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赵峰 《水产学报》2006,30(4):444-449
对史氏鲟在盐度驯化过程中鳃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及血清离子(Na+、K+、Cl-)浓度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史氏鲟驯化过程中血清渗透压调节机制。研究表明:史氏鲟在不同盐度(10、20、25)下经过驯化,鳃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鳃Na+/K+ATP酶活力(P<0.05),其活力是对照组的2~2.5倍。驯化过程中,3种不同盐度阶段下鳃Na+/K+ATP酶活力首先表现为下降,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活力逐渐增加,最后下降并趋于平稳。血清渗透压也随盐度的增加而上升,盐度10时最高,达到(328.77±26.78) mmol·kg-1,此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90 mmol·kg-1左右,略高于淡水中血清渗透压。不同盐度下,血清渗透压和鳃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相同。3种不同盐度下史氏鲟血清K+浓度平均值保持在3.00~3.30 mmol·L-1之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种盐度下血清Na+和Cl-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盐度的增高而增高,盐度20时达到最高。盐度20以下血清Na+和Cl-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史氏鲟血清渗透压调节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应激反应阶段,主要表现为鳃Na+/K+ATP酶活力受到抑制,陡然下降;二是主动调节阶段,鳃Na+/K+ATP酶被重新激活,且活力逐渐上升;三是适应阶段,鳃Na+/K+ ATP酶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鳃Na+/K+-ATPase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山  许强华 《水产学报》2011,35(10):1475-1480
通过钼蓝法测定三疣梭子蟹在3组实验盐度的胁迫过程中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酶活的变化,比较了3组实验盐度胁迫1 d时,鳃Na+/K+-ATPase的酶活大小。结果表明,在盐度胁迫初期,3组实验盐度下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下降;之后,各组实验盐度下第2对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开始随胁迫时间增长而上升;最后,各组实验盐度下第2和第6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下降并趋于稳定。另外,胁迫1 d时,各组实验盐度下三疣梭子蟹前5对鳃Na+/K+-ATPase的酶活显著低于后3对鳃Na+/K+-ATPase的酶活。三疣梭子蟹对盐度变化的调节可分为被动应激期(酶活力下降)、主动调节期(酶活力逐渐上升)和适应期(酶活力稳定);三疣梭子蟹后3对鳃是离子转运、渗透压调节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3.
达氟沙星对史氏鲟红细胞抗氧化功能及微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彤岩 《水产学报》2006,30(5):591-596
2004年5月至7月间,用20 mg·kg-1、50 mg·kg-1和100 mg·kg-1剂量对史氏鲟经口灌服达氟沙星20 d,分别于第5、10、15 和20天定红细胞SOD、CAT、Na+、K+ATP酶、GST、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以评价达氟沙星对史氏鲟抗氧化防御功能的影响,同时进行红细胞微核率和总核异常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第5天各实验组红细胞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红细胞中CAT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细胞Na+、K+ATP酶活性没有明显的改变。实验第20天时100 mg·kg-1剂量组GSHPX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剂量组(P<0.05);GST活性及MDA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达氟沙星在实验剂量内对史氏鲟红细胞核微核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核异常率呈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盐度对条石鲷幼鱼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鹏  彭士明  尹飞  施兆鸿 《水产学报》2010,34(8):1204-1209
研究了盐度变化对条石鲷幼鱼鳃、肾脏和肝脏中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经不同盐度(8、18、28、38、48)的处理,条石鲷幼鱼3种组织Na+/K+-ATP酶活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低盐度(8和18)处理的幼鱼鳃Na+/K+-ATP酶活力在前6 h略微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在处理24 h时下降到最低,之后又开始增加。经高盐度(38和48)处理时,鳃中Na+/K+-ATP酶活力在前6 h有所降低,然后迅速升高,并在处理24 h时达到最大,之后酶活力逐渐降低,并在处理96 h后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盐度处理组幼鱼肾脏Na+/K+-ATP酶活力在处理开始6 h均稍有增加,而从处理6 h开始降低,在处理24 h下降到最低,此后酶活力又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盐度为8的处理组中,肝脏Na+/K+-ATP酶活力与肾脏中变化趋势相似,而其它3组则逐渐降低,在处理24 h时达到最低,之后又逐渐增加。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适盐范围广,具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能力。3种组织的Na+/K+-ATP酶活力酶活性在盐度为18~38的范围内变化不明显,而在8和48的盐度下变化较大,最终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与肾脏相比,盐度变化对鳃和肝脏Na+/K+-ATP酶活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对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肠壁分别进行分层铺片,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中肠和后肠中Ach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并对其相应递质乙酰胆碱(Ach)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Na+,K+-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对所获得铺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中肠肌层较后肠薄,肌纤维较细,肌纤维间隔明显;肠道黏膜下层细胞分布密集,后肠黏膜下层细胞分布较中肠更为密集。