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三十多年前,你如果"扛"一个"大哥大",再雇两个保镖,就可以满街"横着走";"万元户"富得流油,令人眼红。而今天,从个人、家庭到国家,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条发展的"高速路"上,从农产品加工业到果酒行业,都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人均GDP 1万美元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的风口在国际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存在一个规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  相似文献   

2.
《百姓》2003,(1)
我赞成经济学帝国主义,只要它开明;不要以为帝国主义就一定不会开明。出于个人偏好,我喜欢理性思考,而厌恶那种个人价值观的呻吟和靠不住的个人感情宣泄。我指的是文字方面的。而这方面的文字垃圾在家庭问题议论中最为多见。的确,关于男人与女人,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这个话题却鲜有理性主义置于其中。差不多人人都置身于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之中,而差不多人人都在这种关系中有不同的利益函数,所以,人人不能超脱这种关系,但这样就使得男人与女人之间关系的实质不大容易看清楚了。我希望彻底地对家庭问题方面的文字垃圾来一个大扫荡。扫荡的武器由类似贝克尔这样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侵略者提供。关于家庭的话题,似乎叫贝克尔给说尽了。但俗话说的好,“大狗叫,小狗也要叫”。我喜欢叫。以下议论如果来自贝克尔,我会特别注明,不敢掠贝克尔的叫声之美。  相似文献   

3.
在几乎任何一个美国人家庭,都可以找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连锁超市可以看到,标有"中国制造"的鞋帽、玩具、工艺品更是到处都是,将"中国制造"放在购物车里的美国顾客则络绎不绝. 家庭主妇莎拉就对"中国制造"食品作了如此评价:"我经常买中国的食品,质量应该说很不错,一些食物味道很好,价格也很便宜."  相似文献   

4.
很高兴来到重庆,来到白鹭原茶艺馆。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最早发现、栽培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世界上的茶叶、种茶、制茶和品饮茶叶都源自于中国。而中国最早的茶产地,又是西南地区,包括历史上的巴渝地区,现在的重庆就属于这一区域。所以说,重庆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和利用茶的国家,早在汉代,有关茶的交易就见于文献记载.西汉王褒在<童约>中提到"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荼即指茶,买茶要到很远的武阳去买,说明当时茶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并已形成专门买卖茶叶的初级市场.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积累,我国茶叶发展在唐代不仅出现了规模化的种植,而且茶叶贸易也走上了政府管理的制度化,无论从表象的历史发展,还是深层的制度演进来看,这种变化都有着内在的、深刻的文化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精心研制"蒸汽茶"陈美成是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党湖西茶叶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上高中时就爱捣鼓家用电器、机械设备。当年他家有2亩茶园,制茶时需用大灶炒,人很辛苦,稍不留神就会将茶叶烤焦,茶叶的品质得不到保证。有什么办法既能做出好茶叶,人又可以轻松些呢?  相似文献   

7.
这个村庄,很普通,在中国任何一个县市都有成百上千个这样的村庄.  相似文献   

8.
艾斯彭希德家是很典型的德国农民家庭。他们有一片100公顷左右的葡萄种植基地和一个葡萄酒作坊。在这个家庭,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艾斯彭希德家儿女也都随父亲"务  相似文献   

9.
钱大宇 《农业考古》2003,(4):96-98,100
“现代人 ,喝酒还是饮茶 ?”江西《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2 0 0 0年 2期 )刊登了在大千茶艺馆讨论这个话题的文章 ,不免有酒厂经理与茶艺馆主各说短长的争论的感觉。酒与茶的争论也自古而然 ,但从酒和茶的文化角度而言 ,今天再来议论一下还是很有意义的事。酒和茶在我国都有悠久的历史 ,长期以来它们各以自己不同的性格和文化内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也以各自的优势和人们的喜与忧、激昂与恬静紧密相联 ,因此必然会出现人们对酒与茶的不同社会评价 ,会衍化为人格化的酒与茶的争功的故事。在古人笔记中曾有不少两者争功的事 ,如茶骄傲地…  相似文献   

