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细菌耐药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难题。目前大肠埃希氏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大肠埃希氏菌染色体中存在多重耐药操纵子(maroperon),该操纵子编码的蛋白产物MarA可通过对数个远程基因的调控,影响大肠埃希氏菌细胞膜通透性、主动外排泵系统,形成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消除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耐药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9株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而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有4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基因位于质粒上。通过对中草药煎煮、水蒸气蒸馏等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对耐药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发展大蒜油等对大肠埃希氏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有消除作用;鱼腥草、紫草等对大肠埃希氏菌庆大霉素而药性及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2.98%和4.20%。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及耐药状况,采用建立的畜禽粪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对山东省内牛粪污、猪粪、鸡粪、鸭粪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进而对检测阳性样品进行分离,并对药敏试验中多重耐药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预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检测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重复性好,特异性高。从80份畜禽粪污样品中分离到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34株大肠埃希氏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的耐药比例高于50%,高于25%以上的还有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磺胺异噁唑、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呋;耐药基因预测结果显示,鸡粪、鸭粪、牛粪和猪粪中的4株大肠埃希氏菌分别携带10、8、20和15种耐药基因;鸡粪中的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11种耐药基因。说明山东地区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状况严峻,菌株普遍多重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从江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子宫脓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质粒提取、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3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JX-22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敏感,JX-26分离株仅对链霉素、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JX-28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等3种药物敏感,均为多重耐药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可纯化到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质粒。分离株、质粒转化菌及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药敏试验对比结果显示,3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链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基因,JX-22和JX-26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基因,JX-28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基因均定位于细菌质粒上;JX-28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诺氟沙星基因和JX-26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因均定位于其染色体上;3株分离株均无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本试验初步确定3株多重耐药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大部分耐药基因定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研究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以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TEM1型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采用SDS消除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质粒,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条带,药敏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前后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敏感,对大观霉素中敏,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检测出TEM1型耐药基因;试验菌株经7.5g/L的SDS处理至第3代时,质粒条带有明显的减少,TEM1型耐药基因消失,并且恢复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说明耐药质粒已经成功消除。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东韶关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本研究通过2022年对采集自广东韶关地区41个规模养鸡场和28个土鸡散养场的鸡喉头、肛门粪便、病死鸡的肝脏、心血、脾、肠道内容物共737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病原菌的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广东韶关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显示,541份样品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73.41%,总体泄殖腔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87.78%,咽喉部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58.24%,死鸡病料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78.38%,规模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73.72%,散养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73.01%。分离菌株普遍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多重耐药比高达79.71%。规模场分离菌多重耐药比为97.56%,散养场多重耐药比为53.57%。本研究为广东韶关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鸡源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研究采用鸡源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微生物学鉴定、致病性分型鉴定、多重PCR进化分群鉴定(针对arpA、chuA、TspE4.C2和YjaA基因)、药敏分析等。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菌株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属于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规模化养殖厂鸡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以及分子流行规律和特征,为该菌的分子溯源及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收集2013-2014年上海地区养殖场分离的鸡源大肠埃希菌共计741株,采用微量稀释肉汤法分别对常用的9类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以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在筛选出多重耐药严重的菌株后,同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及核糖体(RP)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4年所分离的鸡源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观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在50%以上,且主要为多重耐药菌株。用Xba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析,结果表明,29株鸡源大肠埃希菌可分为22个带型;EcoRⅠ酶切后的R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鸡源大肠埃希菌分为14个带型。鸡源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同一分型菌株的耐药谱型并非完全一致,菌株基因型呈多态性。  相似文献   

9.
大肠埃希菌多重抗生素耐药主要是由多重耐药调节基因和外输泵共同作用产生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调节子是广泛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染色体上的抗生素多重耐药调节中心,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多重抗生素耐药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调节子和外输泵的耐药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开发多重抗生素耐药基因消除剂和外输泵抑制剂,或增加外输泵抑制基因的表达,将成为从根本上解决多重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最好方法。文章对大肠埃希菌AcrAB、AcrAB-Tolc,Mar和膜孔蛋白Ompf、Ompc等多重抗生素耐药调节子的组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18年-2019年从广东省内生猪屠宰场分离的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用普通PCR法检测blaNDM-1等10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生素存在耐药差异,其中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氯霉素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最低为5.26%,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位于31.58%~84.21%之间;mcr-1、tetM、floR和rmtB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blaNDM-1等6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范围为5.26%~89.47%。生猪屠宰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且多重耐药严重,分离株携带丰富的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1.
