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人的爱茶咏茶由来已久,<诗经>即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周原朊朊,堇荼始饴"之吟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和文人墨客的渲染演绎,使得"茶"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物质层面的属性而获得了文化层面的意义,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茶"不仅被赋予颇多文化内涵,也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茶"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使之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书写"物象",伴随着文学的发展演进,"茶"的审美意义不断得到开掘、生发、丰富和提升,从而跻身于"松竹梅兰菊荷"等富于主观人格色彩和意趣的"类意象"群落,在文人的笔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活动发展很快,这对普及茶事、弘扬茶精神和推广茶叶生产均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文化精神相融合,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铸就联系起来,这就是上千年来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寻求这种民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文化,探讨以茶文化为载体,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茶为国饮的内涵和意义做了一定的探讨,通过论述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作用,把饮茶的意义与人的发展相结合;把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倡导全社会形成爱茶、懂茶、饮茶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的爱茶咏茶由来已久,《诗经》即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周原朊朊,堇荼始饴”之吟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和文人墨客的渲染演绎,使得“茶”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物质层面的属性而获得了文化层面的意义,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茶”不仅被赋予颇多文化内涵,也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茶”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使之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书写“物象”,伴随着文学的发展演进,“茶”的审美意义不断得到开掘、生发、丰富和提升,从而跻身于“松竹梅兰菊荷”等富于主观人格色彩和意趣的“类意象”群落,在文人的笔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营养成分,药理功能以及文化内涵,踏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黄建华 《农业考古》2008,(6):167-170
茶因其习性品格和"天人合一"、"君子人格"等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思想内涵相谐相通,与文人的精神活动密切沟通起来.唐宋文人以荼修身怡情,明道励志,体悟人生,表现清高脱俗等品格.品茶成为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文化形成于中晚唐时代,之所以形成于中晚唐时代,这主要是因为到中晚唐时代,饮茶习尚才逐渐由南到北在全国展开,而正是到中晚唐时代,中国文人才变得世俗、变得沉湎于享受生活,再也没有了盛唐时代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浪漫,茶成为了中晚唐时代文人们享受生活的媒介之一,文人们在面对人生无奈时,在茶中寻得些快乐、寻得些快慰、寻得些放下;文人们在人生快意时同样要以茶娱情,在茶中享受高雅的美.因为文人们将思想情感灌注于茶,喝茶才成为一种有较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对中国的文化、经济等领域有着积极的贡献,茶文化对人的意识形态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德育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茶性、茶道、茶德三个方面阐述了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284-285
中国茶道文化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并盛于宋代,人们在饮茶中创造并不断完善了以泡茶饮茶为根本的茶道礼仪文化。古人给予了茶多个词汇以体现茶的精神内涵,其中以"和、清、俭、敬"较为突出。唐朝的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将中国茶道文化传递到了国门以外的地区,将其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茶道文化蕴藏了极其深厚的为人与处世的哲学道理,即使是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社会,优秀的传统茶道文化也没有失去往日的色彩,它仍然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以茶育人,以茶醒己,以茶明志应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从精神到形式——儒家茶礼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尊崇孔孟之道,尊儒学,重礼教,正因为有了儒家的学说和思想,才成就了我国的礼仪之邦.而中国茶文化最高层面的精神事像,也是由儒家学说作为文化支撑的.儒家茶礼是儒家思想与茶文化深度溶合的产物,他既要符合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又要以茶的沏泡过程为媒介,完成从精神到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分类和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产品表现形式,提高茶旅游纪念品科技含量;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立足于市场需求,满足旅游者美好生活的需要;强化功效性,开发具有保健作用的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等四个方面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山茶属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茶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具有观赏价值高、品种繁多、花期长、凌寒开放等优势,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山茶属植物涵盖了大多数古今园林中应用到的山茶花品种,其分类众多,品种类型庞大.主要介绍了山茶属中的红山茶、滇山茶、茶梅和油茶等4个在现代园林中广泛应用的品种,着重分析了它们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安化是中国黑茶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为中国黑茶的主要产地。安化黑茶的原料要求、加工技术、花色品种、品质特征、文化内涵、饮用价值等具有独特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安化黑茶成品由内质滋味醇和、汤色明亮橙黄、香气纯正、叶底肥厚完整的黑毛茶加工而成,主要品种有湘尖、"三砖"、"一卷"。湘尖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体系独特。若能将之作为一个综合的文化现象来加以考察,则不难发现其与中国文化的个性契合得何等密切。茶里乾坤:适足观照出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并如何外化于物态的、制度的、风俗的诸文化层面; 茶里乾坤:排列组合成茶叶之路,体现中华文化的强劲对外辐射力。  相似文献   

15.
据史料记载,早在我国唐代就开始了向世界输出茶叶,茶树以及茶的种子,甚至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茶的发音也来自于中国的茶的音译.茶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认识并且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茶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关注,茶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停留在用水泡茶、喝茶的阶段,品茶用茶的形式逐渐多样化,甚至将茶推广到保健、化妆品的多个领域,茶文化更是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元素从中国走向世界,我们研究茶的文化,使茶的文化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升华,在传承的同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朱自振等编著的《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收录唐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茶书114种,纵览其中所关联的汉水流域茶文化,史迹清晰,意蕴深厚。分别呈现唐至五代茶之出、茶之事、水品次等基本内涵;宋元时期茶艺掌故及其意蕴、茶之生长环境与采拾、茶政体系及其样貌等发展样态;明清时期茶诗意向、水品意蕴、陆羽生平、茶之品名等多元意蕴。基于中国古代茶书,探究历史时期汉水流域茶文化,可为当下对其内涵研究、价值开掘、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的文化萌动应该开始于汉代,逐渐从药用阶段、食用阶段发展到饮用为主的时代.而随着人们对茶叶认识的深入,饮茶在人们生活中角色的加重,茶叶也逐渐被赋予各种文化内涵,形成茶文化,并进而逐步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出现茶文化学.  相似文献   

18.
虫屎茶和猫屎咖啡都是饮品文化中的奇葩。"屎"给人的印象是臭,甚至恶心,人们往往避而不谈,然而,虫屎茶和猫屎咖啡却让所谓的"臭屎"变得不同。虫屎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而猫屎咖啡是咖啡文化中的奇葩,虫屎茶和猫屎咖啡分属于不同的饮品文化,从虫屎茶和猫屎咖啡中可以看到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内涵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活动发展很快,这对普及茶事、弘扬茶精神和推动茶叶生产均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但也有值得我们进一步审视的现象和问题。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茶的祖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还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文化精神相融合,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铸就联系,起来,这就是上千年来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但也应看到近年来有些茶文化活动往往是刻意追求奢华的形式,“缺乏精神提携”,一味着眼于商业策划而少了些高雅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本文从英语中茶这一词的来源谈起,以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从语义学角度对词义的划分为理论依据,解析了中英文中茶的不同含义,并赏析了英语诗歌中的茶文化,进而揭示了语言背后蕴含的中英茶文化内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