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尤其是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在水稻主产区连年大面积暴发成灾,条纹叶枯病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生,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长江以南稻区迅速扩大,发生为害严重,稻曲病、穗腐病等在全国尤其是粳稻区蔓延,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连作晚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情况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损失大的特点,水稻一旦染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前,该病已在我区很多市县尤其是桂北稻区桂林、柳州两市的水稻上普遍发生,发病严重的植株无法拔节抽穗,基本无收成。据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植保站初步调查,该县中稻发生面积达1.5万多亩,占中稻种植面积的15%,病丛率最高为88.5%,最低为2.4%。由于该病是水稻上的新发病害,业界对其基础研究不足,缺少早期诊断技术,致使该病在我国一些稻区潜在流行的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3.
《农药市场信息》2003,(18):20-21
<正> 水稻稻曲病,又叫青粉病,南北稻区都有发生。水稻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水稻生长后期生长过旺,抽穗前后遇多雨,高温(26~28摄氏度),该病易诱发。偏施氮肥,深水灌溉,田水落干过迟则发病更重。品种的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尤其是今年种植的粤优938等品种极易感染稻曲病。另外,杂交稻制种田中尤以制种田母本发病重。发病后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杂草稻发生逐年加重的情况,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近期会同全国农技中心邀请有关专家,就"两病一草"的发生情况和防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曲病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黑龙江省稻曲病的分布主要在南部地区,稻曲病的发生与不同年份的气象条件、小气候有关,7、8月份降雨量大、日照时数少、相对湿度大,稻曲病发生严重;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喷施30%DT和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可控制稻曲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海南省大部分晚稻处于返青分蘖期,东北部稻区早播晚稻处于分蘖期至孕穗期,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得到一定控制,重发区(琼海、定安)发生程度有所减轻。稻叶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部分地区开始发生。一、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发生趋势1.稻飞虱。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当前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用药一直是个大市场,因此也是国内外农药企业的必争之地。据预测,2014年全国各水稻种植区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水稻杀虫剂、杀菌剂价格或将呈现稳中有升趋势。估计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在10.2亿亩次。水稻病害以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病毒病为主,发生面积约4.2亿亩次。在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病害中,发生规模最大、面积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其次,稻曲病主要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受连续多雨天气、病虫基数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全省中晚稻和秋玉米等粮食作物将面临严重的病虫害,防控任务十分艰巨。据全省农作物病虫害趋势会商会专家预测,下半年全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将呈大发生态势。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等普遍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将是自2008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瘟病在一些山丘区、老病区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的地区有较大成灾风险,稻曲病在中晚稻上存在较大流行风险,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被水淹稻田有成灾风险。胡麻叶斑病、大螟等次要水稻病虫害及突发性稻  相似文献   

9.
马家龙等 《中国种业》2010,(Z1):113-114
<正>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发生,渐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骤增,重病田危害大,栽培避病困难,可供补救时间短,无抗病品种可用,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当前水稻病虫发生实况及未来天气趋势综合分析,预计2011年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二代螟虫、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其中稻瘟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300万亩次,其中穗颈瘟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重发区域主要在川东北及盆周稻瘟病常发区。稻曲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400万亩,川西、川北发生较重。纹枯病预计偏  相似文献   

1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简称RBSDV),俗称“矮稻”,该病是由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所致的病毒病害,主要为害禾本科的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梁、粟、稗草、看麦娘和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过去该病害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近几年在北方稻区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地块减产5%~10%,重者减产10%~20%。2009年以来,连续3年在莒县稻区严重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是真菌性病害,由稻曲病菌寄生所致。过去一直认为是“丰产病”。稻曲病在日本也有所谓丰年穗、曲等俗称。因此,人们认为一个稻穗上只有几个谷粒被侵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忽视对发生规律和防治方面的研究。我省对这方面的工作亦作得甚少,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自70年代后期开始,稻曲病在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南等省逐年加重。近年来,我省由于品种、气候、栽培制度和施肥水平等因素的变化,稻曲病在黔北、黔中和黔东南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全国早稻由南往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中稻和单季稻大多处于移栽至返青期。据各地调查监测,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已在部分稻区开始发生。一、当前发生情况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目前在华南、江南部分早稻区累计  相似文献   

14.
山区水稻稻曲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飞 《科学种养》2010,(1):27-28
稻曲病在我地被农民形象地称为“灰包”,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山区发生面积较小,但近20年来,稻曲病发生有逐步加重趋势,目前已成为山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湖北省植保总站日前发布预报,预计下半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虫害重于病害,其中主害代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玉米螟、棉花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稻飞虱、二化螟局部稻区有大发生的风险,部分高感品种上的稻瘟病、稻曲病流行风险较高。一、水稻病虫1.稻飞虱。预计稻飞虱第四(2)代鄂东南早稻4级;第五(3)代3级,鄂东、江汉平原南部4级;第六(4)代中稻5级、晚稻4级;第七(5)代迟熟中稻、晚稻5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冬种绿肥对后茬早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以马铃薯、油菜和紫云英为绿肥植物,以冬闲田处理作对照,研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变化特征及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冬种绿肥翻压后,对水稻病虫草发生种类无影响,主要病虫草害均为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鸭舌草和稗草,而对纹枯病、鸭舌草和稗草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无显著影响。在水稻孕穗期,纹枯病株发病率表现为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至黄熟期表现为冬闲田—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鸭舌草和总草密度均以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而稗草则以冬闲田—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水稻紫云英—水稻。冬种绿肥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在江西红壤稻区,冬种绿肥可抑制纹枯病和杂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绿肥选择上以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病虫草害控制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日,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组织省、市病虫测报专家对2014年湖南省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分析。与会专家根据历年病虫发生资料和冬后病虫调查基数,结合作物布局、耕作栽培特点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2014年全省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纹枯病、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存在流行风险。玉米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从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传出喜讯,植保专家成功研制出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生防杀菌剂PSB-10。据了解,这是一种高效防控水稻稻曲病的生物制剂,成为"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尤其对稻曲病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试验表明,该药剂对稻曲病的平均防效达76.32%,不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植保检疫局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浙西和浙中南稻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较大流行风险。1.稻飞虱:褐飞虱已具备大发生虫源基数,预计主害代将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五(3)代大发生;六(4)代中等偏重发生,局  相似文献   

20.
<正>丙环·咪鲜胺在水稻区的市场前景水稻纹枯病是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每年发生面积在2.9亿亩左右。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水稻稻曲病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我国与日本还称其为"丰收病",气温24~32℃病菌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