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陈保族系万县市龙宝区让渡镇石仁村人。他早年参加公安部队,近年退伍还乡后,酷爱蚕桑事业。他家系丘陵地带,很少人栽桑养蚕,是全区的蚕桑新区。他家有6口人,耕地面积8.64亩。从1991年起开始开荒育苗栽桑,当前在党和政府提出:“调整生产结构,多种经营,勤劳致富”方针指引下,他以农为主,利用瘦薄地、田园四边和开垦荒坡隙地种桑养蚕。他家现有桑树1.6万余株,“小桑园”7亩,良种桑占80%。1991年养蚕3张,收入达1000余元,从而坚定了他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信心。他认定:“养蚕投资小,时间短,见效快,茧价合理,国家全额收“是”短、平、快”致富的好项目,因此,他积极发展栽桑养蚕。今年养蚕15张,总产茧467公斤,在特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
“比久”是一种植物生长抑制物质,1978年,1979年春期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养蚕教研组曾用“比久”喷布桑树,对提高桑叶和蚕茧的产质量均获得良好效果。为加速这一化学调控技术在蚕桑生产上的应用,今春在我县尚田公社尚二大队进行生产鉴定。选定4年生中干养成,株行距2×4(尺),亩栽750株,长势和管理水平均相近的0.7125亩桑地用“比久”浓度2000ppm于5月5日,当蚕二眠时喷布桑树,以0.729亩作对照喷清水,  相似文献   

3.
<正> 1990年至1991年,垫江县从广东引进沙_2×伦_(109)桑育品种苗栽桑,两年间全县累计栽桑面积达10万亩。到1993年,一些同行纷纷建议:沙_2×伦_(109)品种枝细条短、叶小叶薄、产叶量低、叶质差、养蚕成绩不好,必须迅速改造。于是当年在全县进行改造试点,1994年全面推开。 一、1994冬桑树嫁接概况 1994年12月4日,垫江县召开全县蚕桑生产工作会议,总结了1993年改造沙_2×伦_(109)品种的试点经验,下达了全县当年改造  相似文献   

4.
我社去冬栽桑树306亩。现在桑树都长有2~3个枝条,每条高5尺左右,最高9尺,单株叶片数90.5片。就江湖洲蚕桑场来说,当年建场,当年受益,该场共有14名场员,190亩桑园,今年养蚕12张,养蚕收入1200元;同时桑树内套种农作物,一季收大豆6000斤,收花生2000斤,加上15亩水田收稻米15000斤。计全年总收入5200元,平均每人370多元。我们进行桑园管理的作法主要有三条: 一、切实加强桑园管理的领导。去冬今春栽桑,我们是经过反复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高强 《四川蚕业》2005,33(1):50-51
谢银,金峰镇四村十社人,小蚕共育员,30多岁,精明能干,勤奋务实。1998年,他抓住该社蚕桑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说服父母妻子,毅然从7亩(1亩≈667^2,下同)口粮田中拿出6亩田地栽桑树。几年在外天南地北到处闯荡,打工,做生意,都没有改变家庭一穷二白面貌的谢银,回乡后,在仔细聆听了丝绸公司领导、蚕桑专家、村社干部宣传栽桑养蚕致富的讲话和讲课后,决定走栽桑养蚕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6.
明伟  丕泉  云明 《四川蚕业》2001,29(2):41
<正> 曾经一度辉煌的阆中蚕丝业,年产值达3亿元,创汇3000万美元;而近年来因受市场冲击,跌入低谷,价贱伤农,广大蚕农纷纷举斧毁桑,桑树由1995年的1.5亿株降至8000万株(包括近两年新栽2000万株)。 入世在即,如何重振蚕桑雄风,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呢?近年来,阆中市蚕桑局通过调整布局建基地,依靠科技兴蚕桑,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桑树资源这一基础产业。去年,全市育苗4000亩,新栽桑1300多万株,成片栽植小桑园9600亩;养蚕6.86万  相似文献   

