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翰 《内陆水产》2005,30(1):26-26
冬春季节。是广大渔农朋友投放鱼种的黄金季节,大家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收成。可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不知用什么药物消毒为好。2004年春,嘉鱼县一些养殖户选用食盐对投放网箱的斑点叉尾鱼回鱼种进行消毒,结果,大量暴发了水霉病,有一户鱼种死亡达1000多kg。  相似文献   

2.
张君 《齐鲁渔业》2020,37(2):33-34
冬春季节是鱼种放养的最佳时期,现将冬春季节鱼种放养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整修与消毒冬天池塘干池后必须进行改造整修,方法是:挖去过多的淤泥,加高加固池埂,修复漏水塘,曝晒池塘数日。在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方法是:把池塘注水10 cm左右,按每667 m^2池塘用生石灰80~100 kg,用水化浆后全池泼酒;或每667 m池塘用漂白粉5~6 kg,用水化浆后全池泼洒。3~5天后,池塘注满水,7~10天后待药性消失即可放养鱼种。  相似文献   

3.
观赏鱼冬春肤霉病的防治肤霉病又名水霉病,是晚秋至初春危害观赏鱼类的主要疾病,必须做好防治工作。肤霉病的病原体是水霉菌。它是一种腐生性的真菌,在活组织上几乎不能生长。当观赏鱼的皮肤组织受到了机械损伤或其它病原体感染破坏后,出现了坏的组织,水霉菌便很快在...  相似文献   

4.
病原 最常见的种类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流行情况 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入伤口,或低温冻伤,寄出虫侵袭,致使鱼体表受伤,未能及时愈合而被水霉菌寄生,在冬、春鱼种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相似文献   

5.
大水面鱼病防治大水面因其面积大,给鱼病防治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大水面鱼病的防治最关键的是以防为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鱼病就会大大减少。1.鱼种的消毒。鱼种在进入大水面前应严格消毒,否则,受伤鱼种易生水霉病,而带病鱼种随水温升高,会产生暴发性鱼病。2....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是春放鱼种的良好季节,在投放鱼种时,应利用药物进行浸洗鱼体,杀死寄生在鱼鳃和体表上的寄生虫和病菌。这是积极预防鱼病,提高鱼种成活率,夺取高产高效塘的有效措施。现将鱼种消毒技术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漂白溶液:每50公斤水加入漂白粉0.5克,水温10—15℃时,每次给5—7.5公斤鱼种浸浴20-25分钟,可防治细菌性皮肤  相似文献   

7.
大水面养鱼由于水体较大,鱼类发病防治有一定的难度,再说大水面普遍施药,既不经济,又造成污染,为了控制大水面鱼病发生,现特介绍几种有效防治鱼病方法,仅供在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同行参考。 一、防治鱼病方法 1、鱼种消毒 大水面养鱼必须在投放鱼种季节选择体强健壮的大规格鱼种,经过人工药物消毒后,方可投放,常用的有漂白粉、  相似文献   

8.
秋放鱼种相对"春放",可大幅度增产增收,其好处是: (1)"春放"是指在 4月投放鱼种, 10月捕捞,生长期只有 7个月。而"秋放"是在 10月投放鱼种,次年 10月捕捞,生长期 1年,鱼个体增重 1倍。 (2)如鱼种都集中到"春放",就会给鱼种越冬池造成压力。而成鱼塘养的鱼,都在秋季捕捞,水域空闲。实行"秋放",不仅可使鱼种池和成鱼塘得到充分利用,还可提高鱼种成活率。 (3)"春放"的鱼种,因冬季活动少、摄食少、体力弱,运输中易患水霉病。而"秋放"鱼种正处于生长旺期,体格健壮,不易擦伤患病。 (4)"春放"鱼种,处于农忙季节。"秋放"鱼种…  相似文献   

9.
1.鱼种消毒:在鱼种放养之前,可用5%的食盐消毒,方法是在鱼塘边放上一个装有温度在15—20℃食盐水的容器,将鱼放入浸洗15—20分钟.2.防止泛池:每亩用食盐5—10公斤,用水溶化后搅匀遍洒全池。3.预防肠炎病:在5公斤饲料内加食盐200克和0.5公斤捣碎的大蒜头,在肠炎病流行季节到来之前,拌和好上食台投喂,连喂一个星期,预防效果明显.4.治疗鱼病:①水霉病。对苗、种水霉病,用0.4%的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食盐和小苏打的  相似文献   

10.
水霉净在北方高寒地区防治水霉病的作用水霉病一直是北方高寒地区春、秋两季鱼类易发疾病之一。过去使用孔雀石绿、食盐及小苏打合剂对入池鱼种进行浸洗防治该病,但常因使用浓度不当,起不到防治该病的目的。且用药量大,成本高。尤其是孔雀石绿,目前出厂价已高达0.4...  相似文献   