②AchE和NOS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中肠和后肠的黏膜下层,而肌层和基膜未见分布,两种神经元在后肠黏膜下层的分布均较中肠密集。AchE阳性产物为棕色沉淀,阳性神经元大小为3~10 μm,中肠中AchE形态多样,多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后肠胞体阳性神经元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无明显胞突。NOS阳性产物为蓝色沉淀,阳性胞体的大小不等,呈不同形态,少量细胞有胞突伸向邻近细胞,中肠阳性神经元多呈条状或点状分散分布,而后肠阳性神经元常呈块状分布。③中肠Ach和NO含量分别为(1.28±0.41)和(1.84±0.25)μg/mg prot,显著低于后肠Ach(1.62±0.27) μg/mg prot和NO(2.10±0.25) μg/mg prot,而Na+,K+-ATP活性在中肠为(1.12±0.17)μmol Pi/(mg prot·h),显著高于后肠的(0.62±0.18) μmol Pi/(mg prot·h)。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黏膜下层是AchE和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的部位,两种神经元递质含量和Na+,K+-ATP酶活性在中肠和后肠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理功能变化,实验设置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03 mmol/L、0.06 mmol/L、0.12 mmol/L、0.23 mmol/L),研究亚硝酸盐氮21 d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和肝脏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的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中白细胞数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幼鱼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K+随着亚硝酸盐氮的增加浓度显著提高(P<0.05),与此同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蛋白、Na+和Cl-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浓度以及亚硝酸盐氮浓度表现出负相关的下降趋势(P<0.05);肝脏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HSP70IL-1βIL6TNF-α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增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LYS因子表达量则与之相反。研究表明,0.06~0.23 mmol/L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可导致罗非鱼幼鱼血液生理、代谢和免疫产生功能障碍,并影响肝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亚硝酸根离子在罗非鱼体内的毒性机制,为建立罗非鱼养殖水质亚硝酸盐氮因子的安全阈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The effect of cortisol on osmoregulatory parameters was studied in rainbow trout, (Salmo gairdneri), kept in freshwater (FW) and/or transferred to seawater (SW). Repeated injections of 20 μg cortisol/g fish stimulated gill and gut Na+/K+-ATPase activity and reduced plasma Na+ and Cl level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in FW-adapted fish. Cortisol doses of 0.05 and 1.0 μg/g were without effect. Repeated injections of 10 μg cortisol/g stimulated gill Na+/K+-ATPase activity and reduced plasma Na+ and Cl levels in fish in FW,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on regulation after their transfer to 28SW. Higher doses of cortisol (10 and 20 μg/g) induced hyperglycemia, whereas low doses (0.05 and 1.0 μg/g were without effect or induced hypoglycemia. Plasma glucose levels decreased in cortisol-treated fish transferred to SW, whereas transient hyperglycemia was seen in the control fish.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渗透调节与耗氧率的影响,设计实验一,将(162.5±12.1)g珍珠龙胆石斑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10 d,测定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盐度的升高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也随着升高,各组[Na+]:[Cl-]比值无显著差异(>0.05);经回归分析得到血清等渗点渗透压为365.95 mOsm/kg,所对应盐度为12.75。实验二,将(26.4±2.7)g幼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30 d,测定在开始暴露后0 h、3 h、24 h、72 h鳃Na+/K+-ATPase活性及表达和第30天耗氧率,结果表明鳃Na+/K+-ATPase活性随盐度的增大呈“U”形变化;鳃Na+/K+-ATPase α1基因表达量波动较大,在72 h后随盐度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变化趋势与酶活性一致;第30天耗氧率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综上所述,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d内能够完全适应6~30盐度急性变化,耗氧率除了受离子渗透调节的影响,还可能与其生活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9.
