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不同皮型红松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叶绿素含量、叶束特征、树木生长、分叉率及干形等方面,对粗皮红松(P.k.f.pachidermis)、细皮红松(P.A.f.leptodrmis)及中间类型红松(P.koraiensis)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不同皮型红松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松类无性繁殖的新途径、新方法,加速推广松类优良无性系,我们在学习湖北荆州地区林科所湿地松叶束育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黑松针叶束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现已初步取得成功,生根率19.3%,当年成苗率10%(指生根移栽部分的叶束)这对于黑松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将试验  相似文献   

3.
林木叶子是树木的营养器官,树木依靠它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树叶的表面积。因此,在计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中,叶面积是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Zucc.),针叶小,难以计算出叶面积,而叶子重却容易取得,所以借用叶干重和叶面积的经验公式,通过叶干重来获得叶面积,以黑龙江省海伦县陈家店林场西山15年生红松人工林为  相似文献   

4.
田丰  毕湘虹 《林业科技》1992,17(6):26-27,31
红松叶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zhanget Fang)是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zucc)幼林及苗圃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伊春地区、牡丹江地区、哈尔滨等地有时成灾。1981年在五营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内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有虫株率达90%以上;1987年江山娇林场苗圃,3年生的红松换床苗有虫株率达95%左右;1989年哈尔滨市森林植物园内十余亩15年生的红松幼林有虫株率达100%,每束针叶的虫口密度达10头以上,春天嫩梢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嫁接及管理技术对红松针叶束进行嫁接的试验结果表明,韧皮块嵌接法最好,合理采用促萌技术和管理技术,可显著改善嫁接效果,综合处理最佳组合为:当年叶+摘心+环束+砧木截顶+砧木侧枝抹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小兴安岭红松pinusRoraiensis上有3种红松球蚜危害即红松叶球蚜Pineuscembraepinikoreanus、红松枝缝球蚜P.cladogenus和红松皮下球蚜P.cortecico-lus。它们在红松的各生长阶段接替发生。一般说,红松叶球蚜危害幼苗至10年生以下的幼树,红松枝缝球蚜则多发生在10-30年生的红松上,但一般情况下,二者常伴随发生。40年生以上的红松则只受红松皮下球蚜危害。红松叶球蚜为强喜光性种,因此在皆伐迹地和光照条件较好的林内或林缘发生严重,后二者则次之。  相似文献   

7.
东北红松     
走进长白山,大片森林中一眼可见树形优美、高大挺拔、树干各异的常绿松树。长白山森林里分布的针叶树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杉松、长白松、长白落叶松、东北红豆杉等10余种。松树中,红松和长白松的叶子细长,红松叶子为5针1束,长自松叶子为2针1束,其他松树叶子短小.叶单片或多针一束。  相似文献   

8.
阔叶林下人工更新红松幼树光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天然次生林下、林缘、林窗环境中红松幼树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同时记录光合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分析了林下、林缘、林窗不同条件下红松幼树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日进程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林下〈林缘〈林窗;空气相对湿度林下〉林缘〉林窗;林窗阳面叶光合有效辐射呈单峰型曲线,阳面叶光合有效辐射最大值林窗〉林缘〉林下;红松幼树净光合速率阳面叶大于阴面叶,林窗处阳面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林缘呈双峰型曲线,林下呈多峰型曲线,净光合速率最大值林窗〉林缘〉林下;红松阳面叶的光能利用率林下〉林缘〉林窗;红松阳面叶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且蒸腾速率林窗〉林缘〉林下,阳面叶〉阴面叶;红松阳面叶水分利用率林下〉林窗〉林缘,阳面叶水分利用率〉阴面叶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红松球蚜的发生与树龄和林分光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小兴安岭红松pinus Roraiensis上有3种红松球蚜危害即红松叶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红松枝缝球蚜P.cladogenus和红松皮下球蚜P.cortecico-lus。它们在红松的各生长阶段接替发生。一般说,红松叶幼苗至10年生以下的幼树,红松枝缝球蚜则多发生在10-30年生的红松上,但一般情况下,二者常伴随发生。40年生以上的红松则只受红松皮下  相似文献   

