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流域油菜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现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邹娟  鲁剑巍  陈防  李银水 《作物学报》2011,37(4):729-734
总结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进行的74个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目前条件下油菜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表观利用率、生理效率及肥料对油菜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油菜农学效率分别为6.2 kg kg–1 N、6.3 kg kg–1 P2O5和2.6 kg kg–1 K2O;表观利用率为N 34.0%、P2O5 17.4%和K2O 36.9%,生理利用率为18.5 kg kg–1 N、35.5 kg kg–1 P2O5和9.1 kg kg–1 K2O,氮磷钾肥对油菜籽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1.9%、21.4%和11.5%。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条件下长江流域油菜的肥料利用率较低,生产上需同时解决油菜高产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翔  汪延良  王亚静  王西丽  张骁 《作物学报》2008,34(11):1970-1976
研究了Ca2+ 对NaCl胁迫下蚕豆气孔运动及质膜K+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 L-1 NaCl可明显诱导气孔开放,该现象可被10 mmol L-1 CaCl2 显著抑制。为探讨盐胁迫下Ca2+对K+和Na+跨膜运输的调控机制,我们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全细胞K+ 电流发现,在100 mmol L-1 NaCl胁迫下,加入10 mmol L-1 CaCl2胞外处理,显著抑制质膜K+内向及外向通道电流,这种抑制可被1 mmol L-1 La3+ (Ca2+通道抑制剂)缓解。非盐胁迫下,10 mmol L-1 CaCl2 胞外处理也能显著抑制质膜内向K+通道,但明显激活其外向通道,加入1 mmol L-1 La3+并不能被缓解。用H2O2专一的荧光探针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H2DCF-DA)单细胞分析保卫细胞内H2O2含量变化显示,在100 mmol L-1 NaCl盐胁迫下,10 mmol L-1 CaCl2 处理明显诱导H2O2在保卫细胞中积累;100 mmol L-1 NaCl和10 mmol L-1 CaCl2单独处理并不能诱导H2O2积累。推测Ca2+在盐胁迫下可能先诱导H2O2在胞内积累,进而激活质膜Ca2+通道,迅速提高胞内Ca2+浓度以抑制Na+通过质膜K+通道跨膜内流,同时调节Na+外流,两种效应共同作用促使气孔关闭,减少盐胁迫下水分的过度散失。上述结果将为Ca2+调控作物抗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多因素对不同热工分区办公建筑总负荷指标的综合影响,在分析了单一因素对建筑总负荷指标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分别位于哈尔滨、兰州、重庆、广州的办公建筑负荷指标进行了评价。得到了窗户传热系数Kw、玻璃遮阳系数Sc、窗墙比R在不同热工分区办公建筑总负荷指标影响因素中的权重值,并对此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严寒地区的哈尔滨和寒冷地区的兰州节能建筑,各因素重要程度为R > Kw > Sc;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重庆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广州节能建筑,各因素重要程度为Sc > R > Kw。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应根据各热工分区负荷影响因素的比重不同进行优先控制相应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标准偏高糖型甜研7号与标准偏丰产型甜研8号2个二倍体纯系品种及水培方法,研究了子叶期(11 d)甜菜对NO3和NH4+ 的吸收特性以及不同NO3/NH4+ 比对苗期(31 d)甜菜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了子叶期甜研7号较甜研8号对NH4有较大的Vmax,有利于NH4+的吸收。低NH4+浓度比促进甜菜对NO3的吸收。而且甜研7号受到的影响相对大于甜研8号。不同NO3/NH4+ 也影响甜菜对NH4+ 的吸收速率,2品种所受的影响并不相同。2品种遗传特性不同导致了甜研7号对NH4+ 的吸收较甜研8号敏感。高浓度NH4+ 的存在促进了甜研7号与甜研8号对NH4+ 的吸收。说明可以通过调节甜菜对NO3与NH4+ 的吸收与同化关系来调控甜菜的氮代谢,以提高甜菜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花粉不育是籼粳杂种F1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包括Sa、Sb和Sc等至少6个基因座位内的等位基因互作会引起花粉不育,这些座位上的中性等位基因可以克服不育性。所以,发掘和利用中性等位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携带S5n的水稻种质,分别与台中65及其携带花粉不育基因的一套近等基因系杂交,组配具有单个座位互作和多个座位同时互作的杂种F1,首先通过观察杂种F1的花粉育性并比较相应杂种F1育性的差异,初步判断是否具有中性等位基因,然后,采用与Sa、Sb和Sc座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2植株基因型的分离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分离比例的符合度,确定存在中性等位基因的真实性。结果发现在所鉴定的6份材料中有2份(灰背子和Madhukar)同时携带San和Sbn,3份(饭毫皮、秕五升和粤泰B)携带Sbn,1份(Jackson)携带Scn。这些材料同时携带可克服杂种F1胚囊不育和花粉不育的基因,是克服籼粳杂种F1不育性的重要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6.
