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2018年新疆棉花主要病虫害前期发生情况,结合气候条件等因素,预测了2018年棉花主要病虫害中后期总体发生趋势,为及时做好新疆棉花病虫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佳禾早占”是厦门大学生物学系水稻育种组于1989年用[(E94×大粒种)FS×713)×外引30(成熟花粉经r一射线9.3Gy辐照)复合杂交,经多代系统选择,于1996年早季从800多个株系中筛选出米质可与晚米媲美的优质早稻新品种。一、主要特征特性1·产量表现:一般6~6.75t/hm’,ig96年晚季在集美厦大农场试种1.3亩,在单本插的情况下,经厦门市科委组织专家现场实割验收平均每公顷7.125t。1997年参加福建省早季品种区试,平均每公顷5.933t;并在省早季品种区试总结会议上,推荐参加全省示范。同年早季参加厦门市早季水稻11个点区试平…  相似文献   

3.
三明稻区是福建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在26.7万hm2以上。2012年早春气温总体偏高,全年雨季早、雨水多,水稻两迁害虫仍然发生较重,近年为害突出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仅零星发生。介绍了2012年三明稻区各种水稻病虫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1年福建省"虫口夺粮"保丰收实施方案》。据了解,2021年福建省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等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对粮食稳产增产将造成直接威胁。根据品种布局、栽培条件、气候因素、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等综合分析,预计2021年全省水稻、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趋势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2010年三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在单季稻田发生较重;由稻飞虱为害传毒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两种水稻病毒病在三明市单季稻、连晚和烟后稻上暴发成灾.提出监测稻飞虱迁入峰,采取"治虱防病"尤其是秧苗期治稻飞虱防病,能有效减轻水稻病毒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西省都昌县2009年棉花主要病虫发生实况和部分害虫冬后基数,结合2010年天气展望,品种布局,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及参考历史资料进行赣北都昌县2010年棉花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分析的预测,为赣北棉区2010年防治棉花病虫害提供参考。经分析预计江西省都昌县2010年棉花主要病虫害呈中等或偏重发生态势。  相似文献   

7.
新疆兵团棉花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新疆兵团植棉垦区棉花病虫害前期发生特点,结合棉花品种布局、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了2012年兵团棉花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加强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病虫害防控的指导,总结了近期会商预测的2022年棉花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其依据。综合分析2021年秋季棉花病虫害越冬基数、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种植结构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预计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主要病虫害整体中等发生,局地偏重发生,累计发生165.33万公顷次。其中:虫害发生130.66万公顷次,病害发生34.67万公顷次;棉花蚜虫、棉叶螨、棉蓟马中等偏重发生,棉花蚜虫在局地有重发趋势;棉铃虫、棉盲蝽偏轻发生;苗期病害局地中等发生;黄萎病中等发生,局地偏重发生;枯萎病中等偏轻发生。  相似文献   

9.
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叠加趋势模型分析三明市1993-2007年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周期,结果表明:森林病害、虫害暴发周期分别为5、6年;并应用灰色灾变模型对其分别建立发生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有效,通过回测表明,模拟结果与三明市病虫害实际发生周期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与新近入侵的森林病虫害有关。同时采用GM(G,M)模型分别预测了马尾松毛虫等8种重要病虫害的暴发周期;同时对该市8种重要病虫害的发生面积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仅竹笋象、板栗疫病和松针褐斑病等3个模型可靠,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其它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模型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提高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两优3773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52S×R173杂交配制而成,属中籼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09)。2008年上杭县晚季试种,表现丰产性好。2010年晚季在福建省现代农业(优质稻)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示范区——庐丰乡中坊村建立33.3hm^2两优3773丰产示范片.2010年10月29日通过市县专家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达667.66kg.米质达到部颁二等优质稻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11.
优质稻新品种江优明6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优明62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99A不育系与明恢62恢复系配制而成的优质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特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育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品种来源于龙特甫A/航1号),属基本营养型,作双季晚种植品种.200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江市2004年晚季引进试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突出,丰产性好,具有较大的推广前途.2005年晚季晋江市继续引进扩大示范面积.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主要感染稻麦、玉米及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此病于 60年代中后期在我县及浙江各县市流行 ,此后一直消声匿迹 ,发生很轻。 1 997年开始 ,我县晚稻上此病突然再度暴发流行 ,发生面积达 9个乡镇 2 0 0 0多 hm2 。 1 998年扩大到 1 5个乡镇 40 0 0多 hm2 ,严重发病田块 ,几乎毁耕。针对矮缩病暴发流行 ,我们积极开展调查试验 ,调整防治策略 ,到 1 999年晚稻 ,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现将有关发生与防治情况作一总结 ,以供共同探讨 :一、黑条矮缩病的发生1 .水稻品种抗病性调查根据调查…  相似文献   

14.
Ⅱ优907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0与明恢907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9-2010年引进长汀县种植,介绍了Ⅱ优907在长汀县的种植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多系1号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于1994年早季用龙特甫A(不育系)与多系1号(恢复系)配组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1995~1996年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试种示范10多公顷,表现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米质优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在8.25~9.0t,高者达9.75t以上,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10%左右。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性好,增产潜力大,是漳州市早、中、晚兼用型的杂交水稻优良新组合。一、产量特优多系1号在漳州地区作早、中、晚稻种植,每公顷产量在8.25~9.0t。1995年参加福建省晚季…  相似文献   

16.
新罗区水稻烂秧原因剖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文章针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10年春季的气候特点,对早、中稻发生烂秧的起因、类型进行剖析,提出了从浸种、催芽、播种、秧地、管水、施肥等一整套综合防治措施。1新罗区水稻田的地理分布和2010年早季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20个中熟晚粳和14个迟熟晚粳为材料,以5个当地代表性的杂交籼稻品种为对照(CK),在江西省上高县研究了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株型及稻米品质等指标的差异,以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粳稻产量均极显著高于CK,其中,中熟晚粳增产16.93%,晚熟晚粳增产13.10%;两种类型粳稻品种均能安全成熟,全生育期均显著长于籼稻,对温光资源的利用较充分,粳稻品种在生长中后期株型结构合理,抗倒性强,稻米加工品质较优。综上表明,引种粳稻品种可显著提高江西双季晚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因此,针对江西双季晚稻"合理接茬、安全成熟、轻简化栽培及对遭受自然灾害发生风险更小"的要求,推荐了5个偏早熟的中熟晚粳和3个迟熟晚粳品种,供因地制宜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越冬基数、气候条件等因素,预测了2021年棉花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及时做好新疆棉花病虫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4--201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134个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分析福建省中、晚籼杂交稻品种的品质现状。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几年新育成并审定的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中,中、晚熟审定品种数量相当,品质相近。在主要品质性状中,有近97%的品种整精米率指标能够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但垩白度高仍然是导致福建省稻米优质米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分析总结几年来海南省昌江县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