10.
以辽东红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下该林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红松人工林内双子叶植物的种类都大于单子叶植物,红松人工林对照区中单子叶植物科的数量最小,其他3个区随间伐强度增大单子叶植物科的数量增多。红松人工林对照区的双子叶植物属数最小;弱度区、中度区、强度区三区随间伐强度增大,属数依次减小,但都高于对照区。蕨类植物在红松人工林内虽出现但数量很少。裸子植物在红松人工林内未出现。红松人工林的草本多样性以弱度区最高,弱度区与强度区相近。红松的灌木多样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1.
红松叶球蚜属于同翅目球蚜科,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通过吮吸红松汁液危害红松苗木和幼树的嫩梢,从而导致树势衰弱,被害嫩梢生长迟缓,是红松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田丰  张延民 《林业科技》1995,20(1):19-21
红松叶球蚜的捕食性天敌及其消长的研究田丰,毕湘虹,申国涛(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张延民,李文宝,陶林(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蒙古绰源林业局)红松叶球蚜(Pineuscembraepinikoreanus)是红松(Pinuskoraiensis)苗...  相似文献   

13.
<正> 《松树对叶束育苗》一书由周心铁高级工程师和杨承桂工程师合著,由方建初教授作序。本书所介绍的松树针叶束育苗技术是作者多年科研的结晶,该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在世界同类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该项技术为松树的无性系选育、开展优良无性系造林、缩短实现造林良种化的进程,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红松的生态特征,从顶部分叶、顶芽、叶枕、摩顶伤害等方面探讨了红松分杈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植株整体形态与枝叶大小、出叶强度关系密切,探究枝叶性状在不同纬度的差异,预测不同环境下植株种内变异及生存策略。【方法】选取4个不同区域阔叶红松林分布区,分析其主要优势种红松的当年生出叶强度、枝横截面积、总叶面积和单叶面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枝叶性状在不同纬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应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法(SMA),探讨纬度对单叶面积与出叶强度以及枝横截面积与出叶强度、总叶面积、单叶面积关系的影响。【结果】1)红松总叶面积、枝横截面积和出叶强度变化的纬度解释率均小于8%,单叶面积变化的纬度解释率最高为58%; 2)红松枝横截面积与其他叶性状和出叶强度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与叶面积在不同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出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在高纬度地区,出叶强度与单叶面积呈负相关的异速生长关系;3)在高纬度地区,红松枝性状与叶性状和出叶强度的关系斜率均最小。【结论】红松枝叶状在不同纬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纬度变化,单叶面积变化显著,表明植株会调整其表型性状以适应环境变化,且以叶性状为主。红松枝叶性状关系在不同纬度存在差异,其斜率在高纬度地区相对较小,表明植物会采取不同资源分配策略以适应环境变化,且枝叶协同适应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生长季不同月份红松不同部位单宁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红松当年生叶和宿生叶单宁含量呈稳步上升的规律,韧皮部单宁含量呈有波动的上升趋势,木质部单宁含量与叶类似呈稳步上升的规律,均在9月份达到最大;枯落叶单宁含量未呈现明显规律,各月份之间差异不大;红松各部分单宁含量为韧皮部>老叶>当年叶>木质部。  相似文献   

17.
红松分杈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红松的生态特征,从顶部分叶、顶芽、叶枕、摩顶伤害等方面探讨了红松分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果红松的引进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果红松为珍贵树种,叶、花、果、木材均具有较高的经济用途,是森林培育中优选的果材兼用树种。文章介绍了普兰店区大果红松的引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红松人工林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是我国东北林区主要珍贵乡土树种,也是东北林区主要用材树种。黑龙江省森工系统的红松入工林占人工林总面积的23.3%,仅牡丹江林区就有红松人工林23万hm2。过去人们营造红松人林注重的是木材方面的效益,而忽视了综合利用方面的效益,使红松人工林本身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根据市场经济法则,本文从综合利用的角度分析红松人工林的经济价值及其效益实现的途径。红松人工林的综合利用范围可分为叶、根、皮、果、花和松脂的利用。正针叶的利用红松针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粗蛋白…  相似文献   

20.
红松的针叶是红松的营养器官。林木生长主要是由于叶子在太阳光下进行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质逐渐积累的结果。在研究红松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物量变化关系时,首先遇到的就是红松叶量,叶面积的测定方法的问题。红松针叶细小、数量多、在野外实测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其易测的因子和叶量、叶面积的相关规律,以便比较简便而近似的估算出针叶面积的方法,来计算红松的叶面积,这便是本文要讨论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