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建 《江苏蚕业》2006,28(4):22-22
<正>据江苏省茧丝办统计,2006年江苏全省年饲养蚕318.97万张,生产蚕茧11.7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7.2%和17%。其中春蚕145.6万张,产茧5.9万吨;夏秋蚕173.38万张,产量5.88万吨。全省全年平均收购茧价1520元/50公斤,同比增长了29.4%,全省蚕茧生产收益达到35.75亿元,与去年相比蚕农增收总值增加了50%以上。今年江苏蚕茧生产收购的特点有:一是重点产区发种增加幅度大,南通、盐城两集中产区蚕茧分别增产18.6%和20.5%,全省蚕茧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产茧总量达到“十五期间”最高年份2002年的水平;二是蚕茧生产事故损失少,单产和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区的桑蚕生产发展较快,“七五”期间最高年产茧量比“六五”期间最高年产茧量增加将近一倍.1990年年产鲜蚕茧0.75万吨,今年遇到春旱和秋旱,据区蚕业指导所的预测,仍比去年增产.从群众当前要求扩种桑树的势头看,今后还要发展.产量逐年上升了,但茧质的提高则较慢,据有关部门调查,今春的鲜蚕茧,茧层率仅有18%~20%;干蚕茧茧层率为43%~46%;上车茧率平均90.6%;解舒率为63.93%.与先进蚕区相比,蚕茧的质量还有差距,有的庄口的茧,差距还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小型空气能烘茧机的烘茧量与烘茧用时,不同季节烘茧效果,不同烘茧机烘茧质量进行比较,并测试了不同处理方式对蚕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一次烘茧量增多,烘干蚕茧所需时间增长,干茧的适干率和解舒率下降幅度增大,在不同蚕茧生产季节使用烘茧效果差异不大,三种烘茧机具所烘出来的干茧质量相差不明显,缫出的生丝等级都达到4A以上。小型空气能烘茧机烘干茧缫丝后的干蛹品质接近鲜蚕蛹的水平,完全达到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4.
1985年,湖州市郊区蚕茧生产取得了超历史的大丰收,蚕茧总产量达到16814吨,比1984年增产2502.4吨增长17.5%.但夏秋蚕期由于大量发生蚕病,总产茧量虽然增加,张产茧量却比1984年同期下降,特别是中、晚秋蚕,张产茧下降幅度达14~29%.现将1985年蚕病为害情况及原因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市桑园面积不断扩大,蚕茧产量不断增长,但蚕桑生产整体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蚕茧质量不高。仅以1989年为例,蚕茧产量虽位于全省第二位,但茧质水平为全省最低,上车茧率为60.03%,干毛茧出丝率比南通低8.57%,即每生产一吨生丝,盐城就要比南  相似文献   

6.
<正> 提高蚕茧的采售质量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收购部门在评茧标准上作了有关补充规定,以鼓励蚕农提高售茧质量。如1987年规定,收购春茧上茧率达90%以上可以享受价外补贴每公斤茧0.16元,生产扶持费每公斤茧0.90元,而上茧率在90%以下的,没有价外补贴,生产扶持费也只有0.70元。茧层含水率实行茧量升降补正,毛脚茧实行按比例扣级。对此,有的蚕农还不甚知道,还有出售统茧、潮茧、毛脚茧的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蚕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其对策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桑蚕茧生产以 194 9年的 3 0 9万t为起点 ,经过 30年的反复努力 ,蚕茧产量于 1980年达到2 4 .98万t ,首次超过 1931年产茧量 2 2 .0 8万t的历史记录 ,到 1990年又翻了一番达到 4 8.0 2万t。进入 90年代蚕业发展就更为迅猛 ,到 1994年年产茧量达 77.69万t。但 1995年茧丝绸行业出现了严重滑坡 ,1995年下半年蚕茧生产开始下滑 ,1995年产茧量为 75.98万t ,1996年全面陷入困境 ,全年产茧量仅为 4 7.0 9万t,比 1994年下降了 39.4 %。目前蚕茧生产基本稳住了下滑势头 ,并稍有发展 ,但仍不容乐观。1 造成蚕茧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1 1 …  相似文献   

8.
2001年以来,姜堰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蚕茧生产优质化工程,蚕茧生产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以蒋垛镇为代表的老蚕区蚕茧质量波动较大,严重制约了蚕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005年,笔者对蒋垛镇的茧质波动情况进行了全年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1茧质现状从表1可以看出,蒋垛镇蚕茧生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一大一差。即毛折大、蚕茧等级差,增加了原料茧的消耗。1.2二短。即一茧丝长短、解舒丝长短。1.3二轻。全茧量轻、茧层量轻。1.4四低。上茧率低、茧层率低、解舒率低、出丝率低。2原因分析茧质下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由于“蚕茧大战”恶果没有消除,加之蚕茧收烘经营管理混乱,导致蚕农的蚕茧质量意识淡薄,蚕茧质量严重下滑,直接影响我市茧丝绸行业的经济效益。 为提高蚕茧质量,增加收入,巩固蚕桑生产,徐州市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近两年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配套技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春期全市发种21.4万张,生产蚕茧7625吨,平均张产35.75公斤,比1995年同期增长4.4%,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1995年春全市从13个最好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只有5个样茧解舒率达60%,上茧率达95%,解舒丝长700—750米。而1996年春从7个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干茧出丝率平均达41.36%,茧丝长平均达1252.1米,解舒丝长平均达864.6米,解舒率达68.48%,上车茧率平均达99.16%,上述指标比1995年同期全面增加(抽样庄口试  相似文献   