10.
这个话题的组织很容易,因为,所有人对农资价格上涨都有自己的看法,也很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这个话题的组织很困难,因为,也许是过于敏感和热点,又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大家都不愿意露面。至少,这是一次真实的对话,也是一个我们不能不面对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伟大的中国是茶的祖国,种茶、制茶、饮茶都始于我国,自古以来,“茶”早就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随着人民生活结构的改变和营养、保健、审美水准的上升,茶叶的饮用价值已越来越被各国消费者对它有了应有的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上茶叶生产国只有50多个,而喝茶的国家就有160多个,几乎遍及全世界都喝茶。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因喝茶而引起什么过敏等不良反应。茶叶被公认为是世界性的无酒精保健饮料,确是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开始,人们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投资”。家庭投资、个人投资及开发区投资(招商引资)。县投资、市投资等等,从个人、家庭到市、县甚至国家无不以“投资”为话题。谈至投资,必谈至环境(投资环境)。小的个人、家庭暂切不谈投资环境,而县、市及国家最热门的西部开发,每一个人,特别是外商,不会不顾虑它的投资环境了。  相似文献   

13.
湖州和九江是与陆羽及其《茶经》深有渊源的两个产茶大市。在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走好"一带一路"、用好"一带一路"是中国茶人的重大课题、重大担当。两市携起手来,共同传承陆羽和茶文化的前提是大家都十分重视走好、用好"一带一路";其纽带是"一带一路"指引下的湖州、九江茶和茶文化组织围绕这个方面,本文提出了两市如何共同努力,继续深化茶文化研究,着力在弘扬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精髓上下功夫、求进展和"申报陆羽《茶经》文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等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茶叶品牌立顿享誉世界,自创始者汤姆斯·立顿1890年正式在英国推出以来,现如今立顿的茶种类产品在全世界11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然而英国的海洋性气候其实并不适宜茶叶的生长,立顿的茶叶原料大多来自印度及斯里兰卡。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百草经》中也曾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中国是古老的茶叶产地,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甚至更早,时至今日茶叶在中国人的日常消费中依旧占有着很大的比例,中国在世界上却没有叫得响的茶品牌。这种看似"本末倒置"的现象正是在启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背景下,想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品牌化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据史料记载,早在我国唐代就开始了向世界输出茶叶,茶树以及茶的种子,甚至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茶的发音也来自于中国的茶的音译.茶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认识并且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茶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关注,茶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停留在用水泡茶、喝茶的阶段,品茶用茶的形式逐渐多样化,甚至将茶推广到保健、化妆品的多个领域,茶文化更是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元素从中国走向世界,我们研究茶的文化,使茶的文化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升华,在传承的同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资》2005,(4):18-20
这个话题的组织很容易,因为,所有人对农资价格上涨都有自己的看法,也很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这个话题的组织很困难,因为,也许是过于敏感和热点,又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大家都不愿意露面。至少,这是一次真实的对话,也是一个我们不能不面对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正1.什么是大病?答:大病保险所指的"大病"是以费用来确定的,而不是医学上的大病概念。国际上有一个通用概念,叫"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这个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就是这个家庭的总收入减去家庭必须的食品等生活支出作为分母,分子是这个家庭一个年度内累计的医疗支出,其比值如果大于或等于40%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发生了灾难性的医疗支出,也就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了。我国借鉴了这个  相似文献   

18.
在品茶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茶友提及"这个茶的茶气很足",或"这个茶的茶力很够"等诸如此类对茶的品饮感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尝新茶、藏老茶、喝陈年老茶的习惯(不仅是普洱茶,其它茶类也有优质的陈年老茶)。在新茶上市时,我们品尝新茶的鲜爽、甘香,也会在特别的  相似文献   

19.
初夏,在信阳毛尖的原产地信阳市口河区,漫山遍野的茶园把山丘装点得青翠欲滴.一个个茶基地、茶市场、茶品牌、茶旅游景点等亮点组成的"珍珠链"式的茶叶产业集群,在这里也已初露光芒.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河南省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文新公司),如今正在这个茶产业链条上优美起舞. "三园"打造茶产业最亮珍珠 走进文新茶叶科技园,这里以绿色为主题风格的产品展示大厅,还有洁净明亮的茶叶精制车间,无不彰显着一个企业的良好文化氛围和雄厚实力.  相似文献   

20.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一直都是有争论的.而且这种争论的胜负会牵涉到个人,甚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这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也未能例外.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南辕北辙".如果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出现偏差,那么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必将受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