铜绿微囊藻对克氏原螯虾幼虾存活及成虾几种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亚玲  刘利平  李慷  晏军  DIANA J S 《水产学报》2011,35(8):1158-1165
为研究铜绿微囊藻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将克氏原螯虾幼虾及成虾暴露在不同浓度的铜绿微囊藻溶液中,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幼虾存活率、外部形态及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变化和成虾总血细胞密度(THCs)、血清中血蓝蛋白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物酶(PO)以及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高浓度的铜绿微囊藻能显著降低幼虾的存活率。(2) 显微观察表明,1.0×107/mL及以上浓度的铜绿微囊藻液中培养7 d后,幼虾肝胰腺呈现暗红色,并伴有一定的肿大现象,透射电镜显示其肝胰腺细胞受到损伤。(3) 高浓度的铜绿微囊藻能造成应激反应,THCs在暴露1 d后显著升高并稳定在较高水平;血蓝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只在5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O活性都表现出先显著性增强(P<0.01),回落后又有所增加的波动趋势;血清中的T-SOD活力在1 d后受到抑制,5 d时被激活至较高水平;POD活性都表现出先显著性增强(P<0.01),回落后又有所增加的波动趋势;鳃丝中Na+/K+-ATP酶活性在暴露1 d后显著降低(P<0.01)后回升,并最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铜绿微囊藻能造成克氏原螯虾幼虾存活率显著降低并影响其肝胰腺超微结构;而克氏原螯虾成虾对铜绿微囊藻有相对较强的耐受力,血淋巴的酶学变化表明,暴露在铜绿微囊藻水体的成虾经历过应激反应并有逐步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耐低盐适应机制, 研究了低盐(盐度 8)和正常盐度(盐度 25)条件下青蛤 96 d 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H-Px)、Na+ /K+ -ATPase、Ca2+/Mg2+-ATPase 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碳酸酐酶 mRNA 时序性表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1) 低盐条件与正常盐度相比, 青蛤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Na+ /K+ -ATPase 活力在 96 d 内一直呈下降趋势, 在第 48 天下降至最小值, 显著低于初始酶活性值(P<0.05); 实验开始后的第 6、12、24 天, Ca2+/Mg2+-ATPase 酶活性较初始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 第 48 天显著升高(P<0.05); MDA 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第 12、48 和 96 天时显著高于初始酶活性(P<0.05)。(2) 利用 RACE 技术克隆了青蛤碳酸酐酶基因(CsCA)的全长 cDNA 序列, 共 1672 bp, 包含 738 bp 开放阅读框, 编码 245 个氨基酸, 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青蛤与其他瓣鳃纲碳酸酐酶基因同源性高, 说明其进化保守。qRT-PCR 结果显示, 低盐条件下, 青蛤碳酸酐酶基因 mRNA 在第 24 天显著高于初始表达量(P<0.05), 其他时间也高于初始值, 但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 在适应低盐环境时, 青蛤鳃组织中抗氧化酶最先被激活并出现反应, 活力增强, 随着时间的增加, 抗氧化酶活性受抑制, 随后 ATP 酶活性升高; 碳酸酐酶基因在青蛤长期适应低盐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青蛤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盐度变化对斜带石斑鱼生理生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盐度变化(24、14、4及对照34)对斜带石斑鱼幼鱼(体重19.59?0.25g)相关生理生化因子的影响,在盐度处理后1 d、3 d、6 d和9 d取样并检测鳃丝Na /K -ATP酶、血清中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溶菌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H.E染色观察鳃丝氯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各盐度试验组斜带石斑鱼幼鱼的Na /K -ATP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第3 d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至第6 d达到稳定。鳃丝氯细胞数量在盐度24试验组中变化不大,在盐度14试验组中则略有减少,在盐度4试验组中鳃丝氯细胞6 d后出现变化,氯细胞数量减少,胞核较大,H.E染色较深,细胞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各盐度试验组斜带石斑鱼幼鱼的血糖水平变化趋势相一致,均在第6 d到达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AST水平在盐度24、盐度4试验组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第9 d后到达各自的最高值,盐度14试验组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SOD活性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第3 d时各试验组达最小值,但试验组间SOD活性差异显著 (P<0.05)。溶菌酶活性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试验组在第6 d达到的峰值,随后下降并趋于稳定,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通过盐度驯养,由盐度34水体逐渐淡化至盐度为24、14、4的水体中,能较快适应盐度低至4的水环境。本研究为低盐度地区淡化养殖石斑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对缢蛏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缢蛏为研究对象,通过臭氧杀菌及不同气调包装处理,测定其在(0±0.5) ℃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理化和感官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臭氧处理浓度为1 mg/L,包装条件分别为低氧气调包装(60% CO2+30% N2+10% O2)、无氧气调包装(60% CO2+40% N2)、空气包装(对照)、低氧气调包装(60% CO2+30% N2+10% O2)与臭氧处理复合、无氧气调包装(60% CO2+40% N2)与臭氧处理复合、臭氧处理包装。