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利 《吉林畜牧兽医》2014,35(11):37-37
<正>1后备猪的选择选择好后备种猪是规模化养猪场维持高生产水平的关键,因此,无论是选择后备公猪还是母猪,都要符合本品种特征,并且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无疾病。1.1选择后备公猪的条件每窝猪的产仔数达到10头以上,至少有8头以上断奶,体型长且臀部丰满,四肢健壮,行走自然,睾丸大小适中。1.2选择后备母猪的条件体质和四肢良好,否则将会影响以后的正常配种、分娩和哺育功能。后备母猪必须要有正常  相似文献   

2.
怎样使繁殖母猪多产仔、产好仔、养好仔,是评价一个猪场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本文主要就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最新研究进行概述。 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1后备母猪的选择   后备母猪要从性情温和、乳汁分泌旺盛、产仔数较多的窝中,选择身体健壮,并有足够数量的乳头的仔猪。   候选后备母猪的仔猪出生后要打上耳号,并记录其出生日期、窝产仔数、出生重、父母代品种及耳号等。若同窝中出现疝气,隐睾及其它异常,则整窝猪都不能入选后备母猪。   对于来自一窝中公仔较多的仔猪群的后备母猪,其配种的成功率较低。如果同窝…  相似文献   

3.
<正>(一)适龄配种杂种后备猪养到6月龄以上、体重90千克以上、第3次发情时配种比较合适,配种过早窝产仔少。纯种瘦肉型猪的后备母猪第1次发情比较晚,在达到8月龄、体重100千克以上时配种。  相似文献   

4.
种猪场后备母猪的选留与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备母猪的选留与管理是种猪场持续再生产的关键。每年必须选留和培育出占种猪群 2 5%~30 %的后备母猪 ,来替代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的种母猪。培育后备母猪的任务就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1 后备母猪的选留1 .1 出生时后备母猪的选留 (主要是窝选 )1 .1 .1 父母的生产成绩优良 ,同窝产仔数在 7头以上。1 .1 .2 同窝仔猪中无遗传缺陷 ,如锁肛等。1 .1 .3 对个别超轻、乳头在 6对以下的仔猪不予选留。1 .1 .4 同窝仔猪中公猪所占比例过高不予选留。Drikamer’(1 997)评价了来自…  相似文献   

5.
种母猪在猪群中虽只占少数,但其对改善猪群品质,提高养猪生产性能却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养猪生产中,选好优良后备母猪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将如何选择优良后备母猪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1、高产优良母猪来自高产血统,在选择后备母猪时要看它的父母或祖父母的泌乳力,断奶窝重等,应在那些产仔多,泌乳力强,断奶窝重高,其优良性能一般能保持在3胎以上的高产母猪后代中选留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6.
1后备母猪的选育 选留后备母猪应从高生产性能母猪的后代中选出,要求同窝仔猪中没有遗传性疾患,如疝气、锁肛、隐睾等,并且健康无传染病.所选留的个体应结构匀称、发育良好、四肢有力、体质结实,并且在同窝中体格较大.乳房发育良好,有效乳头7对以上;采食速度快、食量大;臀部丰满、外阴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7.
一、后备母猪的选留(购) 要选留(购)产仔数高、母性好、泌乳力高、四肢结实的猪种,如大白猪、长白猪和国内培育的猪种等。对于商品生产者,两元杂交母猪更受喜爱,因为两元杂交母猪在繁殖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后备母猪个体的选择,要从大窝中选留,要求综合育种值或选择指数在100以上,奶头数7对以上,没有瞎奶头;体型较长,后躯宽大丰满,外阴部发育良好,肢蹄强壮。  相似文献   

8.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与希望,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后备母猪的选留 1.1 本场自繁自养的后备母猪 (1)从繁殖性能高的母猪的后代中选留,同胎至少9头以上,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胞无遗传缺陷(如脐疝、锁肛等);  相似文献   

9.
<正> 据称甲酚皂液治猪螨效果良好,某猪场用该液为三头后备母猪治螨造成中毒,三例死亡,特报如下; 过程及症状患猪为同窝选留后备母猪,体重均约20公斤。由于症状相似,将三头综合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引种成本,增加母猪利用年限,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必须做好后备母猪的选种工作。选好后备母猪,有利于提高猪群平均窝产仔数、仔猪断奶重、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抗病力。本文章就依据体型外貌标准如何选择利用年限高、生产性能好的后备母猪及种猪场如何提高后备母猪的选中率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1选留优秀后备猪,加大淘汰力度后备猪的优劣,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决定性影响。为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目的,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严选。优秀后备猪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父母繁殖性能要高(窝均产仔多,成活率高,断奶体重大);二是本身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发育  相似文献   

12.
陇东黑猪育种工作在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从1975年开始进入了横交试验阶段。9个育种协作场的猪群经过整顿,加强了选种选配和后备猪的培育,建立了育种基础猪群。1978年生产了○世代猪80窝,一世代猪106窝,共产仔猪1616头,采取窝选和个体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断奶选留○、一世代后备猪277头,进行观察测定,经过4、6、8月令的选择,最后  相似文献   