以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与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体系间H2O2的产生和积累,并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标记技术在亚细胞水平上对H2O2的空间分布定位,探讨H2O2积累和分布与甜菜抗丛根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甜菜抗、感丛根病体系均出现大量H2O2,其中抗病体系的H2O2产生量明显高于感病体系。H2O2在抗病和感病体系中的分布位置基本相似,多分布在块根、叶脉细胞的液泡膜和质膜上,叶脉细胞间隙也有H2O2的分布,但不同体系间H2O2含量有着明显差异,感病体系H2O2沉积量明显弱于抗病体系。研究结果说明,H2O2产生量和分布与甜菜抗丛根病性有密切联系,H2O2参与了甜菜对病毒侵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CuFe2O4纳米粒子能显著增强Luminol-EDTA体系的发光,首次建立了Luminol-EDTA-CuFe2O4 NPs化学发光新体系。紫外吸收光谱和化学发光光谱表明纳米CuFe2O4注入Luminol-EDTA体系后,未生成新发光物质,结合纳米CuFe2O4的特性,提出了CuFe2O4 NPs参与Luminol-EDTA体系可能的发光机理。研究发现芦丁能抑制Luminol-EDTA-CuFe2O4 NPs体系的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将此化学发光体系应用于芦丁片中芦丁含量的测定。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芦丁浓度在2×10-8~2×10-5 mol/L范围内芦丁浓度的对数和相对化学发光值呈线性,芦丁浓度检出限(LOD)为1.21×10-9 mol/L。将本方法应用于芦丁片中的芦丁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7%~102%,RSD为2.54%(c=1×10-7mol/L,n=11)。  相似文献   

8.
旨在筛选氮素和磷素高效利用的小麦品种(种质),为高效小麦育种和肥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试验共设3个处理:对照处理(CK)、低氮处理(LN)、低磷处理(LP),根据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参考小麦良种攻关养分利用效率鉴定公式,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氮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NUI)≥1.300,磷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PUI)≥1.100,认定为氮素和磷素养分高效材料。共筛选出20份氮素利用高效材料,分别为‘淄麦28’、‘临麦4号’、‘泰山27’、‘良星66’、‘烟农999’、‘山农23’、‘山农29’、‘山农30’、‘鑫麦296’、‘烟农21’、‘良星517’、‘AN01’、‘烟农173’、‘烟1212’、‘师栾02-1’、‘泰科麦34’、‘泰山28’、‘泰田麦118’、‘烟181’和‘山农25’;共筛选出15份磷素利用高效材料,分别为‘淄麦28’、‘山农23’、‘山农29’、‘山农30’、‘山农20’、‘裕田麦119’、‘良星517’、‘山农111’、‘AN01’、‘烟农19’、‘烟1212’、‘泰科麦34’、‘良星66’、‘山农25’、‘裕田麦118’;共筛选出9份氮磷均高效利用材料,分别为‘淄麦28’、‘山农23’、‘山农29’、‘山农30’、‘良星517’、‘AN01’、‘烟1212’、‘泰科麦34’和‘泰田麦118’。通过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筛选出的资源高效型品种(系)和种质,为小麦资源高效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河南植棉区麦棉两熟施氮量对两季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籽粒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商丘和内黄试验点小麦最高产量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201.4 kg·hm-2和187.2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63.0 kg·hm-2和134.9 kg·hm-2。施氮也能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和单株成铃数;适量施氮可提高铃重;商丘和内黄试验点棉花最高产量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244.4 kg·hm-2和224.2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25.9 kg·hm-2和207.0 kg·hm-2。小麦氮肥利用率以施氮量180 kg·hm-2最高。麦棉两季氮肥利用率,商丘试验点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内黄试验点以施氮量390 kg·hm-2最高。小麦、棉花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具有优良直播特性的种质,以俄罗斯引进的10份水稻资源为材料,研究中胚轴长度、低温发芽能力和淹水条件下发芽率等与水稻直播相关的特性。结果表明:‘LIDER’、‘ATLANT’和‘OLIMP’低温条件下萌发速度最快,‘LIDER’、‘OLIMP’、‘ATLANT’、‘NATASHA’、‘ISTOK’和‘PARTNER’具有较好的低温发芽能力;‘ATLANT’、‘ISTOK’、‘RAPANZ’、‘GAMMA’、‘OLIMP’和‘SONET’的中胚轴长度与‘绿香粳28’在5%水平上达显著差异;在缺氧条件下,所有的品种间的发芽率均达极显著差异,但俄罗斯品种均优于对照。在所有引进的俄罗斯10品种中,‘ATLANT’与直播相关的综合性状最为突出,中胚轴长度、低温发芽能力和淹水条件下发芽率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1.
