉米抗病育种中可采用3‰接种菌土浓度筛选抗病种质或品种。  相似文献   

6.
姜钰  徐秀德  胡兰  徐婧  刘可杰 《玉米科学》2014,22(2):150-154
采用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症状表现的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不同症状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均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ITS区域序列存在微小差异,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机理、抗性遗传、抗病基因定位、抗病种质资源及抗病育种5个方面对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和评价,简要概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几种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着为当地玉米生产服务的原则,对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及生产上常用几种玉米种衣剂防治效果(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种衣剂2号防治效果最好,河北种衣剂1号、15.2克戊种衣剂次之,从而进一步来指导玉米生产,为农民增产增收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已越来越影响玉米的产量。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害循环,从品种因素、减少初侵染来源、合理耕作管理、掌握播期、药剂防治等方面探讨了丝黑穗病的防治,指出品种的抗病性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9月中旬,对东北三省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黑龙江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44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白单31号、龙单19号,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0%、57%;吉林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60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吉单209、掖单44、登海1号、东单60、丹638、丹639等,其中一些品种平均发病率达50%以上,个别地块高达90%;辽宁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3.3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沈单16号、丹638、丹639、丹3040等,沈单16号在本溪市卧龙镇平均发病率达57%。东北三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面积累计107万hm^2,以产量7500kg/hm^2计算,直接损失玉米1.2亿kg,农民减少收入9600万元(按玉米收购价0.80元/kg计算)。  相似文献   

11.
出苗后干旱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选取2个不同抗性的玉米杂交种,播种期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出苗后(约6~7片叶)进行干旱处理,开花期调查发病率。结果发现,同一玉米品种干旱处理比对照的发病率高。说明苗后干旱增加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经分析发现存在携带病菌而不发病的植株,出苗后期保持适宜的水分可以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评价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在72份自交系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采用双列杂交方法 4的遗传交配设计,对其中11份自交系的抗病力进行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917-1、4F1和吉818的GCA负效应较大,昌7-2、黄早四和长3的GCA正效应较大;吉818×黄早四、917-1×黄早四、吉818×昌7-2、KD-13×昌7-2组合具有显著的负效应,黄早四×昌7-2和917-1×吉818组合具有显著正效应。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时存在,加性效应占主导。选育杂交种时不仅要考虑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也要注重其特殊配合力的作用。要选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之一必须为抗病系。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土壤接种方法,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玉米生产区的3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同一玉米自交系(品种)的致病力无明显差异。哈尔滨、佳木斯和肇东的3个菌株对Mo17和维27的发病率为0~5%,哈尔滨的菌株对龙抗11的发病率为9.4%。相对比较而言,佳木斯和肇东地区的菌株致病力稍低。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20个玉米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抗病型占10.1%,中抗型占12.6%,感病型占62%,高感型占20.9%。在不同区试类型品种中,中抗-高抗型中晚熟和青饲玉米较多,分别占37.1%和23.3%;早熟、夏播、特早熟玉米居中,分别占18.5%、17.3%、16.7%;糯、甜玉米较少,占8.6%和5.4%。经抗病鉴定,通过审定的160个品种有4个高抗、11个抗病、19个中抗。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抗性遗传规律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艳凤 《玉米科学》2009,17(6):124-126
用不同抗性的自交系配制了97份杂交组合,通过分析杂交种发病率与双亲发病率的关系,发现要配制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小于25%的杂交种,组合中至少1个亲本的发病率不能大于10%,且双亲抗性越强越好。  相似文献   

16.
长治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01年玉米丝黑穗病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发生严重,造成发病面积约2 000hm2,玉米产量损失严重.本文对该病发生概况、症状、发生原因进行了叙述,结合当地调查结果,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田间接种浓度与发病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华  王振华 《玉米科学》2008,16(1):119-121
试验以10个抗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玉米丝黑穗病不同接种浓度与田间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病原菌接种浓度增加,玉米自交系田间发病率呈逐步增高的趋势,线性方程为y=2.336 4x+ 19.443,相关系数为0.924。接种浓度在0.05%、0.1%、0.3%和0.5%时,田间发病率差异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与1%接种浓度发病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1999~2000年,对选育自交系及杂交组合,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受遗传因子和土壤带菌特性共同作用;抗性的遗传特点属核遗传,不受胞质基因控制;杂交种的抗性与双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叶片DNA对玉米丝黑穗病研究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取发病植株叶片及茎髓组织DNA,用玉米丝黑穗病菌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验证叶片DNA对玉米丝黑穗病研究的可靠性。结果发现,提取叶片DNA研究玉米丝黑穗病的可靠性远低于茎髓组织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