结果显示:0 ℃下缢蛏在空气包装下贮藏4 d和臭氧处理包装下贮藏8 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76×107 cfu/g和1.14×107 cfu/g,在有氧气调包装条件下和无氧气调包装调节下贮藏10 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87×107 cfu/g和1.03×107 cfu/g,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而有氧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可使缢蛏的货架期达到12 d(9.33×106 cfu/g),无氧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可使缢蛏货架期延长至14 d(8.74×106 cfu/g)以上。各处理组的TVB-N、K值、感官评分、pH变化也均与贮藏时间相关(P<0.05),并且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组样品在冷藏期间的TVB-N、pH、K值和感官等指标均优于单独的气调包装或臭氧处理。相对于其它实验组,臭氧处理结合无氧气调包装组保鲜效果最好,样品在货架期末(14 d)TVB-N达到14.952 mgN/100 g,K值达到55%,感官评分达到5分,仍处于中等新鲜水平或可接受程度。总体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结合气调包装能有效延长冷藏缢蛏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工厂化养殖模式中,高浓度氨氮对养殖生物的生理影响,本试验以漠斑牙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工厂化养殖模式不同氨氮浓度对其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氨氮浓度梯度,分别对漠斑牙鲆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氨氮浓度对各项血液指标产生显著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上升,血浆总蛋白与白蛋白含量下降;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与血清尿素氮含量升高;血清肌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氨氮刺激了漠斑牙鲆导致其生理调节机制出现紊乱,可能造成鱼类红细胞溶血,从而导致鱼类贫血,呼吸能力减弱并且影响鱼类肾的调节机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后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虹鳟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复方1组、复方2组),持续投喂28 d。在第28天感染鲁氏耶尔森菌,检测感染后72 h的血清生化指标,并统计各组存活率。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组对虹鳟增重无抑制作用。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提高虹鳟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感染72 h后,复方2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复方2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1组和复方2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中草药组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血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后虹鳟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以 1+ ~3+ 龄北极茴鱼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体重(Y) 和体厚(X1)、眼间距(X2)、体长(X3)、体高(X4)、头长(X5)、眼径(X6)、吻长(X7)、尾柄长(X8)、尾柄高(X9)等 9 个形态性状,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筛选出影响北极茴鱼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 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1) 不同年龄阶段, 与北极茴鱼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形态性状种类不同, 且数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2) 通径分析在 1+ ~3+ 龄北极茴鱼中分别保留了 4、4 和 2 个形态性状, 1+ 龄北极茴鱼中体长(X3)的直接作用最大(0.34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745); 2+ 龄北极茴鱼中体高(X4)的直接作用最大(0.473), 体厚(X1)的间接作用最大(0.378); 3+ 龄北极茴鱼中体厚(X1)的直接作用最大(0.63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344)。(3) 通径分析保留的形态性状对 1+ ~3+ 龄北极茴鱼体重的总决定系数较高, 分别为 0.943、0.778 和 0.997。(4) 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 1+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90.510+15.345X1+3.638X3+10.473X4+16.884X9, 2+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142.449+29.023X1+81.082X2+27.126X4?47.376X7, 3+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228.922+75.063X1+107.864X9。本研究丰富了北极茴鱼基础生物学数据, 同时为将来人工养殖利用过程中北极茴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待选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MS-222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150、200mg/L的MS-222对俄罗斯鲟幼鱼进行麻醉,测定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复苏后)鱼体血糖(GLU)、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显示,使用MS-222麻醉对俄罗斯鲟幼鱼的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且在高浓度下这种影响更加显著。