13.
后备母猪的选留与管理是种猪场持续再生产的关键。每年必须选留和培育出占种猪群25%~30%的后备母猪,来替代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的种母猪。培育后备母猪的任务就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1 后备母猪的选留1.1 出生时后备母猪的选留(主要是窝选)1.1.1 父母的生产成绩优良,同窝产仔数在7头以上。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5月 2日 ,某个体规模猪场一头妊娠后备母猪突然不食 ,要求诊治。主诉 :昨晚该猪无任何异常表现 ,早晨饲喂时卧地不起精神不佳 ,驱赶时 ,可到料槽前闻寻几下 ,又返回原地躺卧。经询问得知 ,该猪 1 2月龄 ,为自留后备母猪 ,35日龄断乳时进行一次猪瘟细胞冻干苗 4头份及猪丹毒、肺疫、仔付的免疫 ,至今未再加强。同窝 6头选留母猪断乳至今同饲于一个 3× 4m2 圈内 ,今年 2月1日至 8日 ,6头母猪先后受配怀孕 ,目前体重约1 60kg ,妊娠症状明显 ,膘情中上等 ,同圈其它猪均正常。1 第 1次治疗1 .1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 40 .2℃ ,心跳 …  相似文献   

15.
<正>1)基础母猪的选择。选好种母猪的品种是多胎高产的基础。母猪的品种应是耐粗饲、适应性强、泌乳力好、母性好、产仔数平均在14头以上的品种。2)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在应选好品种的前提下,在窝均产仔14头以上的繁殖母猪后代群体中挑选,要求选择发育良好、匀称、健壮,乳头排列整齐、无缺陷、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的优良个体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整理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梅猪育种工作开展以来杂种一代即苏梅猪零世代(BM_0)和巴梅杂种的横交第1代(BM_1)、第2代(BM_2)仔猪和后备猪各阶段的个体重、日增重、体尺等数据,并与同生长阶段纯种梅山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M_1和BM_2仔猪和后备猪各阶段体重高于同阶段BM_0和纯种梅山猪,BM_1部分阶段体重水平高于BM_2;除了BM_0和BM_1在仔猪0~21日龄平均日增重外,BM_0、BM_1、BM_2仔猪和后备猪各阶段平均日增重高于同阶段纯种梅山猪;与纯种梅山猪比较,BM_0、BM_1、BM_2后备公猪和母猪6月龄的体长、体高、胸围、腹围、腿臀围和管围等体型外貌指标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生长性状向瘦肉型方向发展。BM_0、BM_1、BM_2各性状在3个世代中都达到了选育目标并表现稳定,BM_0、BM_1、BM_2对纯种梅山猪性早熟等繁殖特性和巴克夏猪生长、产肉性能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猪舍环境及管理因素对后备母猪发育和利用年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韩建春  郗伟斌 《养猪》2001,(3):8-11
前 言有关后备母猪被淘汰原因的科学资料很少。来自瑞典的一份研究表明 ,1 0周龄选择的后备母猪群中有5 4 5 %的猪只 ,一窝猪也没产就被淘汰了。其被淘汰的原因和比率见表 1。由于母猪产一窝或产两窝就淘汰要比产七窝后淘汰 ,所产的每头仔猪成本分别增加2 1 %和 1 0 %。因此设法增加后备母猪的利用年限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表 1 后备母猪被淘汰的原因原 因淘汰数量 占淘汰总数 %占后备猪总数 %生长速度慢 16 2 14.6 7.9背膘过厚 30 82 7 715 1背膘过厚且乳头内陷 76 6 .83.7乳头内陷 130 11.7 6 .4不发情 12 2 11.0 6 .0屡配不孕 343.0…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外来猪品种为例(如: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品种等),介绍后备母猪的选育流程,供同行参考。1初生时窝选主要看父母和同胞情况。要求父母生产成绩优良。同窝产仔数不低于7头。同胞中无遗传缺陷,如震颤、疝气、锁肛、单睾、隐睾等。同胞中公猪的比例过高也不宜选留,有研究表明,来自同窝中公猪较多的后备母猪,其配种成功率较低。个别出生重过低、  相似文献   

19.
<正>1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应从繁殖性能高的母猪所产的后代中选留,同胎至少10头以上,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胞无遗传缺陷(如脐疝、锁肛等);符合品种特征,体形匀称良好,肢体健壮,背线平直,面目清秀;外生殖器发育良好;至少有7对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有效乳头,无瞎乳、副乳,其中3对要在脐部以前;无特定疾病(如萎缩性鼻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气喘病等)。  相似文献   

20.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同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病死率一般为20%~ 70%,最高可达100%.本菌常随母猪粪便排出,污染哺乳母猪的乳头及垫料,当初生仔猪吮吸或吞入污染物时而感染发病.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病程差别很大,症状不尽相同,一般根据病程经过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