对动物源大肠杆菌采用二倍稀释法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及其他药物进行了MIC的测定,结果显示对十种西药全部耐药。应用1/2MIC的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株进行了耐药性消除的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用中药提取物作用24代以后,地锦草提取物耐药消除最强,三黄汤提取物次之,对某些氨基糖苷类药物的MIC明显下降。另外,对消除前后的细菌提取质粒,扩增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基因,发现随着MIC的降低,耐药基因的数量也不同程度地减少和消失。由此可见地锦草等中药提取物对可移动的耐药基因元件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对耐药基因的扩散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rug resistance phenotype and prevalence of drug resistance genes in Escherichia coli (E.coli) isolated from sheep in Inner Mongolia,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of the isolates to antibiotics commonly used in veterinary clinical were detected by micro-dilution method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resistance rates of the isolates to amoxicillin,cephalothin,sulfamethoxazole and polymyxin were up to 100.0%,respectively.To amoxicillin-clavulanic, tetracycline and ciprofloxacin were 50% to 80%. These isolates were sensitive to cefotaxime, meropenem trihydrate, neomycin, and their resistance rates were all less than 10%. Among the 108 strains of E.coli from sheep, 94.4% of them were resistant to more than 7 antimicrobial agents,15.6% of them were resistant to 13 antimicrobial agents, only one strain was sensitive to all antimicrobial agents. Six kinds of resistance genes among the 108 E.coli isolates were detected by PCR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tection rates of 4 kinds of drug resistance genes including blaTEM, proP-2, sul-Ⅰ and ampG were all over 50%,the detection rate of resistance gene aph (3')-Ⅰ was up to 40%, only resistance gene aac(3)-Ⅱ detection rate was 5.5%. Thus, the sheep E.coli isolates in Inner Mongolia produced various degrees of resistance to 13 kinds of antibiotics, and their multi-drug resistances were very serious. They carried aph(3')-Ⅰ, sul-Ⅰ, ampG, blaTEM, proP-2 and aac(3)-Ⅱ resistance genes.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内蒙古地区羊源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内蒙古地区108株羊源大肠杆菌对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磺胺甲唑、黏菌素的耐药率最高,均达10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80%之间,对头孢噻肟、美洛培南、新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0%,较为敏感。108株羊源大肠杆菌中耐7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94.4%,其中15.6%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只有1株菌对所有抗菌药物敏感。采用PCR方法对羊源大肠杆菌分离株所携带的6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种耐药基因中的4种耐药基因blaTEM、proP-2、sul-Ⅰ、ampG检出率超过50%,耐药基因aph(3')-Ⅰ携带率达40%,只有耐药基因aac(3)-Ⅱ检出率仅为5.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羊源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情况,羊源大肠杆菌分离株携带aph(3')-Ⅰ、sul-Ⅰ、ampG、blaTEM、proP-2、aac(3)-Ⅱ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鱼塘生态体系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耐药情况,从广东省佛山某鱼塘随机采集草鱼及生活圈的水土样品中(包括鱼肠内容物、鱼塘底泥、鱼塘水)分离出47株大肠埃希菌和23株沙门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对分离菌株进行了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00%的菌株均耐1种及1种以上的抗生素多表现出对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苦豆子提取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本研究以从蛋鸡粪便样本中分离的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苦豆子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与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效果,并测定了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生物被膜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子提取物MIC为125 mg/mL,与头孢噻呋联用呈现协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2MIC和MIC的苦豆子提取物可明显抑制菌株的生长;不同浓度苦豆子提取物对菌株生物被膜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和清除作用,1/2MIC和MIC组可极显著降低菌株的运动能力(P<0.01)。表明苦豆子提取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探究中药对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消除机制,以小檗碱为处理药物,使用小檗碱浓度为250 μg/mL (1/2最小抑菌浓度(MIC))的LB肉汤培养临床分离的禽源耐药大肠杆菌,每隔24 h传一代,共传3代。对第3代菌液以影印法分离突变菌,以微板法测定突变菌的左氧氟沙星MIC。经测定发现突变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IC由16 μg/mL降至8 μg/mL,说明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具有消除作用。为了解小檗碱作用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耐药性消除前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后共有4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30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基因表达量下调。经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调主要为:与色氨酸合成有关的基因,磷酸吡哆醛结合相关3个基因,表达转酮酶基因;下调主要为:双组份系统中多个基因,十一异戊二烯焦磷酸磷酸酶(UppP)编码基因ybjG,酰基辅酶A脱氢酶合成有关的基因。推测大肠杆菌体内酶活性降低是小檗碱抑菌的主要机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表达降低、细胞膜和细胞壁成分的改变是小檗碱耐药性消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协同指数法筛选银翘天甘组方的最佳剂量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银翘天甘组方中金银花、连翘、天花粉、甘草4味中药的最佳剂量配比,利用SI测定方法设计试验,微管-平板法测定各试验药物的MIC,计算SI值,依据呈现协同作用的SI值获得组方剂量配比,以浸膏率与MIC为验证依据,确定组方的最佳剂量配比.结果表明,四味中药配伍体外抗菌活性呈现协同作用的SI值在0.625~0.750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7~2009年内从广东省10多个地市分离得到的378株禽源大肠杆菌进行15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MIC),调查该区域禽类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演变情况.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分离株开展MIC测试.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对多数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在30 %以上,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多数药物的半数抑菌浓度( MIC50)和有效抑菌浓度( MIC90)水平高且保持逐年升高的趋势;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多集中在5~12耐,提示细菌的耐药能力逐渐提高.表明,广东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已经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应加强食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