南疆棉区杂交棉高产栽培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3414”不完全设计方法,研究了南疆杂交棉高产栽培水平下氮磷钾肥料的优化配比效果。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的主效应对杂交棉皮棉产量的影响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氮磷钾肥料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杂交棉皮棉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N×K>P×K>N×P;根据氮磷钾肥料组合寻优结果和杂交棉高产棉田的实践,在南疆种植杂交棉要获得2836~3050 kg·hm-2的皮棉产量,需施纯N 262.3~748.5 kg·hm-2,P2O5 14.1~277.0 kg·hm-2,K2O 43.6~199.8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纯N 433.9 kg·hm-2,P2O5 116.5 kg·hm-2,K2O 103.0 kg·hm-2,N∶P2O5∶K2O=1∶0.27∶0.24。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番茄早疫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提纯,鉴定出病叶上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artin) Sorauer。试验采用了含毒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七种杀菌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试验表明:药后48h,世高和施加乐的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分别为0.27mg/L,0.81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茄链格孢菌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效果;唑菌胺酯和克菌星的防效良好,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为1.29mg/L,1.54mg/L;扑海因和敌力脱也有较高的防效,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为2.07mg/L,2.79mg/L;大生防效较低,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为5.17mg/L。药后72h,各药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与48h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通过吸收光谱快速测量SO2胁迫下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SO2毒害环境下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吸收光谱变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相关曲线存在2个的波峰点,位于520~550 nm和720~750 nm 2个波段之间。计算720~ 750 nm和520~550 nm波段光谱吸收率的平均值A1A2,通过A1A2构建比值光谱变量(A1/A2)、相加光谱变量(A1+A2)及对数相加变量(lgA1+lgA2),利用光谱变量反演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发现: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对数相加光谱变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提高。选取对数相加变量构建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模型。为进一步提高吸收光谱快速测量SO2毒害环境下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出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陇绿棉3号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陇绿棉3号为试验材料,针对从外植体培养到胚状体发生及分化成苗整个组织培养过程的不同阶段,研究探索绿色棉—陇绿棉3号的再生条件,获得再生植株,为拓宽彩色棉再生基因型和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陇绿棉3号外植体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暗4 d/光2 d处理;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激素组合为0.1 mg·L-1 2,4-D+0.05~0.3 mg·L-1 KT或0.1 mg·L-1 2,4-D+0.1 mg·L-1 KT+0.1 mg·L-1 IAA的MSB培养基(MS培养基无机盐+B5培养基有机成分);愈伤分化的最适条件为MSB中添加1.9 g·L-1 KNO3和2.0 g·L-1凝固剂gelrite;胚性愈伤增殖培养基为MSB(NH4NO3减半)中添加1.9 g·L-1 KNO3并添加1.8 g·L-1凝固剂gelrite、0.1 g·L-1天冬酰胺和0.1 g·L-1谷氨酰胺。在去除NH4NO3,添加0.1 mg·L-1 KT和0.4 mg·L-1 IBA的MSB培养基上,胚胎发生率和子叶胚萌发率均达到峰值,且子叶胚在1/2 MSB培养基上可成功分化成苗。  相似文献   

15.