10.
蚕桑历来是我区农业经济中的骨干项目,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点,但长期以来都是"以多取胜、以量取胜",在生产上以追求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2000年我区发种14.8万张、产茧451.5万公斤,创产值5,636万元,但蚕茧质量一直困绕我区蚕业发展,上茧率低、解舒、出丝率、色泽均较差,茧丝长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蚕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提高蚕茧质量.当然影响蚕茧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蔟具落后,评茧现行办法不合理是其原因之一,现行多数为蜈蚣蔟、草龙,并在蔟中管理力度不够,基本没有或很少采用通风排湿等形式提高茧质的措施,造成蚕茧质量较差.目前应用推广方格蔟是提高蚕茧质量的措施之一,今年我区推广方格蔟,蚕茧质量有所改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桑蚕茧生产发展速度很快,成绩很大.自一九七二年起,我国桑蚕茧产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一九七七年总产茧量达三百二十二万余担,比日本约多一倍.我国桑蚕茧数量虽已超过日本一倍,但生丝产量仅和日本相近.这说明,与日本相比较我国桑蚕茧质量差,出丝率低,日本春秋茧平均出丝率可达18.5%以上,而我国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抗辐射菌培养物添食,调查了其对家蚕茧生产性能的影响。初步结果显示:5龄添食抗辐射菌培养物能提高家蚕茧的产质量,且没有延长5龄经过时间,与空白对照相比,0.2%、0.5%及0.8%添食区,全茧量分别提高5.1%、7.2%和9.3%,茧层量分别提高4.6%、8.2%和8.8%,对生命力也无不良影响;不同添食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添食时间越早,抗辐射菌培养物对提高家蚕茧的产质量的效果越明显,3龄起蚕添食区的全茧量与茧层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10.2%和11.3%。  相似文献   

13.
1 实行科技养蚕的重要性随着蚕桑生产蓬勃发展,蚕茧质量、单产逐年提高.但这两年由于蚕茧收购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积极,蚕农不愿养蚕,更不愿加大科技投入,科学养蚕技术不能应用推广,蚕茧质量、单产随之大大下降.以我县为例,去年蚕茧单产由1994年的21公斤减到13公斤.春茧试缫鲜茧上车率仅65%,茧丝长850米,公斤茧700粒.夏秋茧差距更大.如此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茧量同建国初期相比,增长了5倍,丝增长了7.7倍,绸增长了11倍多,但蚕茧的出丝率与日本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日本从四十年代的14%到七十年代末的现在已增长为19%,而我国的蚕茧平均出丝率却基本上长期停留在12%,即日本鲜茧只要用5.5吨左右可缫丝1吨,而我国平均要10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蚕茧生产有很大的发展,产量上去了,但质量不理想,突出的是解舒率下降,造成蚕茧经营上的亏损.从经济效益,从贸工农的方针考虑蚕业生产以及从提高本省、本地区蚕茧、丝绸的竞争力着眼,提高茧质已成为蚕业战线的同志们应该共同关心和研究探讨的问题.本人认为影响提高茧质的症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评茧方法不科学以干壳量为主要指标的评茧标准和方法不科学,突出追求和  相似文献   

16.
比较塑料折蔟上蔟与传统竹花蔟上蔟对蚕茧产质量和上蔟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塑料折蔟上蔟时间和采茧时间比竹花蔟节省32.36%和68.43%;两种蔟具对总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无显著影响;但竹花蔟的上茧量较塑料折蔟高30.07%,而下茧量和双宫茧量则分别比塑料折蔟少63.22%和36.38%。  相似文献   

17.
桑蚕茧质量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恢  孙波  叶楚华 《中国蚕业》2009,30(1):91-93
介绍了在不同时期采用的桑蚕茧质量的检测方法、系列检测仪器以及制订和颁布的桑蚕茧质量检测系列标准。为了避免检测过程中的浪费,实现按质论价,近年来桑蚕茧无损检测成为研究重点,蚕茧茧层水份、内印茧、僵蛹(蚕)茧、上车茧及柴印茧等指标相继实现智能无损检测并已应用于生产;干壳量指标的智能无损检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但要达到实用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1985年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第十八个发种、总产、总值创历史的可喜成绩,并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冠军。全年发种665868张,比上年增长11.8%,生产蚕茧(包括原蚕茧量和加工茧)18906吨,比上年增长12.29%;蚕茧总值737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9%;  相似文献   

19.
不良环境对秋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自养蚕布局调整以后,秋蚕饲养量均占年饲养量的70%以上,秋蚕饲养的好坏,对全年蚕茧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秋茧质差量低不仅制约了全年亩桑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拉大了与先进地区的蚕茧质量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蚕品种、桑叶质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1986~1988年全国蚕茧收购取得了巨大成绩。加盟共和国蚕茧产区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交售国家的蚕茧15.854万吨,超额完成五年计划中头三年任务的12%。其中1988年产茧量为5.3341万吨,超额完成22%(如表所示)。收购的鲜茧质量也得到改善提高。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上车茧为83.2%,其中上茧和1、2级茧占50.5%;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分别为85.7%和58.5%;1986~1988年则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