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抗穗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试验对113个小麦品种(其中106个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在开花后25、30、35天分别进行小麦种子发芽及穗发芽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穗发芽性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红皮品种以资中大红花的抗性最强,白皮品种以渠县光头麦抗性最强。同时本文对穗发芽测定的最佳时期及穗发芽的评定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从现有小麦品种中筛选抗穗发芽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四个穗发芽抗性有差异的品种(品系)的成熟期穗发芽抗性和种子休眠性进行四年连续混合选择。其中宜宾白麦子的选择群体穗发芽率和A7429-7的选择群体的种子发芽率均较未选择群体低,并且达到显著水平。四个品种(系)的穗发芽率和种子发芽率的变异度均较原始群体增大,从变异的分布范围看,主要是由于发芽率的低值降低引起,其中宜宾白麦子的种子发芽率与穗发芽率和A7429-7的种子发芽率的变异增加达显著水平。而蓬安白麦子和永川白麦子无论种子休眠和穗发芽抗性的选择平均效应及其变异度均与原始群体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稳定群体(品种和品系)中穗发芽抗性可以通过选择而得到改良,但这种选择改良不是对所有群体均有效。  相似文献   

3.
顶小穗与小麦穗花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在不同播期下的小麦顶小穗与穗花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穗花发育持续期在品种和播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顶小穗前主要受温度影响,顶小穗后则主要受光周期影响。幼穗分化的发育速度与日均温呈正相关。小穗数和小花数随迟播而减少,可育小花数随迟播而增加。小穗数与可育小花数的多少由其分化速度决定。  相似文献   

4.
选用中国春、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新疆稻麦、斯卑尔脱小麦等品种,对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脆穗性状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脆穗性状传递关系不是单因子,并非表现为脆穗性对坚穗性为显性对隐性的简单传递关系;该性状可能受几对基因控制,且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普通小麦脆穗性状的遗传系统很可能直接来源于其供体祖先种——四倍体小麦。  相似文献   

5.
水稻籼、粳两亚种产量构成特点的剖析与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籼、粳稻品种各65个,用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法,研究其产量结构特点和最优产量结构模式,结果表明:在产量与其它性状的关系上,有一定差异,相似性系数为0.711。籼、粳稻的最优产量结构模式不同,在籼、粳稻产量构成中,穗数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穗重。本本还对水稻常规与超高产育种的策略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试验用绵阳11号,绵阳19号,繁6和大头黄四个小麦品种,研究开花后的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粒的相对生长率RGR在花后14天内和灌浆结束期品种间有显著差异,而灌浆中期,保持相对平稳状态。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也依品种不同而异,以绵阳19号最大,穗粒重高达3.55克,大头黄最低,仅2.71克。各品种干物从源向库的转移呈显著的负相关,其转移速度绵阳11号和绵阳19导显著快于繁6和大头黄。文章还讨论了各品种花后LAR和NAR的变化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7.
梨抗黑星病的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鸭梨、早酥等8个品种15个杂交组合的F1群体对黑星病的抗性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80%以上的供试组合F1对黑星病的抗感分离比可用4对基因控制的抗病性来解释。亲本品种的抗性对杂交后代的影响较大,且品种间有差异。佳白梨、五九香梨是梨抗黑星病育种的良好亲本。西洋梨及其杂种在梨抗黑星病育种中作一亲或双亲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用C_0~(60)—γ射线辐照玉米单交种“沈单7号”、“DK698”和地方品种“云阳黄马牙”、“云南黄方子”等结果表明,单交种F_0较地方品种辐射敏感性强,全部8个性状的变异均大于对照,而地方种则随材料、性状而异。参试材料M_2代M_3个性状的突变频率全部高于对照,其中株高负突变增加明显,穗长、穗行数正突变频率增加突出。M_2代刭M_3代性状遗传力各材料趋势一致,以株高、穗位高、穗行数遗传力较高,茎周长、穗位叶长、雄穗分枝数遗传力较低,穗位叶宽、穗长遗传力居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7个小麦品种开花后不同天数的整穗发芽率、脱粒种子发芽率和切胚发芽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稳发芽抗性的差异主要是生理性抑制程度的不同,并且在开花20天之前,这种生理性抑制主要存在于颖壳内。由此认为可以在早期通过植物体的其他生理生化测定来判断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同时筛选出一份抗穗发芽的白位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以四倍体的半矮秆小麦地方品种矮兰麦(Trilicum turgidum L., 2n=28,AABB)作母本与采自河南的抗穗发芽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2n=14,DD)杂交。杂种F_1植株经0.05%秋水仙碱处理后获得矮兰麦一节节麦双二倍体(2n=42,AABBDD)。本文报道了该双二倍体的形态、主要农艺特点、减数分裂等,并讨论了在育种上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模糊聚类在作物遗传差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模糊聚类在植物遗传差异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将其与常用的作物遗传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在应用多个性状计算品种间的相似系数(隶属函数)前,应当将各性状构成的相关指标转换成非相关指标,再参加相似系数计算。本文以玉米和水稻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作物收获前的穗发芽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农业生产问题。经过漫长的驯化过程,栽培作物的休眠水平普遍低于野生祖先。尽管休眠期的缩短可能提高作物的繁殖代数和农业产值,但过早的休眠释放使作物在成熟收获前发生穗萌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穗发芽的生理基础、穗发芽相关QTL和基因、穗发芽防控及展望等方面对水稻穗发芽现象进行梳理,认为高含水量是水稻种子萌发和穗发芽的先决条件,该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增强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为穗发芽提供能量,水稻籽粒中植物激素ABA和GA的含量及种子对二者的敏感性是决定穗发芽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穗发芽相关QTL及其功能基因的挖掘为阐明水稻穗萌机理以及培育穗发芽抗性品种提供重要依据。从长远来看,广泛开展水稻种质资源鉴评,尤其在野生稻、地方品种中寻找丢失的休眠基因,并通过分子育种途径聚集此类基因,培育抗穗萌品系(品种),对于解决穗发芽问题、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和生根粉对牡丹促成栽培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以 ‘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 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进枝叶生长和减少积温有明显作用,但降低了成花率和切花品质;ABT则有明显地促进新根生长、改善切花品质的作用,试验的最佳浓度是100 mg/L.   相似文献   