7.
<正> 资中县玉代乡红豆村8组农民彭文,积极发展栽桑养蚕事业,成为全县有名的蚕桑专业户。他于1982年开始育苗,利用非耕地栽植小桑园5亩,计12000余株,加上原有“四边桑”800余株,共有桑树12800余株,人平2560株。1987年养蚕12.4张(盒),产茧455.4公斤,收入茧款2384.28元。单产茧36.75公斤,单产值189.28元。共育小蚕  相似文献   

8.
<正> 罗伯如家佳乐山市中区凌云乡燕子村3社,全家3人,是1980年从税务部门退休回农村的干部。他家承包集体耕地2.97亩(田2.27亩,土0.7亩),水源奇缺、土质瘦薄、耕作艰苦,按照自己的劳力和技能与家人共议,坚定走蚕桑致富并带动群众致富之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1981年栽桑0.1亩,1982年栽桑0.71亩,1983年栽桑0.67亩,1984年栽桑0.1亩,1985年栽桑0.72亩,5年共栽桑2.3亩,1400株,芽接良桑0.87亩,带根嫁接栽良桑1.43亩,实现良桑化。养蚕除了自产桑叶外,把本社周围自产桑叶卖起来,由于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养蚕,养蚕收入显著增加。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和群众学习的榜样。1981年利用自留地桑叶养蚕0.15张,产茧4.85公斤,收入17元。1982年到1990年9年间,共养蚕85.7张,产蚕茧3660.8公斤,收入22215元,张平单产42.7公斤,259.22元。如下表:  相似文献   

9.
<正> 栽桑养蚕是我县开发农业的主要骨干项目,也是栽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现有桑树2.2亿余株,其中:投产桑1.5亿余株,小桑园4万余亩,嫁接良桑占80%以上,基本实现了桑树良种化。特别是桑树肥培管理好,树型整齐,成片集中,形成了规模,是全省蚕桑基地县之一,曾获全省、  相似文献   

10.
<正> 会理县富乐乡光山村10组范之祝家,有农业人口5人,其中3个女劳动力,有耕地面积16.8亩,其中田2.9亩。他看准栽桑养蚕致富的优势。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在全村带头发展蚕桑生产。1984年,育苗1亩,9月份1次性栽桑6亩,15000株,第2年全部嫁接成良桑以后,当年养蚕35张,纯收入1000余元。通过加强管理。每年蚕茧收入都在5000元左右。1992年养蚕收入达到6900元。  相似文献   

11.
<正> 作为全县蚕桑生产基地,彭家乡栽桑养蚕已成为经济生产的骨干项目。目前,全乡有桑树280.4万株,人平250株,由于十分重视科技养蚕,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发展蚕桑的政策优势和条件,对全乡桑树进行技术改造,开展良桑嫁接,使全乡基本实现良桑化,桑叶产量、质量也随之提高,为发展蚕业经济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近年茧价下跌,挫伤了农民养蚕积极性,不少农民因此而抛种或不认真养蚕,蚕茧  相似文献   

12.
袁里涛 《四川蚕业》2003,31(3):49-5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 ,栽桑养蚕已成为余世斌全家的致富门路。在各级政府、丝绸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他在养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 0 0 0年蚕桑收入 1 3万余元 ,2 0 0 1年 1 6万余元 ,2 0 0 2年养蚕 3 4 5张 ,产茧 1 3 75公斤 ,单产3 9 9公斤 ,茧款收入 1 2 3 75元 ;共育小蚕1 4 7张 ,共育收入 2 0 58元 ,总收入 1 4 43 3元。连续 3年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2 0 0 3年被评为宜宾市优秀乡土人才并予表彰 ,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是大力栽桑打牢桑树基础。要想多养蚕 ,必须先发展桑树。余世斌从 1 994年开始大力栽桑 ,1 995年…  相似文献   

