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优质高产薏2006489的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优质高产薏仁米新品种薏2006489在贵州高海拔地区产量与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9.2826+0.7427X1+0.981 0X2+0.648 1X3+0.5X1X2-0.1X1X3+0.075X2X3-1.192X12-0.159 6X22-0.408 8X32;确立了优质高产新品种薏2006489在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合理的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播种时期是4月22日,密度为8500株/667 m2,施氮量为23 kg/667 m2。在这一组合措施下,可获得406.94 kg/667 m2的最高产量。各因素对优质高产新品种薏2006489产量的影响是种植密度>播种时期>施肥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大穗型异源2号小麦在雅安生态条件下,播种期、密度、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作用及其影响,建立了最佳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小按顺序依次为:播期>施氮量>密度,并得出大于5250kg/hm2产量的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地区“异源2号”小麦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 ,采用 3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大穗型新品系“异源 2号”小麦播种期、密度、施氮量及其他因素对小麦产量的作用及其影响 ,建立了最佳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3种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小并按顺序依次为 :播期 >密度 >施氮量 ;施氮量 >施磷量 >密度。并得出高于 5 2 5 0、6 0 0 0、75 0 0kg/hm2 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4.
黄粉虫人工饲料优化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分别建立了以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为目标函数的四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藻粉(X4)与麦麸(X1)是影响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的主要因素,并且分析了葡萄糖(X2)及藻粉(X4)之间交互作用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通过模型优化,提出了获得较高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的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5.
张秋华  张亚丽  张敏  梁运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50-15252
[目的]优化固态发酵提高杂粕蛋白含量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酵母茵发酵杂粕建立了菌体蛋白饲料产量与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各因素对Y值的效应关系。[结果]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寻优,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8.64%,发酵时间31.1h,在此条件下,验证发酵杂粕的菌体蛋白含量为56.75%。[结论]该研究为提高饲料的蛋白营养品质和利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紫肉参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及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种栽量、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紫肉参薯产量的影响及关系,为其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栽培因素对紫肉参薯产量影响大小为种栽用量>种植密度>施肥量,且种栽用量与种植密度有明显的交互效应;在种栽量为67.60~76.80 g/株、种植密度为22 110~23 760株/hm2、施肥量为1386~1578 kg/hm2的条件下可获得28 000 kg/hm2以上高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液固比、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对马尾松松针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及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在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提取过程中,液固比是影响马尾松松针挥发油提取得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提取时间,最后是浸泡时间。正交试验表明,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固比9∶1、提取时间3h、浸泡时间7h,优选所得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自由基的累积会造成体内各种大分子的损伤并引起各种疾病,天然抗氧化物质可清除生物体内有害自由基,能够减缓氧化反应而具有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抗衰老等作用,因此从自然界中筛选、开发和利用安全的天然抗氧化剂并在常见的饮食载体中进行添加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方法]以人们日常食用的面包为载体,首先在其制作过程中添...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采种、苗圃选择、播种育苗、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马尾松各个时期的栽培管理要点、技术难点和主攻方向,以期为马尾松栽培技术体系的完善提供资料参考,为进一步提高马尾松的成活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玉米品种新科19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新科19产量影响最大;当密度60 000株/hm2、播期6月5日、施氮量45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13 283.53 kg/h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大田苗切根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福建省浦城县水南李梅进行的马尾松大田苗切根培育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切根培育的苗木,其侧须根总长度、条数、根系鲜重、根茎比等均比未切根对照的增加近一倍,差异极显著,菌根感染率也较高,主根长度却仅为未切根培育的1/4.切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径粗生长,降低高茎比,促进根系发达,降低冠根比,达到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纸浆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10年来马尾松纸浆林基地建设、良种选育和培育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总结马尾松纸浆林基地建设和研究的基础上,就培育目标、优良遗传型选育、推广和应用、立地选择、造林密度、主伐期确定、中幼林施肥、混交林营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失误进行仔细剖析,提出相应对策,为制浆造纸业“第一车间”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充脂材制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尾松充脂材化学组成,纤维形态的变化,以及制浆造纸的可行性。为充脂材在造纸工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芽苗截根移栽菌根化容器育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建宁县林业苗圃进行的马尾松芽苗截根移栽菌根化容器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能明显抑制主根生长、促进侧须根发达、提高菌根化率、形成旺盛根团,达到培育马尾松优质壮苗的目的.芽苗截根移栽人工接种苗根真菌培育的马尾松容器苗与种子接菌、幼苗接菌培育的差异十分显著,苗高增加14%~20%、主根缩短40%、地径增大10%、侧须根增多100%~147%、侧根鲜重提高60%~71%、侧根菌根化率高29%~42%、苗木菌根化率大9%~17%、人工接种菌根指数提高15%~29%.同时与芽苗截根移栽不接菌对照的也存在显著差异,苗高增加6.2%、地经增大9%、侧根数增多51.7%、侧根鲜重增加26.3%、侧根菌根化率提高3.2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MWS系统。系统软件应用dBASEⅢ语言,以中文菜单人机对话形式编写而成。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复盖技术,共分为五个功能模块:(1)数据维护;(2)代码查询,(3)组合检索;(4)单项检索;(5)用户初始化等。整个系统共由20余个程序组成。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检索功能,可迅速查找所需要的文献题录,比常规人工检索提高效率50~100倍。在此基础上,可以按我省各主要造林树种逐一建立起专题数据库,并形成主要造林树种文献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与黑松种源核型和模糊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与黑松种间和种源间的核型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了这两种松树及它们种源的核型变异情况、进化途径,为马尾松与黑松的细胞学分类、遗传育种及系统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福建北部马尾松群落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福建北部的马尾松林分布广,马尾松又是次生演替的先锋树种。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马尾松群落生态位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群落类型、不同海拔分布替代多维生态因子变化,调查样方替代资源位,以此计测群落各层主要种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研究表明:通过定量的生态位分析,结果与自然规律相符合,有一定适用性,能作为进一步研究福建北部马尾松群落稳定性、演替、空间分布格局的理论基础,并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马尾松树皮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探讨了用全树皮制胶的配方与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全树皮胶加入35%的增强树脂,可以制造室外型胶合板,其胶合强度达到了国家GB 1349—78或GB 9846.4—88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飞播马尾松林间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选锋树种,尤以飞播造林分布广面积大。从飞播马尾林的间伐试验中优选出4种间伐强度的间伐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各种间伐模式对保留木生长、林木自然稀疏以及林土土壤的影响,为类似地区提出了飞播马尾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间伐方法。  相似文献   

20.
红松容器苗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红松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低等林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于1992年开始进行红松塑料大棚工厂化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草炭土+腐殖土、腐殖土+马粪、草炭土+马粪配制的三种营养基质,最有利于红松幼苗的生长;培育红松容器苗不仅需要施用大量的N、P、K肥料,而且还需要补充Fe、Cu、Mo、B、Zn和维生素B1等微量元素;塑料大棚可提高温、湿度,提前和延长了幼苗生长期,2年生即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