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揭示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集聚、经济增长和空间扩张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和可承载生态系统.[方法]基于城镇化过程中生态承载力耦合关系的形成机理,构建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01—2019年洞庭湖区城镇化过程中生态承载力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2001年以来人均EC与生态...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2—2017年阜平县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GM(1,1)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2018—202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预警,结合预警指数及评判标准对2012—202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做出预警分析,为阜平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调控提出政策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阜平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从2012年0.336 1(重警)上升到2017年0.555 6(中警),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2)2012—2017年阜平县土地生态系统的压力层预警指数、状态层预警指数及响应层预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3)2018—2022年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值分别为0.576 9(中警)、0.626 0(轻警)、0.679 3(轻警)、0.737 1(轻警)、0.799 8(轻警),表明未来5年阜平县土地生态安全的状况将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空尺度下,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起了生态承载力响应的时空分异。运用生态承载力响应模型,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离差、比率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来看,近15 a来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响应值呈现波折式下降趋势,县域生态承载力响应强度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现"扩大—缩小—扩大"变化趋势。(2)2001—2015年县域生态承载力响应状态分为强超载、超载、弱低载和低载4类,县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洞庭湖中部地区的响应状态优于周围地区,从西南向东北呈现"M"型格局。(3)2001年—2015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生态承载力响应值的变化幅度和相对发展率差异明显,沅江市和南县2个县域与整个湖区生态承载力响应强度的差距最大;空间格局上,洞庭湖中部地区高于周围县域,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低载地区高于超载地区。(4)2001—2015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生态承载力响应值的离差和比率的时空差异性明显,岳阳市区、常德市区、益阳市区、湘阴县、沅江市、南县和桃江县7个县域相对整个湖区平均水平的差距最大,响应强度高于其它10个县域;地域分布上集中在洞庭湖中部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5)产业结构特征及变化、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主导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的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能源燃烧释放的CO2已被认为是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原因, 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CO2直接排放于大气的过程, 因而考虑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有利于实现能源可持续消费。文中利用能源生态足迹方法, 以2007年市场一般均衡状态下的真实能源中间投入与商品进出口数据为基础, 估算各部门中间投入能源足迹以及最终商品消费内含能源足迹, 全面地核算当年我国的能源生态足迹, 并且估算当年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承载力, 从而为判断我国能源消费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能源生态足迹远远大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承载力; 从静态角度分析, 我国当年的能源消费不具有可持续性; 随着能源消费量增加, 能源生态足迹将进一步扩大, 而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甚至有小幅下降。因此, 降低能源碳排放将是中国实现能源可持续消费的关键目标。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是测量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的有效方法。作者通过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对1997~2001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状态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济南市生态有较大赤字,并对赤字产生原因和减少赤字的可行性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黄河流域兰考县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明确限制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以DPSIR模型为框架,建立5个准则层,选取29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得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兰考县生态安全指数呈现由低到高、逐渐上升的趋势,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警情由“重警”转变为“中警”;从子系统上来看,对区域生态安全贡献最大的是状态、影响和驱动力,响应和压力贡献偏低。研究表明,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稳定状态,区域内生态安全受经济发展水平、人类活动干扰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区域消费及土地面积的定量研究以衡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环洞庭湖防护林建设区重点县——岳阳县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该县2007年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岳阳县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发展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防护林体系建成后,林业生态承载力在总的生态承载力中比重增加,说明防护林项目对维护岳阳县的生态安全,促进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中小尺度区域的生态容量现状,利用2010年福建省相关数据资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在确定基于"省公顷"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测算了2010年福建省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省公顷"模型更能客观地反映福建省的实际情况,更适合于省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耕地是福建省生态生产力最强的土地类型,各设区市的耕地生产力与全省平均生产力接近;2010年福建省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省公顷面积总和大于其现状面积总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设区市的生态承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汪念  梅晶  王正美 《绿色科技》2022,(2):98-100,104
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于区域生产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对安顺市6个县(区)开展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分析判定水环境承载状态,识别水环境污染的重点区域和时段,采取了加大重点领域节水力度、强化城镇生活污染减排、加强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注重水环境承载力与寻找"和谐平衡"的结合等对策,以进一步加强区域水污...  相似文献   

10.
