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静宁县苹果园规模化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90年代后期及本世纪初期进行了3次集中栽植,目前静宁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01.2万亩。建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果园品种老化,树体老化衰弱,果园郁闭现象突出,已严重地影响苹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成为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迫切需要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陕西苹果业一直稳步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稳步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果树专业人才偏少,果园老龄化、腐烂病严重等,针对问题,提出了果树人才培养、老果园改造、病害综合防治等相关措施,以推进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礼泉县苹果发展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打基础,80年代大发展,已成为我国苹果十大主产县之一。但由于起步早,加之受当时条件制约,在灌区还有相当面积乔化密植果园,受果农技术水平的影响,其经济效益远低于矮化栽培果园。为此我们结合当地条件,经过对现有果园更新模式和效益的调查,提出了多砧穗以矮换乔的果园更新技术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梁兴 《北方果树》2016,(4):29-30
正京、津、冀老苹果产区现有的苹果园80%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发展的,主要是以乔砧密植早期丰产修剪为主的老果园,现在大多已进入结果后期和衰老期,面临着群体郁闭、树体衰弱和生产力下降的问题。乔砧果树结果晚,早期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修剪技术要求高;成龄果园易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发生病虫害;行间通行、生产操作极其不便,难以机械操作,果园用工量大,是发达国家8~10倍;随着  相似文献   

5.
苹果老果园更新改造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作物(苹果)栽培的连作障碍问题,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叫法有所不同,如:日本称为"忌地",美洲称为"再植病",欧洲称为"病土",我国则称为"重茬病",山东省是我国苹果产业最发达省份之一,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据调查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时期建立的果园占苹果面积的30%左右,现在逐步进入淘汰更新阶段。老果园重茬障碍日趋严重,已影响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探讨老果园重茬问题以及改造老果园克服连作障碍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我国的苹果产业面临一场严峻的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革命"—老果园  相似文献   

6.
果树早衰果小、质差、产量低,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苹果盛果期树管理好的丰产年限在30~40年。但目前我国很多果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甚至90年代栽植的苹果园,由于管理水平和自然环境所限,不少果园出现衰弱,甚至没有收入,严重的不得不刨除。如河南省豫西苹果产区的陕县张汴乡1985—1987年共栽植富士苹果18000余亩,由于早衰严重部分果园已经刨除,目前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优质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陕西、山东、甘肃、山西等8个省份,截至2015年全国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 460余万亩。苹果主产区果树多为上世纪90年代栽植,很多果园都是树龄15年以上的中低产老果园。针对近年我国苹果老果区果品质量较差、效益低的情况,提出我国苹果老果区果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陕西渭北地区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苹果,经过40多年发展,果农作务水平不断提升,新技术新模式持续推广。尤其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果园用工成本的增加,栽培模式也由发展初期的单一乔化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乔化、矮化、双矮、  相似文献   

9.
在豫西地区,苹果套袋技术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推广.套袋对于苹果的外观品质和病虫害防治带来较大的益处,推动当地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加快,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果园劳动力缺乏日益严重.尤其在苹果套袋季节,由于当地果农忙于自家果园套袋,规模化果园很难找到套袋工人.同时,纸袋的价格每年上涨,人工费用也越来越贵,大大增加果园的投入成本,减少果园收益,影响当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矮砧宽行密植的果园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世界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除我国外,世界苹果主要生产国家新建果园基本栽培矮砧密植,在许多国家矮砧果园已占苹果总面积80%以上。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  相似文献   

11.
衡水市现有红富土等结果苹果树30000公顷。80%的面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年产苹果9000万千克,由于果品质量达不到市场要求.果农每年辛苦生产的苹果。卖不上好价钱,并且造成卖果难。我们根据市场调查.寻求提高苹果质量的突破口,以枣强县大王村0.53公顷果园作为实验园进行功能苹果的生产研究.在中国农科院果树专家汪景彦研究员精心指导下,通过3年来果园改造、  相似文献   

12.
正陕西省黄龙县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规模化栽植苹果,经过40多年发展,现有果园面积15.5万亩,苹果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农业支柱产业。随着新产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主体、新营销方式的持续推广,广大果农更进一步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苹果生产仍面临诸多问题,就树形来说,目前普遍应用的苹果乔化树形从幼树期到衰老期需要采用动态管理,为解决长树扩冠早结果、通风透光、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招远市苹果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状况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落叶果树》2012,(3):33-33
招远市苹果栽培状况招远市现有苹果栽培面积1.87万hm2,多为20世纪80年代种植发展,98%以上为乔砧苹果园,多数果园有不同程度的郁闭,影响果品产量及质量,机械化程度低,每666.7m2投入的工日200~250个,是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管理园的8倍,生产成本高达4000多元。并且多数果园已进入结果后期和衰老期,面临品种更新的形势。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的果园树体结构紧凑,机械化操作程度高,更适合现代果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渭南市临渭区丰原镇的一位普通果农,从事苹果生产20多年,对果园生产经营中的酸、甜、苦、辣深有体会,务好苹果确实不易。上世纪80年代生产责任制后,中国人实现了温饱。90年代初,亩产千斤粮,家庭收入也过了1万元。为了进一步提高家庭收入,1993年,我加入到长寿塬苹果生产的热潮之中。在苹果生产之前,我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粮食和1亩多菜田,靠着学习《陕西农业》等农业杂志和向专家请教、学习,菜园效益也不错。  相似文献   

15.
陈鹏  李小爱 《北方果树》2018,(3):43-43,51
静宁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支撑脱贫攻坚、推进富民强县的最主要途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县果园面积达到6.75万hm^2,果品总产量72万t,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益占到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临猗县苹果树种植面积4.67万hm2,年产苹果15亿kg。现有苹果树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栽植的,采用乔砧密植栽培模式,多数果园株行距为(2~3)m×3m,平均密度在1 000株/hm2以上。随着树龄的增加,果园逐渐密闭,通风透光差,腐烂病、轮纹病、早期落叶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树体衰弱、成花困难、果品质量下降、果个小、着色差、口感不好、果业效益降低,甚至出现了砍树毁园  相似文献   

17.
<正>井陉县处于太行山东麓,多为山地。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栽培了大量的红富士苹果,目前己进入盛果期。近年来,由于技术缺乏,加上以往管理不当,出现树体过高、主枝过多、果园郁闭等问题,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正>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黄土高原优生区建的苹果园面积大,以乔化居多,如今这些果园已陆续进入更新改造期。老果园更新改造需要休闲或换茬3年以上,新园幼树期多在5年以上,据此计算8年内改造园基本无收入保障,对果农生活影响很大。而重茬建园又难以实现高产稳产目标。因此,缩短老果园收入来源断档期,尽快恢复产业规模,成为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采用庭院空地工厂化繁育苹果大苗后再栽植,既能让老果园有较为充足的休闲恢复期,又可实现高质量建园,使果农尽早有收  相似文献   

19.
苹果园生草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果园株行间生草栽培是现代果园的一个标志,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的果园已经采用果树生草栽培技术。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业部将其纳入绿色水果生产必备技术之一,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本文对现代苹果园生草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重点从生草的主要作用、适宜生草的果园类型、生草方式方法、适宜生草种类、生草种植管理,以及苹果园生草后的技术效果等方面进行概述,以供水果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苹果是陕西渭北旱塬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为该地区大部分果园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中的不少园已处于老化淘汰期,必须积极发展新建园,稳固产业发展。笔者每年下乡指导建园时,都会发现这样那样影响建园效果的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整理总结如下,想要新建果园的果农可参考。1存在问题1.1苗木管护不当1)保管不当,容易失水。陕西渭北许多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