11.
一、水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季节常见的水霉病是因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也可用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水霉净复合药防治。二、水霉净的使用方法:浸泡或泼洒1.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2.
<正>食盐具有强烈的渗透及脱水作用,它通过改变鱼类寄生物的渗透压,而使其被抑制和杀灭,是鳗鱼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水产药物,如白苗期刺激红虫吐脏、鱼种下塘前的消毒、水霉病的防治、鳗鱼长途运输等等。现将其作用简述如下:1.白苗放养时期在经过长时间运输后,袋中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浓度  相似文献   

13.
<正>水霉病是养殖户最头痛的疾病之一,特别在2002年我国明确提出禁止使用孔雀石绿后,更无特效药可以治疗。水霉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鱼体、鳍条、鳃等部位长水霉,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批鱼死亡。现在大多养殖场都是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客观上造成水霉病的频发。本病例发生在江西省南昌县某养殖场,笔者到现场查看,并用"复方甲霜灵粉"("复方立达霉粉"或"美婷")治疗水霉病,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供基层水产疾病技术服务人员和养殖户参考。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全世界目前共有鳗鲡品种19种,被人工养殖的有6种。目前主要是花鳗和白鳗两种,这两个品种在病害防治方面的技术要求基本一致。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鳗鱼真菌病鳗鱼真菌病主要有水霉病、鳃霉病两种,其病原体水霉菌和鳃霉菌属于真菌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水域中广泛存在,为条件病原菌,通过孢子传播,营腐生生活;喜偏酸性水质,水温13~18℃是霉菌孢子最适宜的感染温度;冬春季节最易流行,死亡率也较高。水霉以"伤口寄生"著称,通常未受伤的健康鳗鱼不易感  相似文献   

15.
余顺 《河南水产》2006,66(1):29-29
1.细菌性鱼病主要有打印病和赤皮病。这两种病是由于机械损伤,被细菌侵入造成。防治方法: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水浸泡3~5分钟,下塘后定期用1ppm漂白粉、20ppm生石灰溶液或其它消毒剂全池泼洒。2.真菌性鱼病水霉病和鳃霉病。该病由于机械损伤或过度密养造成。在冬、春季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6.
1998~2001年,笔者通过在姜堰市特种水产养殖场、姜堰市娄庄珍品养殖场近4年的暗纹东方的养殖实践,总结了暗纹东方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现述如下:一、环境消毒鱼种下池前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以杀死致病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00~150千克,漂白粉用量为30~40克/米3,一星期后蓄水放鱼。二、苗种消毒苗种下塘可用2毫克/升罗红霉素浸泡5分钟。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小瓜虫病以及气泡病,特别易发生水霉病,小瓜虫病可通过改善水质和施用硫酸亚汞进行预防和治疗,气泡病通过大换…  相似文献   

17.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杂食性,易养快长,在南方一年可养两造,但第一造必须放养隔年鱼种,因此各地都千方百计进行较大规模的越冬鱼种生产。对如何防治白鲳鱼种在越冬期间的疾病,提高越冬成活率,已成为生产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在恩平县水产养殖良种场温泉越冬分场的生产实践,尤其是于1991年冬至1992年春对越冬白鲳鱼种患小瓜虫病和水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河道网箱养鱼主要特点是箱内外水交换速度快、水溶氧量高、单位体积载鱼量大,对发展网箱养鱼有利,但也给鱼病防治工作带来困难。藤县河道网箱养鱼始于1989年,1992年共有24只1015m~2网箱,以养草鱼为主,占95%以上。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调查,将常见的河道网箱养鱼鱼病防治技术简述于下: 一、机械损伤和水霉病由于河道网箱养鱼多未配套鱼种网箱,放养鱼种大都来自静水水体,进箱后难以迅速适应流水环境,出现鱼类集群“走边”、“顶水”和不摄食现象,造成鱼种擦伤、体质下降而死亡。机械损伤的死亡率可达10%以上。再者鱼种进箱时水温较低,擦伤后的鱼种易患水霉病,造成鱼种消瘦死亡;若  相似文献   

19.
春季气候回升,是鱼病的多发季节。养鱼户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一、进行“三消毒”预防鱼病。 1、鱼种消毒:放养的鱼苗、鱼种用PV碘500—600ppm进行浸泡消毒20—30分钟。彻底消除病毒及细菌。 2、食场消毒:一是要经常打捞食物的残渣剩饵,并每隔5天,用50克富氯或生石灰5公斤加水溶解后,均匀泼洒于食场水面(注意未溶于水的生石灰不能投入,以免草、鲤鱼当饵料食后致死)。 3、池水消毒:每过半月,每亩水亩  相似文献   

20.
现又到了罗非鱼越冬的时候,今年气候比较特殊,罗非鱼越冬病害较多,现将有关罗非鱼在越冬期间可能发生的病害及防治措施通报一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水霉病病症:水霉病又称肤霉病,主要是由于操作不慎,鱼体受伤,鳞片脱落,霉菌从伤口侵入并大量繁殖而引起。最明显的症状是病灶呈白色棉絮状,鱼体瘦弱,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死亡。防治方法:①越冬温室彻底消毒。鱼种入池前用3%~4%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放养。②发病后将水温提高至20℃以上。③用500~700克/米3食盐水+500~700克/米3小苏打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