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不育系黔黄303AB是选用双低油菜品系8904的可遗传黄籽雄性不育突变株,对突变株后代采取连续兄妹交保持和可育株自交分离纯化方法,结合夏繁加代定向培育而成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其种子为土黄色或姜黄色,杂种粒色表现为母体遗传;不育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其不育性稳定而彻底,恢复源广;农艺性状较好,品质性状优良,种子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35μmol·g-1左右,含油量45%左右,蛋白质含量26.36%.是开展黄籽优质杂交油菜育种的优良不育系.  相似文献   

2.
青海大黄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大黄油菜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在西宁地区对该品种的鉴定结果表明:青海大黄油菜籽粒鲜黄、千粒重高(6.6 g)、含油量高(41.09%)、自交亲和(亲和指数为11.85)、皮壳率低(12.8%)、粒色性状遗传稳定,是一个优良的黄籽种质资源。研究还表明:自交亲和的白菜型油菜的雌蕊成熟晚,蕾期授粉能力弱;而自交不亲和的白菜型油菜的雌蕊成熟早,蕾期授粉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青海大黄油菜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个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具有黄籽的优良性状。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大黄油菜黄籽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Brsc1控制。该基因被定位于白菜型油菜的A9染色体上。为了筛选更多与Brsc1紧密连锁的标记,本研究根据Brsc1所在染色体区间,依据BRAD数据库中已公布的白菜型油菜的序列信息(http://brassicadb.org/brad/),设计新的SSR引物,同时利用同源区间内已有的SSR引物对目标基因进一步精细定位。以大黄油菜和褐籽油菜09A-126为亲本,构建BC1分离群体和F2群体,结合BSA法,对SSR引物进行检测,共筛选到5个与Brsc1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A-11-65、A-11-145、B-6-32、BrID10607和KS10760,其中A-11-65为共显性标记。构建了Brsc1的SSR标记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图谱标记密度较前人进一步增加。这些标记的获得为油菜黄籽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的建立和黄籽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豆粒色遗传规律,能有效地通过育种途径来提高小豆商品品质。[方法]选用红色、黑色和红底黑斑籽粒颜色的小豆种质资源,组配了2个杂交组合,分析其F2和F3群体粒色性状遗传。[结果]AG118×GM285组合的F2群体粒色分离比是黑粒:米黄粒:红粒=12:3:1,F3进一步验证了F2粒色分离比,黑粒色对米黄为显性,米黄对红色为显性,且黑色对米黄色具显性上位性作用。GM276×GM633组合的F2群体粒色分离比是红底黑斑粒:红粒=3:1,说明红底黑斑和红粒色由一对基因控制,红底黑斑为显性,红粒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小豆粒色遗传规律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小豆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豆丹豆6号青子叶性状的遗传特点,选用(科丰14×丹豆6号)和(遗1358×丹豆6号)2个杂交组合3个世代(F2、F3和F4代)的种子分离群体,进行大豆子叶颜色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个杂交组合后代中,黄子叶与靑子叶种子的分离比率均表现为3∶1的孟德尔分离比例。推断大豆的子叶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黄子叶对靑子叶为显性,丹豆6号携带1对控制青子叶性状的隐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小豆杂交后代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以京农2号(红粒)与S5033(红底花斑粒色)杂交后的F2株系为材料,研究了小豆籽粒外观品质及蛋白质含量等8个性状的变异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小豆百粒重、粒长、粒宽、单粒体积和蛋白质含量等5个性状F2株系的次数分布呈正态分布,属数量性状,而且F2株系间出现了大量超亲株系.(2)小豆籽粒种皮色彩L、a、b3个性状F2株系中也表现出大量超亲,其次数分布呈三峰或三峰,经x2测验,L、b2个性状分别由L1L2、B1B2B3所控制,亲本京农2号的基因型为L1L1l2l2—B1B1B2B2b3b3,S5033的基因型为l1l1L2L2—b1b1b2b2B3B3.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制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置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 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8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密、肥(氮素)处理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其粒色等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性状主要决定于基因遗传效应,同时密肥效应和基因型与密肥的互作效应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也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性状在密肥处理间变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黄瓜瓜刺颜色与性型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黄瓜瓜刺颜色与性型的遗传规律,以含有上述基因的2个黄瓜纯合亲本为试材,对F1、F2、BC1分离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黄瓜瓜刺颜色的遗传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黑刺对白刺为显性.黄瓜全雌性状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且雌性性状相对雌雄同株为显性性状.黄瓜瓜刺颜色基因(B)的遗传与控制雌性的基凶(F)之间属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