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茶引”     
匡达人 《农业考古》2003,(2):290-290
在翻阅宋以来有关茶的记述 ,总常碰到“茶引”一词。这个词大多不陌生 ,但究其由 ,就不尽了然了。先说“引” ,在古代 ,“引”是量词。一作长度单位 ,一作计量单位。《孔传》 :“引 ,长也。”作为长度 ,古以十丈为一引。《汉书·律历志》 :“度者 ,分、寸、尺、丈、引也……十丈为引。”计量 ,始于宋时 ,盐或茶的销售、运输、纳税均以引为单位 ,但一引为多少斤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不相同。宋以百斤 ,元以四百斤为一引不等。《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南北盐均以四百斤为引 ,今权豪家多取至七百斤。”可见“引”的计量无一定标…  相似文献   

2.
石华  张法瑞 《古今农业》2006,6(1):19-27
农业是稳定政权的基础,元朝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相当重视,颁行了一系列重农政策和措施,这在《通制条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其中又以卷16《田令.农桑》“劝农立社事理条画”所载更为详实,给元代后期乃至后世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管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通制条格》“劝农立社事理条画”对元朝中前期农业所起的作用,成为元代农业管理纲领性文件的原因;并且还就这一时期蒙汉杂糅的二元体制对元代的农村、农民、农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北方茶事——“南茶北引”工程与山东茶的种植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大体上被分为4个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和江北茶区.由于气候等原因,过去江北茶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近年来山东、甘肃、西藏等省区开发种植茶树获得成功,江北茶区区域随之扩大.山东茶区是新茶区,其茶树的种植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茶北引”工程.山东茶具有“叶片厚、内质好、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是深受欢迎的优质绿茶.山东茶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军.  相似文献   

4.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0,(2):126-127
“茶禅一味”是茶文化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有人把它称之谓“禅语”、“法语”或者“格言”。它究竟是什么词意,源出何处?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茶禅一味”出自北宋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手笔。199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的《佛学典故汇释》中有“茶禅”一条,该条目在说到中国禅、茶东传日本的历史时写道:“日僧珠光访华,就学于著名的克勤禅师。珠光学成回国,克勤书‘茶禅一味’相赠,今藏于日本奈良大德寺中。”这里显然时间倒错了。村田珠光是相当于我国明代时期人,且从未来过中国,怎能就学于北宋禅师圆悟克勤?经询问其…  相似文献   

5.
赵国栋  任利 《农业考古》2012,(5):249-255
《元史》成书于明朝初年,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宋濂(1310~1381)和王濂(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是最早的全面、系统记述元代历史的著作,是我们了解、研究元代历史极为珍贵的文献。本文对《元史》中关于茶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分析茶及茶文化在当时元朝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角色。  相似文献   

6.
俞晖 《农业考古》2001,(4):299-302,325
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时代 ,其表现为 :一、茶叶成了百姓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已是市场上一项重要的商品 ;二、茶叶生产发展迅速 ,不仅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 ,产区不断扩大 ,而且产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三、茶业经济成为宋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茶业经济的管理与控制 ,茶利已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故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法。纵观整个宋代的茶法 ,变更十分频繁。宋朝在不同的时期 ,采用不同的茶法对茶叶的生产和流通进行管理与控制。本文仅就北宋徽宗时…  相似文献   

7.
元代的茶俗 茶品 茶艺——元曲里所见的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个杰出贡献.在中国古代,茶与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享受密不可分,影响遍及饮食、民俗、商业、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领域.元朝虽然在中原地区统治的时间较短,未曾出现过专门的茶学著作,但与唐诗、宋词比肩的元曲,却纳入了大量的茶事内容,包括茶品、茶礼、茶肆、茶俗和茶艺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些记载,充满生活情趣,反映元人饮茶的意境和感受,体现了厚重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人文精神,是研究元代茶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从元诗看元代的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明  肖应云 《农业考古》2007,(2):118-124,127
中国的饮茶从唐代开始流行,至宋大盛,到了元代,饮茶已成为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共同嗜好。元代著名的农学家王桢说“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诚生民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1),“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  相似文献   

9.
这里主要谈一下引条问题,引条是关键的关键,是像的灵魂。只有引好了条,才能仿像垂柳。引条不能少,有的盆景寥寥可数的几个乃至十几个下垂的枝条,而且只有长的,没有短的,这就太失真了。试想一棵大树会只有十几个枝条吗?如果真的有,按照它与主干的比例该是多  相似文献   

10.
茶条槭是子午岭优质乡土树种,其叶、果可供观赏,叶形美丽,叶色一年三变,尤其是秋季叶色红艳,黄绿色花红翅果,是城市街道造景或庭院绿化的优良品种。本文阐述了茶条槭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及绿化苗木培育技术,以期为茶条槭的苗木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茶园管理、鲜叶管理、茶机适当配套、制茶工艺等方面介绍了提高红条茶品质的措施,以期在保证红条茶产量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13.
南宋径山万寿寺的茶礼(即茶宴,一种茶会礼仪)一直因史料不足而无法复原.现存的史料中,特别是寺院清规等文献中明确记载有“茶礼”,但却没有具体的形式.本文根据文史资料仅从文字上复原了南宋径山万寿寺的茶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了茶条槭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从采种、催芽、整地、条播、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茶条槭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英德红条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英德红茶传统加工工艺设计研制出英德条形红茶连续化加工机械,并通过多次试产结合茶产品感官审评开展了英德红条茶连续化机械加工工艺研究,获得了英德红条茶连续化加工的基本工艺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6.
茶条槭在东北地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茶条槭栽培和应用2方面现状的总结,基本掌握了茶条槭目前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茶条槭的进一步应用作出了展望,以便更好地利用东北地区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茶条槭籽油的理化常值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茶条槭籽油的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茶条槭籽油的碘值为为115.1,表明该植物油属高不饱和油脂。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1%,其中亚油酸,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等人体必需脂甩酸含量分别为34.39%,6.99%和1.31%。  相似文献   

18.
李传轼 《农业考古》2002,(2):194-194
明人许次纾 ( 1 546— 1 6 0 4 )在万历 2 5年 ( 1 597)写了一本《茶疏》 ,这是继陆羽《茶经》之后 ,茶文化上的一部力作。凡是学茶的人 ,特别是喜欢研究茶史的人恐怕没有不阅读此书者。明朝是我国制茶工艺全面发展继往开来的光辉时代。元朝贡茶仍为饼茶 ,饮茶仍为烹饮。到了明朝“杀青”就改蒸为炒 (粗茶蒸、嫩茶炒 ) ,饮茶由烹饮改为冲泡 ,末茶产量也大减 ,从而形成为散茶独盛的局面。特别是洪武 2 4年 ( 1 391 ) 9月朱元璋命罢龙团、凤饼改为制芽以进。从而使六大茶类制茶工艺相继形成。许次纾的《茶疏》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写成的。《茶疏…  相似文献   

19.
茶条槭化学成分及药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关于茶条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药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条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农业考古》2 0 0 1年第 2期上读到周文棠先生的大作《 <广雅 >茶事作者与时代的商榷及其对茶史的影响》 ,周文在论及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云”时认为 :“这段文字是茶界公认的茶文化重要史料 ,但作者是谁 ?作者是什么时代著的 ?却有不同意见。……吴觉农、陈祖、朱自振、周文棠等认为是张揖所著 ,但对于作者所处时代意见不同。……本文作者认为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 (约公元 4 77— 4 99年 )。”“后魏之说是言之有据的。即张揖是《广雅》中茶事内容的作者 ,其著作时代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周文的观点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