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对2008年10月在广州发现的野生一枝黄花属植物进行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植物形态特征与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完全吻合,分子鉴定结果表明ITS区段序列同源性也达到100%,因此确定该一枝黄花属植物为外来危险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并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广州本地种一枝黄花(S.decurrens Lour.)在形态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一枝黄花在加拿大发生状况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春友  强胜 《植物检疫》2008,22(2):123-125
通过对加拿大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安大略(Ontario)、魁北克(Quebec)3省南部地区野外考查,发现上述地区菊科一枝黄花属有4个种分布,分别是狭叶一枝黄花(Solidago graminifolia)、巨大一枝黄花(S.gigantean)、粗糙一枝黄花(S.altissima)和加拿大一枝黄花(S.canadensis)。但不同种类分布区域明显不同,其中巨大一枝黄花在萨斯喀彻温省许多生境中极常见,狭叶一枝黄花有分布但极少见,粗糙一枝黄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未查见;在安大略、魁北克两省粗糙一枝黄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是许多生境中的优势种,未查见狭叶一枝黄花和巨大一枝黄花。考查过程中还发现,当地制约一枝黄花种群发展的因素主要有3个:气候、生物和耕作。  相似文献   

3.
杭州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调查及防除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09年连续对浙江省杭州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主要分布于开发区大面积抛荒地、公路铁路沿线地区,农田、果园等有零星发生。随着各方面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几年杭州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面积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防除春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最佳除草剂及其剂量,于2018年4月19-21日在湖南省长沙县郭公渡加拿大一枝黄花集中暴发地,选用2017年7月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试验中效果最佳的4种典型内吸性除草剂、1种触杀性除草剂和3种助剂开展了春季加拿大一枝黄花化学防除试验。结果表明,41%草甘膦异丙铵盐AS 1756.50 g/hm 2、25%环嗪酮SL 1718.50 g/hm 2、41%草甘膦异丙铵盐AS 769.20 g/hm 2+农用有机硅增效剂600.00 g/hm 2、25%环嗪酮SL 1407.25 g/hm 2+农用有机硅增效剂600.00 g/hm 2、25%环嗪酮SL 1407.25 g/hm 2+乙基化和甲基化植物油1800.00 g/hm 2、41%草甘膦异丙铵盐AS 2743.50 g/hm 2+48%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EC 3000.96 g/hm 2和20%氯氟吡氧乙酸EC 150.00 g/hm 2+20%草铵膦AS 1049.40 g/hm 27组药剂处理对春季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效最佳,且用药量少。施药后30 d,试验小区内植株均出现根腐株,防效均达到100%,地上和地下鲜重防效分别达到78%、68%以上。这7组药剂组合可作为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的典型药剂进行推广。与2017年夏季我们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学药剂筛选结果相比,不仅提高了防效,还减少了用药量加拿大一枝黄花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为春季。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恶性外来入侵杂草,近年来对华东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宁波市从2005年起建立了10余个监测与防控示范区,从化学防治、人工和机械防除、压缩生存空间以及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加工成饲料、成型燃料、食用菌替代基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总结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综合防治及利用对策,从而有效遏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6.
2009~2013年连续5年对杭州地区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动态调查。调查发现,杭州11个区、县(市)均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总体呈零星轻发生状态。随着各方面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几年杭州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面积逐年减少。针对该杂草在杭州地区的发生特点,我们就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严重威胁本土生态平衡,被湖北省列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本文概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情况及危害性,结合其在鄂西北地区造成的环境生态风险,提出了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策略,为鄂西北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是我国重要外来入侵植物,给我国生态、农业造成严重危害。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同属种形态特征相近,种间容易杂交形成复合群,难以准确鉴定,不能及时、有效开展防控工作。该文通过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同属种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比较研究,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与近似种可区分的关键形态特征。并根据该特征,确定采自我国宁夏隆德县的样品为加拿大一枝黄花。这是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次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对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高效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防治方法。【方法】以入侵至江西省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为试验材料,选用2个物理处理、8个化学处理防治措施,每个措施4个生物学重复,处理前调查样方中加拿大一枝黄花总株数、株高,处理后通过设定样方考查每个防治处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死亡株数、株高、校正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结果】物理处理中,刈割+翻耕+碎土处理15~60d后,进贤、九江两处试验地加拿大一枝黄花再生植株的平均密度(15.33株/m2和21.00株/m2)均极显著远小于刈割处理(204.33株/m2和85.33株/m2)。化学处理中,30%草甘膦异丙胺盐+75%甲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和21%氨氯吡啶酸能够有效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处理60 d后,进贤、九江两处试验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死亡率达到100%,且没有再生苗;校正株防效均达到100%,地上与地下鲜重防效分别在63%、70%以上;根部的根状茎及营养细根均坏死、萎缩腐烂;处理一年后仍没有加拿大一枝黄花再生,且21%氨氯吡啶酸对环境的毒副作用更小。而其它6组药剂均不能彻底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处理60 d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死亡率未能达到...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与本地菌根植物和非菌根植物种间竞争格局的调控作用,采用温室盆栽试验,通过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根内球囊霉G. intraradices(GI)及其混合菌种(GM+GI)3种处理,分析AM真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地菌根植物玉米Zea mays和非菌根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种间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均显著提高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玉米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侵染率为13.720%~50.015%,且前者的菌根侵染率明显高于后者。单独种植时,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尤其是接种混合菌种显著提高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叶片数和总干重。在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玉米混合种植时,与单独种植相比,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叶片数、根长和总干重均较低;同时,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相对竞争强度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相对竞争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油菜混合种植时,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则显著提高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叶片数、净光合速率和总干重;同时,接种AM真菌促进了入侵种的竞争优势而抑制了非菌根植物油菜的生长。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地种的竞争格局受到与之混生物种的菌根依赖性强度以及AM真菌的种类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是近年传入我国的重要害虫。据广东(广州)、云南(昆明)和江西各地采的寄生蜂标本鉴定,主要有潜蝇茧蜂Opiussp.潜蝇凹面姬小蜂Chrysocharispentheus(Walker),潜蝇姬小蜂Diglyphusisaea(Walhar),港闭口崎姬小$Oryo~训四dW(ffe而加),潜绳网坛娇小问m叩o~SP.(种名待定),异角姬小峰怪m冲M。。(Giradt)和借用黄斑响小峰T~dtAsaSp.(种名待定),其中除冈岭和异角两种沉小挂外,其他种类在南昌地区也均为豌豆植潜蝇的寄生峰。据南昌地区的调查,豌豆植潜蝇寄生蝶种数约20种,而美洲斑浴…  相似文献   