用双标图分析油菜双列杂交试验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用GGE双标图法对甘蓝型油菜5×4双列杂交试验进行分析,显示了以下结果: (1)GCA较高的亲本为不育系S2、S3和恢复系R2、R3,而SCA较高的亲本是不育系S3、S1和恢复系R2、R4,不育系S5和恢复系R2是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好的亲本,SCA较高的组合为S4×R4、S3×R1、S2×R2、S5×R3和S1×R3;(2)对不育系而言,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株高、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的GCA与产量GCA呈负相关。对恢复系而言,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株高等性状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呈负相关的有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对于杂交种而言,与产量呈正相关的性状为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呈负相关的为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表明虽然好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之处为单株角果数较多,千粒重较小和有效分枝部位较低。同时在亲本选配中应注意优势性状互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巨大芽孢杆菌C2产芽孢的形成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摇瓶发酵培养,对影响巨大芽孢杆菌C2芽孢形成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C2最优的产芽孢培养基配方为麸皮1.5%、豆粕1.5%、NaCl 0.5%、CaCO3 0.02%、MnSO4·H2O 0.02%、MgSO4·7H2O 0.02%;最适宜培养条件是:培养基初始pH 7.0,接种量0.5%,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C2芽孢形成率可达到100%,为下一步该茵株在复合生物肥料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贺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4):107-111

为准确估算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碳源/汇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涡度相关法对锡林浩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牧草不同生育期CO2通量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以吸收CO2为主,夜间表现为呼吸排放CO2,夜间较白天变化相对稳定;CO2通量晴天与阴天日变化趋势一致,但阴天变幅大于晴天;在牧草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天气背景下,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不同。CO2通量波动晴天大于阴天,但无论晴天还是阴天,返青期、黄枯期为大气CO2的源;开花期为大气CO2的汇,且开花期CO2净吸收通量明显高于生长初期和黄枯期,而黄枯期CO2呼吸排放通量明显高于生长初期和开花期。牧草在不同生育期的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平均气温、地表平均温度、5 cm平均地温和平均风速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雪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盐胁迫对雪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以及混合盐NaCl:Na2SO4:Na2CO3=2:7:1(质量比)处理雪菊种子。结果表明:盐胁迫使雪菊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降低,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3种盐对雪菊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混合盐>NaCl>Na2SO4;雪菊种子耐盐适宜范围为NaCl 0.78%、Na2SO4 0.84%、混合盐0.15%;耐盐半致死浓度为NaCl 1.34%、Na2SO4 1.41%、混合盐0.89%;耐盐极限浓度为 NaCl 2.23%、Na2SO4 2.31%、混合盐2.08%。盐胁迫解除后雪菊种子仍具有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9.
Cd2+对番茄幼苗生长和蛋白质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  王炼  王振英  彭永康 《作物学报》2010,36(12):2154-2161
以3 d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 从生理、生化和蛋白质组角度, 分析0.01~1.00 mmol L–1 Cd2+处理72 h后对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 Cd2+处理导致幼苗生长严重受抑, 幼苗高度从对照组的4.76±0.50 cm分别降至3.79±0.05 cm (0.01 mmol L–1 Cd2+处理, P<0.01)和1.77±0.15 cm (0.03 mmol L–1 Cd2+处理, P<0.01)。根长度从对照组的6.07±0.04 cm降至4.77±0.58 cm (0.01 mmol L–1 Cd2+处理, P< 0.01)和3.65±0.66 cm (0.03 mmol L–1 Cd2+处理, P<0.01)。叶绿素含量在0.1 mmol L–1 Cd2+处理后开始下降。当幼苗用0.05 mmol L–1 Cd2+处理时, 根系中有10个蛋白质斑点, 叶片中有21个蛋白质斑点产生变化。利用MS/MS技术, 根系中有4个蛋白质斑点得以鉴别, 它们是ribosomal protein L 20 (斑点1)、F-box /LRR repeat protein (斑点2)、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mit 4 (斑点4)和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斑点5)。在叶片中, 有2个蛋白质斑点消失, 4个蛋白质斑点合成, 它们是ABC transporter (斑点16)、maturase-like protein (斑点17)、chalcone synthase (斑点1)、a hypothetical protein (斑点3)、an unknown protein (斑点4)和a predicated protein (斑点6)。这些被鉴别的Cd2+反应蛋白参与生物合成、mRNA转录调控和蛋白质转运。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出综合表现最好、最适合重庆地区栽培的葡萄品种,以重庆地区主栽的‘蜜莉’、‘巨峰’、‘夏黑’和‘巨玫瑰’等葡萄品种为材料,测定果实的物理指标以及糖、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和原花青素含量,为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巨峰’总糖含量最高,‘巨玫瑰’含量最低;总酸‘蜜莉’含量最高,‘巨玫瑰’含量最低;‘夏黑’维生素C含量最高,‘蜜莉’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夏黑’含量最高,‘巨峰’含量最低。果皮和果汁原花青素含量是‘巨玫瑰’>‘夏黑’>‘巨峰’>‘蜜莉’,种子原花青素含量是‘巨玫瑰’>‘巨峰’>‘蜜莉’,‘夏黑’为无核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原花青素含量是种子>果皮>果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