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6月下旬以来,危害玉米的新害虫二点委夜蛾在山东省暴发,7月2日山东省植保总站发布"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警报"和7月4日山东省农业厅下发"关于抓紧查治二点委夜蛾的紧急通知"后,各地迅速开展了查治二点委夜蛾的高潮。截至7月19日,全省发生面积已达1270万亩,重播面积25.42万亩,移栽补种220万亩。全省已普遍防治2遍以上,防治面积达3200多万亩次,重发区暴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6月以来,一种危害玉米的害虫——二点委夜蛾在我国大面积发生,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较为严重,其中河北发生面积近1000万亩,尤以中南部地区为重。针对二点委夜蛾这种新耕作制度下的新发生害虫,河北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日称,据黄淮海夏玉米区病虫测报网监测,今年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发生量较大,田间生境和未来气候条件有利,预计今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总体偏重发生,河北南部、山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可达大发生;全国发生面积为3000万亩,幼虫为害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部地区成虫量高于前3年,部分地区高于2012年。安徽、江苏、河南、山西、山东、河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是夏玉米生产上新发现的、突发强的重要害虫之一。2009年首次在我县发现,2010年发生面积、为害程度有加重趋势。该害虫在田间的为害症状,一般以幼虫为害玉米幼苗,轻者造成玉米苗期植株倾斜、倒伏,较重的引起植株枯心死亡出现玉米缺苗断垄现象,严重者使玉米田间出现大面积无苗空地,甚至需要毁地重种。1害虫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成虫体长10~12mm,翅展20mm。主要识别特征是:前翅灰褐色至深褐色,在中室中部和端部各有1个小黑点,端部黑点有时不明显或该黑点外方  相似文献   

5.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分析预测,2013年全国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明显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0.75亿公顷次,虫害发生0.55亿公顷次,病害发生0.2亿公顷次;将影响全国约0.2亿hm2玉米的安全生长。其中,玉米螟、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和黄淮等地中等以上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9.二点委夜蛾预测预报技术规范单位名称:河北省植保植检站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该标准是针对玉米新害虫———二点委夜蛾的预测预报,在研究明确二点委夜蛾害虫习性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测报系统调查时间、调查工具、田间取样方法、统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2.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单位名称:邢台市植物保护检疫站评价单位名称:邢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该项目利用生态位模型Maxen预测了适宜二点委夜蛾发生的地理分布范围。通过虫情测报灯3年的诱蛾和大量的田间普查及分析,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邢台地区一年发生4代,并对每代的发生时期进行详细界定,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邢台地区发生危害规律。通  相似文献   

8.
毒土、毒饵法防治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 (M?schler)是中国玉米在2005年新发害虫,2011年暴发,发生范围扩大到6个夏玉米主产省,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药剂。为了寻求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控措施和理想的农药品种,采用9种药剂11个处理和毒土、毒饵两种施药方法进行田间试验,对用药前后被害株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辛硫磷、敌敌畏、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敌百虫、高效氟氯氰菊酯6种药剂的毒土和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诱杀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还对这些药剂及施药方法在玉米苗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定,用毒死蜱防治后,7天内使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玉米新叶会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9.
<正>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区新发生的害虫,各地往往误认为是地老虎为害。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将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因此,需加强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的监测,做好虫情预报或警报,指导农民适时防治,以减轻其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近期提出一种二点委夜蛾幼虫虫龄的测定方法。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我国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夏玉米田首次发现。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日益加重,因此应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幼虫的虫龄和龄期测定是害虫预测预报以及制定科学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研究人员通过测量二点委夜蛾幼虫头壳宽度、体长、体重,对幼虫虫龄的划分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测数据的频次分布  相似文献   

11.
<正>据黄淮海夏玉米区病虫测报网监测,今年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蛾量小于上年和大发生年份,未来气候条件总体不利,预计今年二点委夜蛾在安徽北部、河南和河北大部中等发生,黄淮海其他地区为偏轻发生,全国发生面积为1300万亩,幼虫为害高峰为7月上旬。一、河北、山东等主发区蛾量显著低于上年同期安徽、江苏、河南、山西、山东、河北等省6月上旬初进入一代成虫盛发期,盛发期比上年偏晚。平均累计诱蛾量,河北、安徽、江苏在500头左右,山东、河南分别约为250、150头,山西、天津  相似文献   

12.
徐林 《种业导刊》2012,(1):22-22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国内较少发生。201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首次在河南省开封市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  相似文献   

13.
2016—2019年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昆明菜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种群。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全年都发生危害,全年发生1~2个高峰期,斜纹夜蛾诱集虫量是甜菜夜蛾虫量的7.09~14.89倍。2016—2017年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都在5月下旬—10月中下旬;2018年发生高峰期在5月10日—7月31日和8月31日—9月10日;2019年全年虫量最少,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9月下旬。2016年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10月上旬;2017年发生高峰期在6月30日—8月31日和9月30日—11月30日;2018年发生高峰期在5月10日—7月31日、11月;2019年发生高峰期在4月30日—9月30日、11月。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在夏秋季,本研究可为昆明菜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绿色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种业导刊》2014,(3):9-10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植保系统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重发态势,明显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0.78亿公顷次,虫害发生0.57亿公顷次,病害发生0.21亿公顷次。其中,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和西南地区仍有重发的可能,玉米螟在东北、华北大部、黄淮局部偏重发生,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北部中等发生,大斑病在北方大部大流行风险高。  相似文献   

15.
<正>为准确掌握今年二点委夜蛾和东亚飞蝗等重大病虫在黄淮海等地区的发生情况和越冬基数,准确预测2012年发生趋势,11月21日~25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来自重点省份植保站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的专家赴山东泰安和东营、河北沧州和石家庄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植保总站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根据病虫基数、长期天气预报、作物长势及天敌等情况,并结合历史资料,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及会商,近日对2011年下半年全省主要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作出了预报:一、重大病虫二点委夜蛾:该虫是山东省玉米田上新发、突发重大害虫,据报道该虫产卵量可达数百粒,繁殖能力极强,目前田间龄期不整齐,已经出现成虫。6月底至8月下旬为持续为害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玉米二点委夜蛾虫害的发生频繁,且对玉米的种植造成极大危害,会使玉米减产,影响经济效益。介绍了玉米二点委夜蛾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为害状况、发生特点及生活习惯,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两方面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12月23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受河北省科技厅委托,组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郭予元院士为主任的专家鉴定委员会,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主要粮食作物新发生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中形成的"农业新害虫——二点委夜蛾暴发机制及治理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了鉴定,宣告二点委夜蛾在农田掀起的危害风浪将被科技人员研究出的防控技术所控制。据调查统计,2012年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面积1271.45万亩,并呈现出发生时间早、虫量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正>有读者来电问,我们这里玉米上有二点委夜蛾发生了,请问能用福戈防治吗?短信中所说的"福戈",应为先正达公司(电话:400-881-2568)氯虫苯甲酰胺与噻虫嗪的混配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其中的氯虫苯甲酰胺,对二点委夜蛾活性高,适期足量使用对二点委夜蛾有较好防效,并能兼治地老虎、蛴螬、苗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8.农业新害虫——二点委夜蛾暴发机制及治理研究与应用单位名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该项目立足于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带来的病虫害问题,首次发现二点委夜蛾这一重要农作物新害虫,并开展了系统研究。课题其创新点:首次发现二点委夜蛾为严重危害玉米的新害虫,对其为害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寄主范围、适宜生境、发育历期、生殖力、生活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