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茶园黑刺粉虱的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茶叶的主要害虫之一。不少茶农对该虫知之甚少,防治时不知从何下手,现将其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危害特征。茶黑刺粉虱为同翅目粉虱科害虫,成虫体小,橙黄色,前翅紫褐色,周围有7个白斑,喜栖息在茶芽梢叶背面,其他时间则多栖于丛间老叶背面。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叶、果实、嫩枝的  相似文献   

2.
<正>香樟,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其树姿优美,经济价值高,是一种良好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但近年来香樟黑刺粉虱的发生正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对香樟树的危害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应当引起一定的重视,并需要积极的进行防治。黑刺粉虱又称橘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在江苏地区,黑刺粉虱一般一年会发生4代。黑刺粉虱主要是会为害香樟树的当年生的春梢、夏梢和早  相似文献   

3.
<正>黑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又名橘刺粉虱、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等。除为害柑橘、橙、柚、沙田柚外,还为害葡萄、柿、梨、枇杷、龙眼、荔枝、杨梅、香蕉、苹果、栗等,在柑橘上主要为害当年生春梢、夏梢和早秋梢。一、为害特点成虫、若虫刺吸叶(图1)、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严重时,一叶可达数百头,虫体堆叠,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使柑橘树枝叶发黑,枝弱叶薄,开花少,产量低,果质劣。该虫近年为害呈上升趋势,成为果树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4.
黑刺粉虱 ,近几年已在全市茶园中普遍发生 ,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它传播快、危害重。以幼虫在叶片背面刺吸茶树汁液 ,其分泌物招引煤病发生 ,使茶树叶片正面乌黑 ,阻碍光合作用 ,导致芽叶稀瘦 ,树势衰弱 ,抗冻能力下降。为了减轻黑刺粉虱的危害 ,近年我们观测了其发生规律 ,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结果如下 :1 .发生规律根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 ,黑刺粉虱一年发生 4代。以卵或幼虫在叶背越冬 ,翌年 4月下旬 ,越冬代成虫大量羽化 ,1~ 3代成虫分别在 6月中、下旬 ,8月上、中旬 ,9月下旬盛发 ;盛卵期 5月中、下旬 ,7月中旬 ,8月中旬 ,1 0月上旬 …  相似文献   

5.
<正>为探讨棉花粉蚧的化学防治、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研人员近期采用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评价了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烯啶虫胺4种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显示,40mg/L噻虫嗪处理24和48小时后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死亡率:浸叶法为90.0%、98.8%,浸渍法为98.9%、100.0%,药膜法为85.8%、85.8%。应用浸叶法测得的4种杀虫剂对3龄若虫的相对毒力为噻虫嗪>啶虫脒>烯啶  相似文献   

6.
<正> 啶虫脒又名乙虫脒、吡虫清,是一种新型甲基乙酰胺类杀虫剂。1997~1999年,作者用3%啶虫脒乳油对为害柑桔的棉蚜、柑桔潜叶蛾和矢尖蚧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均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黄板、蓝板诱杀小贯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茶白粉虱、茶棍蓟马、茶黄蓟马。试验结果表明,诱虫板对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白粉虱、茶棍蓟马、茶黄蓟马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8. 08%、61. 57%、64. 63%、60. 93%和65. 12%,黄板对小贯小绿叶蝉和白粉虱诱杀效果较好,蓝板对黑刺粉虱、蓟马类诱杀效果明显,生产中建议黄板和蓝板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陈丽萍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4):186-189
为了研究信息素诱虫板对茶叶上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每667 m2安装放置20片信息素诱虫板,每2天调查一次虫口数量,计算校正防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信息素诱虫板对茶叶黑刺粉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安装信息素诱虫板20天后处理区平均虫口密度从923头/50片叶降到190头/50片叶,防治效果逐渐增加,校正防效达78.9%,20~30天仍保持较高的防治效果。黑刺粉虱信息素诱虫板的持效期可长达1个月。  相似文献   

9.
<正>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常遇到农药选用问题,正确选择病虫害防治药物,可以减少农药的喷施次数,提高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降低农药对蔬菜的污染程度,提高蔬菜的安全系数。一、蔬菜虫害首选药物1.鳞翅目害虫:应首选喷用灭幼脲、氟虫腈、茚虫威,其中对烟粉虱可喷用啶虫脒混噻嗪酮。  相似文献   