12.
A new bacterial disease of tall goldenrod (Solidago altissima L., “Seitaka-awadachiso” in Japanes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weeds in non-agricultural land, was discovered in Ibaraki Prefecture, Japan. Characterized by angular or round, dark brown necrotic spots on leaves, this disease resulted in defoliation and terminal dieback of the plants in severe cases. The disease was named “bacterial leaf spot”. The causal bacterium was identified as Pseudomonas syringae based on its bacteriolog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those determined by LOPAT tests. The present bacterium was pathogenic to tall goldenrod alone but not to many other tested plants including weeds, flowers, trees and crops. In addition, P. syringae pv. syringae and other pathovars did not show any pathogenicity to tall goldenrod. Because no pathovars of P. syringae pathogenic to tall goldenrod have been reported, the present bacterium was concluded to be a new pathovar of P. syringae. We propose the name P. syringae pv. solidagae pv. nov. , and strain Sei 1 (MAFF 810063) is designated as the pathotype strain and has been deposited in the MAFF collection with two reference strains (MAFF 810064 and MAFF81066). Received 9 May 2001/ Accepted in revised form 18 June 2001  相似文献   

13.
14.
江西早熟梨病害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3月上旬至10月下旬,每月1次定期到金溪和南昌市郊调查江西早熟梨病害,共调查出早熟梨病害9种,其中以梨轮纹病发生最重,其次是梨锈病和梨角斑病。梨角斑病是近年迅速上升起来的一种病害,应加强防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尹晓刚  万青  万承永 《江西植保》2007,30(4):152-154
本文结合南昌市实际,分析了马尾松毛虫近10年来的发生危害规律和原因,从预防、治理等方面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伟  陈伟  魏洪义 《江西植保》2011,(3):111-114
根据江西省南昌县1980-2009年二化螟发生的历史资料,应用马尔科夫链方法和周期图分析预测法对该县未来2年二化螟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测2010年二化螟的发生程度为2级,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98万hm2~3.54万hm2,2010年实际发生2级,与预测值吻合。预测2011年为3级,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3.55万hm2~4.10万hm2。  相似文献   

17.
黄栀子原产于中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其果是传统中药,经济价值极高。绿灰蝶是我国黄栀子种植区的重要害虫之一,但目前尚未有登记的防治农药。为筛选出安全、有效防治黄栀子绿灰蝶的杀虫剂,参照田间药效试验的一般方法,设计并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制剂用量90、105、120mL/667m^2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制剂用量30mL/667m^2对黄栀子绿灰蝶均有较好防效,药后3d防效均在81%以上,药后10d防效均在95%,药后20d防效均为100%,保果效果均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南昌市园林植物刺蛾种类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茂琴  彭龙慧 《江西植保》2009,32(3):114-116
刺蛾是一类重要的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寄主广泛,南昌市发生较为普遍。据调查,南昌市刺蛾种类有21种,危害园林植物较为严重的刺蛾种类主要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er)、褐边绿刺蛾L.consocia(Walker)、桑褐刺蛾Setor postonata(Hampson)及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等5种刺蛾。本文记述了南昌市5种危害园林植物较为严重的刺蛾种类的寄主植物、发生及为害特点,以及相关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南昌市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取食选择性和产卵选择性两方面研究了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雪松(Cedrus deodar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4种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和产卵具有明显选择性,且两者之间的选择基本一致。4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马尾松为松褐天牛成虫的最嗜寄主,杉木为最不嗜寄主,两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在对江西南昌市梅岭景区6个典型景点中的蜘蛛多样性进行调查、鉴定并获得其蜘蛛资源详实分布名录的基础上,结合另文对其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通过将其39个未确定种的各科属级物种丰富度、景点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多样性和捕食功能多样性共13个指数作为变量对其区域特色种作用因子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等统计分析,揭示其多样性形成原因和方式。结果表明:景点物种均匀度、景点物种丰富度、景点物种优势度、捕食功能均匀度、群落结构丰富度、捕食功能丰富度是区域特色种形成的6个主要作用因子,各因子间普遍相关,且生态和遗传因素各有侧重地作用于区域特色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