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稻及超级杂交稻再生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再生稻是一种特殊的水稻种植制度下的稻作类型。综述了再生稻及超级杂交稻再生利用研究进展。如何利用超级杂交稻 再生稻的种植方式,充分发挥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潜力,进一步增加产量,是超级杂交稻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省永州地区温、光、水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水稻种植区推广再生稻模式,可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种粮效益。介绍了永州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和再生稻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成效,分析了再生稻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对进一步发展再生稻高效生产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种植再生稻是闽北山区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充分利用山区光照、气候条件,推广种植再生稻有利于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文章根据资料和实践介绍了再生稻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2011,(1):70-70
2010年12月26~28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度工作总结和考评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尤溪县引进杂交稻新组合“D70 2优多系 1号”进行的再生稻高产栽培 ,近日通过专家验收表明 ,其产量超过国家超级杂交水稻验收指标。这一新组合品种“米质优 ,具有再生高产潜力”。该品种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 2A”不育系与“多系 1号”父本杂交的中、晚稻杂交稻新组合。 1996年 ,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与福建种子总站合作引进 ,进行超高产制种及超级再生稻研究后 ,经过两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 ,今年在尤溪县梅仙、坂面等 6个乡镇示范推广栽培530多公顷。超级杂交稻是农业部提出的中国高产水稻计划中的主要内容 ,其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守聪 《中国稻米》2021,27(4):101-103
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稻主产区,在黑龙江省乃至国家水稻生产中作用和地位显著,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本文综述了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对策,为“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机收再生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保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中国作物生产面临的两大挑战,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挑战的严峻性。构建机械化和轻简化的新型水稻集约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是转型期水稻栽培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再生稻模式作为一种古老的种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品质优和增产增效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机收再生稻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历程,总结了机收再生稻技术在品种选育、肥水管理、留桩高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机收再生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稻米》2012,(5):14-14
8月28日-30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承办的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红莲型杂交稻现场考察会在武汉举行。湖北省人民政府赵斌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工程院朱英国院士、颜龙安院士、陈温福院士,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廖西元副局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组长程式华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到会指导。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绿豆产业现状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峰 《杂粮作物》2010,30(2):151-153
为了明确今后绿豆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面对产区,对黑龙江省绿豆生产的产业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并掌握了黑龙江省绿豆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整理出制约黑龙江省绿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Y两优1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再生力较强,适宜作“一季稻—再生稻”栽培。介绍了该组合在湘中双峰县作“一季稻—再生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12.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对于提高种田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成本高的发展瓶颈,加快再生稻在南方稻区的推广,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机收再生稻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再生稻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试验是新品种审定与推广的基础和前提,是为现代水稻产业筛选提供良种的重要载体。在全国推进产业兴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背景下,调优构建符合武陵山区绿色高质量水稻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很有必要。本文阐述了武陵山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品种试验的发展思路,以期为加快推进该地区绿色优质水稻产业兴旺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4.
朱凡 《中国稻米》2019,(4):83-87
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是当前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天津市水稻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品牌不断衰落等问题,必须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水稻产业链中各关键环节(育种、种植、贮藏、加工、价值沟通、市场营运等)进行融合。本文阐述了天津市水稻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种植布局、主导模式、价值模式;分析了水稻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国内外水稻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得出了天津市水稻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要走产业融合之路,并从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布局、发展活力等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简化种植对于稳定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对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双改单"稻区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水稻主要轻简栽培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南方推广的主要水稻轻简技术的优劣性,结合相关试验、示范情况,集成适合福建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免耕抛秧技术、有耕直播技术等水稻轻简栽培主推技术,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落实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计划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发挥产业技术体系特色和优势,形成一套体现福建省现代农业优质高效特色的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1月14日,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福州召开2020年度项目启动会。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及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体系的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上一轮体系首席专家、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郑家团研究员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黄庭旭首席专家主持。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是一种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种植模式,对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保障国家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机收再生稻模式在我国南方稻区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hm2,周年产量可达到15 t/hm2。但是再生稻头季机收环节造成的再生季产量和加工品质下降,限制了机收再生稻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并总结了机收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机收再生稻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腋芽萌发能力对再生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能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一种两收,能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增加水稻总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再生季有效穗数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重要因子,而有效穗数取决于再生芽萌发能力。提高再生稻腋芽萌发能力对提高再生季水稻产量有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再生稻发展现状,综述了腋芽萌发能力和其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腋芽能力的技术措施等,并提出了未来加强再生稻腋芽萌发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 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