10.
唐晓波 《贵州茶叶》2005,33(3):15-15,17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主要分布在江苏、四川、浙江、福建、贵州、云南等省。以幼虫定居老叶背面刺吸危害茶树,幼虫、成虫均可排泄“蜜露”,滴于叶部背面,招致煤病孳生,阻碍茶树光合作用,严重时致使茶树中下部叶片一片漆黑,树势衰退,芽叶稀瘦,甚至枝叶枯竭。除茶树外,还危害油菜、山茶、柑桔、樟、榆等林木。我省西南和中部地区虫害较严重,为了能积极有效的进行防治,现将黑刺粉属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药剂混配对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杀毒力,LC50为0.9877 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质量比1:1混配也显示了较突出的触杀效果,LC50为1.2145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成虫有较好的防效,10天内防效均在80%以上,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若虫也显示了较好的防效,10天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从10月份开始,柑橘生产进入采摘期,橘农忙于柑橘的采收工作。笔者近日下乡调查,发现一些地方橘园出现了黑刺粉虱,严重危害果实,果皮颜色变黑,外观受到影响,甚至一部分果实已失去商品价植,橘农望而兴叹。有的橘农已开展化学防治,但因该虫是一种具有地域性发生特点的柑橘害虫,并向周边扩散,一家一户单独防治收效甚微,因为未防治地区的黑刺粉虱很易再向其他橘园传入,因此虽一家积极防治,但因周边防治不力,同样遭致该虫的危害,劳而无功。因此,笔者认为应以村、组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用药,这样才能收到群防群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螺虫乙酯是一种新型季酮酸类杀虫剂,是一种具有在木质部和韧皮部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杀虫剂,在植株内可进行上下传导,高效广谱,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可以应用的主要作物包括棉花、大豆、柑橘、热带果树、坚果、葡萄、土豆和蔬菜等。通过抑制昆虫脂类合成,达到杀虫效果。据了解,螺虫乙酯对有壳的害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幼虫期施药,可降低雌成虫的产卵率,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防治时间长达8周。2008年,螺虫乙酯在美国、加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培营养液施药的方法,评价氟啶虫酰胺在玉米植株内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对玉米蚜虫的活性效果。结果表明,根部吸收氟啶虫酰胺后,玉米地上部氟啶虫酰胺积累量于药后4~8d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根部氟啶虫酰胺持留量在药后1~2d逐渐增加,2~32d相对稳定;从对玉米蚜虫的活性效果来看,氟啶虫酰胺各浓度药后1d即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在23.33%~38.22%,蚜虫蜜露分泌数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氟啶虫酰胺对蚜虫防治效果逐渐增高,处理后16d,氟啶虫酰胺31.25和125.00mg/L处理的防效分别达88.60%和99.49%,蜜露抑制率分别达96.70%和99.95%,蚜虫蜜露分泌数随着药液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蚜虫蜜露抑制率高于相同时间和相同浓度下的虫口防治效果。因此,氟啶虫酰胺可通过玉米地下部处理防治蚜虫。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我们选用45%晶体石硫合剂进行了防治茶黑刺粉虱的药效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田间进行,设45%晶体石硫合剂,使用浓度为波美0.5度,每0.067hm'用量2009,40%乐果乳剂2000倍(对照农药)和空白对照。喷药工具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药时将茶树上部叶片正反面喷湿。每0.067hm'喷药液量约50Kg。喷药前及喷药后7d,15d,25d调查虫口量,结果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2结果与分析试验证明,45%晶体石硫合剂防治茶黑刺粉虱效果显著。喷药后7d调查虫口死亡率92.4%,防治效果91.9%,与乐果2000倍虫…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22%氟啶虫胺睛悬浮剂,登记用于水稻喷霉防治飞虱,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50~75克。该药作用机理独特,适期足量施用对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等害虫有良好防效。据有关资料,氟啶虫胺睛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即作用于烟碱类乙酰胆碱受体独特的结合位点而发挥杀虫功能,具触杀和胃毒作用。药物可经叶、茎、根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在体内传导。适用于防治棉盲蝽、蚜虫、粉虱、飞  相似文献   

17.
<正>有读者来电: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杀虫剂特福力22%悬浮剂和可立施50%水分散粒剂,其有效成分是什么,主要防治什么害虫,每亩用量多少,防治效果怎么样?上述两个产品的有效成分都是氟啶虫胺腈。特福力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飞虱、柑橘树矢尖蚧、黄瓜烟粉虱,防治水稻飞虱、黄瓜烟粉虱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50~75克,折合每亩用纯药3.33~5克,约合每亩用制剂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防治稻飞虱的新型农药,选用烯啶虫胺5%超低容量液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烯啶虫胺5%超低容量液剂100~300ml/667m~2对水稻白背飞虱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药后1d的防效为61.91%~76.84%,药后7d,防效持续上升,为74.61%~89.52%;300ml/667m~2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烯啶虫胺10%水剂100m L/667m2处理的防效相当,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刺粉虱于80年代初在临沂县始见发生。本文在研究分析了密矮“区田”茶园推广、综合防治措施不力、越冬基数大,虫源中心多及防治时间不统一等原因的基础上,概述了其全年发生过程。在防治上,提出了以越冬代防治为重点,盛发期防治和农业防治为辅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防治秋豇豆白粉虱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豇豆白粉虱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化学农药呋虫胺、啶虫脒和吡蚜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豇豆温室白粉虱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豇豆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每公顷用1.8%阿维菌素EC 375 g、20%呋虫胺SP(护瑞)600 g、5%啶虫脒WP 600 g、25%吡蚜酮WP 600 g(对照药剂),5~8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药后7、14、20天,防治效果分别达90.9%、97.0%、88.0%、93.9%,97.4%、92.1%、84.2%、89.4%和95.6%、86.7%、82.2%、84.5%,且药后7天呋虫胺与阿维菌素和吡蚜酮,极显著高于啶虫脒,阿维菌素与啶虫脒和吡蚜酮之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天,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和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啶虫脒,呋虫胺与吡蚜酮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啶虫脒;药后20天,阿维菌素极显著高于呋虫胺、啶虫脒和吡蚜酮,呋虫胺与啶虫脒和吡蚜酮差异不显著。同时,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在药后7天,防效稍低于化学农药呋虫胺,药后14天,防效高于呋虫胺,药后20天,防效极显著高于呋虫胺。这4种药剂尤其是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不仅可以作为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