14.
1982~1984年间,用与栽培黑麦杂交难易程度不同的五个普通小麦品种(系)和三个品种间杂种F_1作母本,以栽培黑麦作父本对照,研究了普通小麦与Secale ancestrale、S.dighoricum、S.segetale,S.anatolicum、S.dal-maticum、S.fragile、S.kuprijanovii和S.montanum的可杂交性。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上述各黑整种的可杂交性同普通小麦与栽培黑麦的情况基本相似。对与栽培黑麦易于杂交和极难杂交的小麦品种,上述各黑麦种的反应是一致的;但对中间类型的品种和亲本一方为易杂交品种的品种间杂种F_1,S.ancestrale和S.fragile的杂交率则显著高于栽培黑麦和大多数其他黑麦种。  相似文献   

15.
对52份四川甘蓝型油菜地方种和24份四川推广品种作了收获前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四川 甘蓝型油菜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四川甘蓝型油莱品种间的休眠期差异达显著水平,抗收获前发芽 资源数量少;地方种与推广品种间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幅及分布差异达 0.05显著水平,四川甘蓝型油菜推广品种发芽指数的分布较地方种更集中于低和高的范围内;根据 材料发芽进程和发芽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推广品种聚为三类:第一类为第1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二 类为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三类为抗收获前发芽类型;地方种聚为四类,比推广品种多一种类 型: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鉴定筛选的四川甘蓝型油菜抗收获前发芽的宝贵资源及其休眠特性,将 为甘蓝型油菜的抗收获前发芽生理研究和育种提供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从长江流域收集保存的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筛选出8份抗穗发芽种质,其抗性主要是由种子形成后直至成熟的休眠性获得的,在育种中这种休眠性易与丰产性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白皮小麦品种间穗发芽敏感性有极显著的差异。白皮小麦品种中穗发芽敏感性有三种类型,即以种子深休眠为主要机制的低敏感型、以种子浅休眠和穗部因子保护作用为机制的中敏感型和高敏感型。黄熟期水层纸巾穗发芽7天试验,方法简便而高效,适用性好,能兼顾多种机制抗穗发芽材料的筛选鉴定。本文还对白皮小麦抗穗发芽育种选择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杂交、回交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测定了14个组合的F_1代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根据双亲正反杂交表现型一致的结果,可以确定控制小麦品种对该病毒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通过对F_1、F_2、BC_1及BC_2各代群体抗病株和感病株分离比值的分析,初步确定有关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可能受两对致病显性基因(S_1、S_2),和一对抑制基因(I)所控制,作者并对这一问题与前人工作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全同胞和半同胞分析法,估测了南河猪的一些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和表型参数,结果是: 1、每窝产仔数、初生重、断奶重和断奶仔数的重复力分别为0.0293、0.3898、0.3213和0.3417。 2、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及乳头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130、0.08、0.41和0.43。 3、遗传和表型相关多为正值;初生全窝重与初生个体重(0.78和0.40)初生全窝重与断奶全窝重(——和0.41)、产活仔数与断奶仔数(0.61和0.51)、断奶个体重与6月龄体重(0.89和0.40)。 4、相邻两性状闻有强的相关。对6月龄体重有显著影响的是5月龄体重和4月龄体重。因此,可建立一回归方程,和综合选择指数,用以预测和增加6月龄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