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为指导,利用"十五"二类资源清查数据、环境公报数据及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数学模型方法,以森林旅游资源子系统供需差量作为生态承载力的量化指标,以区内各乡镇(国有林场)为评价单元,进行森林旅游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武陵源区的可持续承载指数的区间为[0.311,0.445].区内的张家界林场、索溪峪镇、索溪峪林场、天子山镇、中湖乡及军地办的承载指数分别为:0.363、0.361、0.353、0.351、0.337和0.322.都处于可持续承载状态,协合乡的承载指数为0.303,处于不可持续承载状态.武陵源区通过强化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改善景观质量,以小流域为控制单元的景观配置,生态承载力具有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将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灾变过程中表现出的警源、警兆和警情相关的不同风险要素作为统计指标,对预警指标体系指标值权重进行赋值并运算,构建了灾变监测预警模型,确定了油茶象甲灾变预警等级.选取粤北地区2015年油茶象甲发生情况为例,进行风险警级评估,计算其警源、警兆和警情值分别为23.9、33.5、28.2,综合预警指标值为Y=85.6,由此判定2015年油茶象甲在粤北地区预警等级为重警,应发布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预警指标体系,通过样本训练、新样本模拟仿真,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预警预测。结果表明:1)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用于森林生态健康预警是可行的;2)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处于蓝色和黄色警戒内,健康状况中等,需采取必要的健康经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首都北京是资源能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脆弱的典型区域。为了保护其空间生态系统完整性、强化区域资源保护和减缓生态承载力,迫切需要加快首都国家公园建设。文中基于世界级城市群的视角,以北京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公园建设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资源没有合理化利用、体制不够完善、投入不足等问题,从建设原则、治理体制、资金投入等维度提出首都国家公园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是推进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上新台阶、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阶段。我省"十二五"期间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以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对哈巴雪山2000—2010年TM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得到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分类数据,并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2000—2005年,而2005—2010年变化剧烈程度减缓,生态类型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人为活动最为集中的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区域;2生态格局分布的总体变化特征是:农地转化为居住用地、冰川/永久积雪和河流湖泊转化为草地或林地。人为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干扰。  相似文献   

16.
生态阈值普遍存在于各个生态系统中,主要指的是生态系统在几个状态下突然转变的点或者区域。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中,生态阈值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已经在森林、湖泊、牧场等系统广泛开展。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各个因子交互耦合,导致了生态阈值界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应加强生态系统中各个因子阈值的系统性和数量化研究,进一步提高生态阈值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依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结合小陇山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满足社会需求的长期多种社会经济效益的保持和加强以及管理水平4个层面提出了小陇山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标体系,并对可持续经营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处于偏弱的可持续性状态,据此提出了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区森林经营的生态可持续性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参与式方法在浙江临安市3个乡的9个村制定了度量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与指标,并结合专家法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和标准与指标的权重,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乡的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该度量体系由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产力的维持、维持森林的健康、森林经营活动的环境响应4个标准的11个指标组成,在每个指标下面设定验证参数,以利于数据采集和量化。在3个乡的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分值在1994年和2002年分别为昌化5 65和5 64,高虹4 68和5 09,临目5 47和6 88。与1994年相比,昌化、高虹和临目在2002年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可持续性得分分别增加-0 18%,8 76%,25 78%。12年来临目在森林经营的生态目标上比其它2个乡提高了很多。这3个研究地点的生态可持续性的现实值都大于预先设定的5分,说明目前这3个地点的森林经营状况都是良好的,但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想状态还有较长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9.
姚凯彬 《绿色科技》2014,(7):315-317
指出了生态足迹是在衡量人地协调及进行生态可持续性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引入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湖北地区1991~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揭示了湖北地区的人地关系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当地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湖北经济的发展,湖北地区面临的生态压力日益严重,人地关系不协调,严重影响湖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定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新方法。为了客观反映鹤壁市市域资源消耗与供给状况,本研究引入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鹤壁市近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鹤壁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2000年的1.373 7 hm2/人增长到2010年的4.342 0hm2/人,年均增幅21.6%。化石能源用地是鹤壁市人均生态足迹增大的主要原因。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0.299 0 hm2/人降至0.280 5 hm2/人,降幅6.2%。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之比由2000年的4.59:1增至2010年的15.48:1。鹤壁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加剧趋势,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