13.
周吉才     
<正> 蓬溪县新会乡七村四组蚕农周吉才全家四口人,从1983年以来,依靠栽桑养蚕,勤劳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为了脱贫致富,1983年他栽桑0.5亩,1984、1985两年又栽小桑园4亩。他家另有四边桑500—600株。1985年他家分别饲养普种2张,原种8张,共收入1000元。1986年养蚕收入及共育小蚕和穗条以及桑园间作等全年共收入2900元。1987年计划养蚕14.5张加上共育等力争  相似文献   

14.
<正> 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狠抓蚕业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配套服务,综合开发,蚕桑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老桑树9,118.4万株,人平118株,改造劣桑5,806万株,有小行间作桑园45,236亩,宽行间作桑园29,734亩,四边桑6,785万株。1988年全县养蚕76,156张,比1983年增长103.3%。产茧量达到226.9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130.8%。出现了柏垭区年产茧15000市担的高产区。蚕茧收入超千元的户多达3,080户。全县42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步伐加快。基地乡的栽桑量、养蚕量、产茧量和养蚕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15.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张权利 《蚕学通讯》2002,22(1):42-43
栽桑养蚕 ,是我市的一大传统产业 ,它具有“时间短、投资少 ,见效快”的独特优点 ,深受广大蚕农的喜爱。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情变化大 ,生产总量大幅下滑 ,茧丝绸行业受到重挫 ,蚕桑基础损毁严重。1 992年 ,是永川市蚕桑生产发展最好年景 ,桑树总量达 1 .5亿株 ,年养蚕 1 1 .6万张 ,产茧 2 0 0 0吨 ,农村养蚕经济收入达到 4 0 0 0多万元 ;自 1 995年以来 ,由于国际丝绸市场低迷 ,鲜茧价格跌落 ,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 ,到 2 0 0 0年 ,全永川桑树总量仅保留 30 0 0万株左右 ,养蚕 2 .5万张 ,产茧50 0吨 ,农民养蚕收…  相似文献   

17.
大竹县团坝乡三井村5社农民李锦席,坚持依靠科技栽桑养蚕致富,今年产茧1.4吨,仅养蚕一项收入就近2万元.李锦席全家14口人(其中劳动力8个),有耕地11.58亩,其中田5.7亩,土5.88亩,现有密植桑5.3亩,加上四边桑800多株,桑树总数有1万多株.他和毕业于中央农广校大竹  相似文献   

18.
<正> 如东县河口乡双庙村退休干部张德连,1984年退休后,为了能继续对社会作贡献,1985~1986年栽桑2亩。张老不熟悉蚕桑技术,他购买了有关蚕桑书籍学习,还时常听广播学技术,还虚心向内行求教。当年新栽桑采用摘芯分叉促条多,绿肥扣青,精心培育,桑树长势喜人。为了养好蚕,建了2间专用蚕室,严格彻底消毒,坚持科学喂养。1986年养蚕5.5张,产茧208.65公斤,茧款  相似文献   

19.
<正> 山西省阳城县是全省栽桑养蚕的先进县,年产茧量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今年,这个县在蚕桑生产上,根据抓基础,增后劲的指导思想,狠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桑树的出扦、回缩和良桑引进育苗。全县二十五个乡、镇桑树出扦的达2430万株,占到全县总桑树2700万株的90%以上;500万株桑树搞了回缩;并从江苏引进优良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20.
<正> “谁说栽桑养蚕搞不得,那是他自己没入门。”养蚕大户、现已是大竹县妈妈乡蚕桑办公室主任的李立国是这样做的。 憨厚朴实的李立国原来只是五仓乡长远村一名普通农民。几年前,他开始试着养蚕,由于他勤于钻研,吃苦耐劳,很快便掌握了栽桑养蚕的实用技术。1991年至1993年,他每年养蚕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并被招为乡上的蚕桑技术员。尝到了甜头的李立国没有就此满足,他要让桑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来。无奈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