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县位于长江入海口北侧,东、北两面环海.全县集体耕地平均每人不到一亩.夏季主要种粮食,秋季半粮半棉.从1964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粮棉产量年年超《纲要》.十一年来粮食平均亩产1028斤,皮棉平均亩产134斤.去年,在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下,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出现了新的局面.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联系实际,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  相似文献   

2.
我们地区广大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夺得了粮棉生产持续双丰收。十年来,粮食总产平均每年递增3.2%;290万亩棉田,平均亩产108.9斤,比学大寨前的十年平均亩产增长1.37倍。1974年,棉花亩产122.6斤,总产355万多担,比1963年增长近1倍。有8个生产大队和190个生产队平均亩产超过200斤。这些典型的出现,揭示了棉花的巨大增产潜力,展现了我们地区棉花生产新跃进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们群策大队,地处黄海之滨,平均每人1.1亩地.过去,我们这里的生产条件很差,地瘦盐碱重,粮棉产量低.1965年,粮食年亩产只有531斤,棉花亩产皮棉只有64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根本学大寨,大批修正主义,大斗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认真贯彻农业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产量逐年提高.1970年,我们又从改革耕作制度着手,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了半粮半棉的“二夹二”种植方式.五年来,“二失二”的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4.
志良公社十二大队第九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认真运用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粮棉生产连年丰收。自1966年以来,在粮食亩产连续超千斤的同时,皮棉单产一直稳定在200斤左右。1972年全队36亩粮田,亩产1200斤;47亩棉田,亩产皮棉192.5斤。 他们在长期的棉花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现介绍他们争“三苗”、夺“三桃”、保丰收的经验。 精管细培争“三苗”  相似文献   

5.
我县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批修整风为纲,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战胜了低温、阴雨、病虫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夺得了1972年粮棉生产的好收成。全县粮食亩产1091斤;58万亩棉花,亩产皮棉130.6斤,总产75.7万多担,比1971年增产一成。  相似文献   

6.
我县有三十一个社镇,三百八十九个大队,一千九百六十三个生产队,十万零二千农户,四十七万农业人口,一百六十万亩集体耕地。地势是南部低洼易涝,中部平原,北部丘陵易旱,文化大革命前,因抗御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能力低,粮棉产量不高不稳,粮食亩产徘徊在二、三百斤上下,棉花亩产三、四十斤。  相似文献   

7.
我们华容县地处湘北平原,北倚长江,南靠洞庭湖,素称“鱼米之乡”。全县53万农业人口,58万亩水田,15万亩旱地,主产稻谷、棉花。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农业生产发展微慢。到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只有32,000万斤,平均亩产530斤。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全县各级党组织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带领广大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  相似文献   

8.
我们大队位于如皋东北南凌河畔,土质较差,大部分是盐碱地、沙码儿土。历史上粮棉产量水平较低。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来,狠抓了农田基本建设,1976年粮食单产突破千斤,棉花亩产146.2斤。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兴公社金星大队广大干群,破常规,创新路,从1973年开始,大搞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夺得了粮棉双高产.粮食亩产1973年为1325斤,1974、1975年过双纲;皮棉亩产1973年为186.2斤,1974年为202.5斤,1975年达到232斤.三年的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三麦高产.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麦田不留空幅,全部种散播麦,每亩可增加30—40%的麦子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0.
我区地处江汉平原,是个人多田少的集中产棉地区,常年种植棉花面积78万亩,实行棉麦两熟制。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夺取了1976年农业生产全面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达到9.3亿斤,比1975年增产近1亿斤;棉花总产突破1亿斤,亩产皮棉129  相似文献   

11.
1976年我区各级组织和广大干群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抵制和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认真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扬大寨精神,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战胜了低温、干旱、病虫、霜冻等自然灾害,夺得了粮棉双丰收。胜利完成了地委1972年提出的“二超一大”(粮、棉超《纲要》,多种经营大发展)的战斗任务。全区粮食总产比1975年增产两亿斤,第一年跨过了《纲要》;棉花连续两年超过了《纲要》,亩产皮棉达103斤。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沂蒙山区,这里山连山,峪套峪,土地瘠薄,水源较缺。植棉历史较长,过去棉花产量长期较低。解放初期,全县棉花平均单产仅11斤,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决抵制“四人帮”干扰破坏,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同时,狠抓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改革,认真试验,大力推行棉花小棵密植,使我县棉花生产发生很大变化,产量不断提高。全县6万亩棉花,亩产皮棉在40斤的基础上,1975年一跃跨过《纲要》,1976年,在严重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仓集大队是一个农村的小集镇大队,全大队11个生产队,4400口人,耕地面积3400亩,其中种粮食1400亩,棉花1800亩,还有桑果菜园200亩.平均每人不到八分地.解放初期,我们这里粮食单产只有百十斤,皮棉亩产只有十几斤.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对盐碱薄地进行了综合治理,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我们认真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以阶级斗争为纲,猛促农业生产,大搞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14.
我们新潮九队以粮棉夹种为主,现有集体耕地382亩,其中棉田260亩,粮田110亩,果园12亩.1964年“农业学大寨”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改革耕作制度,推广早三熟,探索新的增产途径.去年粮食总产31万多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按实播面积计算夏熟单产805斤,秋粮单产1009斤,年单产1814斤.旱三熟实种面积53.5亩,年单产2033斤,其中第一熟麦子单  相似文献   

15.
锦西县钢屯公社钢西三队,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一九七○年,种了一亩五分八厘地米大麦复种“一一九”高粱试验田,亩产粮食一千零一十一斤三两(米大麦亩产五百斤,“一一九”亩产五百一十一斤三两),为增产粮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在积极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针对灭螺新村土质差、碱地多的具体情况,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油菜和黄花草夹(混)种.1973年1000亩油草夹作(折实油菜面积500亩),收获油菜籽11万斤,平均亩产220斤;1974年70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50亩),收获油菜籽8.5万斤,平均亩产243斤;今年75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75亩),收获油菜籽9.35万斤,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双沟公社孟圩大队的棉花专业队和科研小组人员,在公社党委、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大干社会主义农业,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搞棉花丰产试验.1973年3.08亩丰产试验田,亩产皮棉311.5斤;1974年3.15亩试验田,亩产皮棉322.04斤;1975年在连续  相似文献   

18.
锦西县钢屯公社钢西十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一九七○年,他们在棉花生产上大面积试用矮壮素,获得了显著增产效果。全队三十三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一十七斤。  相似文献   

19.
我县地处予东平原,全县40万人,80万亩耕地,主产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等农作物。文化大革命前,粮食亩产仅200多斤,棉花亩产30—40斤,产量低而不稳。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以四级农科组织为骨干,建立了科技情报网,紧密结合生产和科研,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开展情报交流活动,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性的科研活动广泛深入,促进了全县农业生  相似文献   

20.
我社土质较差,盐碱地占60%,狗干淤占10%.1975年,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棉作物的同时,第一次试种了5000亩油菜,平均单产80斤.今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广大干群抓革命,促生产,7300亩油菜(其中单作5100亩,套作2200亩),平均亩产上升到100.9斤,并出现了一批高产大队、生产队.邦埝大队500亩油菜,平均单产251斤.小凡生产队70.2亩油菜,平均单产348.6斤,其中10亩高产田,单产达514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