使用MS-222麻醉复苏24h后,低浓度条件下的俄罗斯鲟幼鱼的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除了碱性磷酸酶和尿素氮)恢复至麻醉前,但高浓度条件下的俄罗斯鲟幼鱼的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尚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西沙共记录鱼类661种,隶属于25目、93科、305属。其中,永兴岛(351种),华光礁(173种),东岛(160种)记录鱼类物种数目较多。西沙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60.2,各岛礁的Δ+与物种数目无关。中建岛、晋卿岛、玉琢礁等岛礁鱼类平均Δ+显著低于西沙鱼类Δ+。西沙鱼类Δ+小于陆架和河口区鱼类Δ+,说明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都要接近,此外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Δ+越小。但G-F多样性测度各指数由物种数目的大小决定,一般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G-F多样性各指数也相对较高,而RG-F指数更适合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的测度。以石岛为例初步探讨了G-F指数为负的原因,一是物种数目较少,二是多样性测度的关键函数Y=-XLnX并不是单调函数所致;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如永兴岛、华光礁、东岛等应该成为西沙珊瑚礁海域鱼类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贾彦  杜美荣  李文豪  姜娓娓  蔺凡  姚亮  吴玉萍  蒋增杰 《水产学报》2023,47(9):099308-099308
为了解单环刺螠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扩散通量的影响及其持续性,于2020年11—12月,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设置低密度 (LD,500 尾/m2)、中密度 (MD,2 500 尾/m2)、高密度 (HD,8 300 尾/m2)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 (CO,0 尾/m2),进行了2 d为一个实验时段,为期20 d的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溶解无机氮(DIN)扩散通量变化范围为10.6~765.3 μmol/(m2·d),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处理组的DIN通量分别提高了57%、76%、88%。NH4+是DIN的主要贡献者,对DIN的贡献在低、中、高处理组中分别占55%、65%和80%。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密度组的平均NH4+通量分别提高了39%、111%和257%,与低、中密度处理组平均NH4+通量相比,高密度处理组分别提高了43.7%和23.6%。在第2~10天,NH4+通量处于持续增加的趋势。处理组PO43−通量变化范围为−7.85~6.42 μmol/(m2·d),第2~6天,处理组PO43−通量持续增加。研究表明,单环刺螠的生物扰动能够持续地促进DIN由沉积物向水体中扩散,且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认识单环刺螠在水层-底栖系统耦合过程中的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将银鲳幼鱼置于盐度14、25、36的海水中96 h,检测不同盐度下银鲳幼鱼血清渗透压、过氧化氢酶(CAT)以及鳃泡膜质子泵(VHA)、Ca2 -ATP酶、碳酸酐酶(CA)活力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情况。结果显示,血清渗透压变化和盐度呈正相关,并出现波动变化,变化范围为271~379 mOsm/kg,96 h时各盐度组血清渗透压均有恢复正常的趋势。高盐度(36)和低盐度(14)组CAT活力都显著升高而后逐渐恢复(P<0.05),盐度36组8 h时为各值中的最高点。鳃VHA活力变化:盐度14组先上升后回落,对照组基本保持平稳,盐度36组先下降而后恢复。盐度改变后,Ca2 -ATP酶活力都出现显著增强(P<0.05),盐度14组比盐度36组的变化趋势更明显。盐度14和36组CA活力都出现显著增强(P<0.05),其中盐度36组24 h时为最高值。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血清渗透压与鳃VHA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A活力在低盐度适应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盐度14组血清渗透压与Ca2 -ATP酶的变化呈基本相反趋势。结果表明,银鲳幼鱼在适应不同盐度时,血清渗透压会伴随盐度升降而改变,并激活CAT,而鳃VHA、Ca2 -ATP酶、CA在渗透压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盐碱胁迫条件下鱼类渗透生理调节机制,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实验材料, PCR扩增得到了Na+/HCO3-共转运子(NBCe1)基因cDNA部分序列,比较了单盐(盐度10、盐度15)、单碱(1.5 g/L、3 g/L NaHCO3)、盐碱混合(盐度10,碱度1.5 g/L;盐度15,碱度3 g/L)胁迫后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Na+、K+、Cl-、Ca2+)以及鳃碳酸酐酶(CA)活性、CANBCe1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胁迫条件下,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鳃组织CA酶活、CANBCe1基因mRNA表达变化均与胁迫强度呈正相关。随时间推移,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盐、盐碱混合组血清渗透压值较单碱组高。单盐、单碱、盐碱混合组中, NBCe1基因mRNA在鳃中均呈略微上调,但不显著(P>0.05)。单碱组和盐碱混合组鳃CA活性较单盐组高,低盐碱胁迫(盐度10,碱度1.5 g/L)下CA活性较晚达最高值;不同胁迫条件下, CA基因mRNA表达均表现上调,单碱、盐碱混合组更为显著(P<0.05),推测CA较NBCe1对体内HCO3-转运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盐碱适应生理调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