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以来,曾发表了许多有关猪的一种新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流行的报道,本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水泡性综合症,临床症状类似口蹄疫、水泡疹和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首次在1966年10月记载于隆巴迪(意大利)。病的经过与轻型口蹄疫相似,传染性低,短期内不引起广泛流行。1972年10月在涅阿波利附近的一些小农场的仔猪中就爆发了20次。同月在拉金省和罗马近郊爆发数次。从1972年12月起,欧州好几个国家已发现有猪水泡病。澳地利在由波兰引进的两群猪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之间快速传播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口腔和蹄部形成水疱及溃烂,防控猪口蹄疫,最有效的方法是免疫接种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动物对疫病抵抗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2013年麦积区共检测猪血清860份,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O/MYA98/BY/2010株)株疫苗的各430份,抗体合格率为84%,但个别乡镇散养猪的免疫抗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免疫接种是我国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研制出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以其免疫原性高、生物安全性好、可有效区分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口蹄疫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的抗原位点和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研究概况及其主要特点,旨在为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有效提升济源市猪口蹄疫防控效果,为济源市免疫无口蹄疫示范区建设提供技术保障,通过采取建立推广应用联动机制、建立宣传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应用效果跟踪评价机制、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等措施,开展"免疫无口蹄疫示范区猪口蹄疫免疫程序和监测模型"核心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猪口蹄疫免疫效果,控制了猪口蹄疫疫情的发生。三年来济源市无口蹄疫病例,在河南省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考核中猪口蹄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0%以  相似文献   

5.
王华听  段凤灵  代勇 《养猪》2012,(1):132-133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如牛、羊、猪等)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近年来,猪口蹄疫流行非常严重,尤其自2010年至今,猪口蹄疫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掌握陕西省汉中市生猪口蹄疫感染和免疫状况,采用非结构蛋白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汉中市猪口蹄疫固定监测点的35个规模猪场和15个散养户开展了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0,O型猪口蹄疫个体合格率为89.9%,群体合格率为77.1%.结果表明,未发现猪口蹄疫病毒感染及带毒情况,疫情形势稳定;规模场的O型猪口蹄疫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均高于散养户,差异极显著(P<0.01);种猪的O型猪口蹄疫个体合格率及群体合格率最高,育肥猪最低,个体合格率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县区的猪口蹄疫个体合格率差异显著,个别猪场对口蹄疫免疫不够重视,存在漏免、 不及时补免、 免疫剂量不足等问题,成为口蹄疫疫情发生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对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强制免疫。根据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近年来甘肃省猪O型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抗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了解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合理的检测方法,浦口区兽医站在某猪场进行了此次试验。试验猪分3组,分别注射不同厂家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口蹄疫O型(OZK/93株+OS/99株)灭活疫苗,并采用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HI)分别对使用上述口蹄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用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达到100%;用正向间接血凝和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不到注射合成肽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效价。免疫猪口蹄疫O型(OZK/93株+OS/99株)灭活疫苗后,用VPI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只有40%;用HI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75%;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70%。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猪IL-2、IL-4和IFN-γ对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将经测定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猪重组IL-2、IL-4和IFN-γ与口蹄疫合成肽疫苗配伍免疫仔猪,检测仔猪抗口蹄疫抗体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IL-4、IL-10、IL-17和IFN-γ含量的变化,观察其免疫佐剂效应。结果表明:制备的IL-2、IL-4和IFN-γ重组蛋白质均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其中IL-2和IFN-γ重组蛋白质均能极显著提高仔猪抗口蹄疫抗体水平(P0.01),而IL-4重组蛋白质抑制口蹄疫抗体的产生(P0.01)。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发现口蹄疫疫苗+IL-4组的IL-4和IL-10含量均较空白疫苗免疫猪显著升高(P0.05),口蹄疫疫苗+IL-2组及口蹄疫疫苗+IFN-γ组的IFN-γ含量较空白疫苗免疫猪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提示,重组细胞因子IL-2和IFN-γ分别作为免疫佐剂与口蹄疫疫苗联用,能显著增强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检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特异性IgA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的FMDV结构蛋白VP1作为包被抗原,以鼠抗猪IgA单克隆抗体为二抗,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为三抗,建立猪A型FMDV特异性IgA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抗原包被浓度为3.50 μg/mL,二抗与三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10 000,二抗和三抗作用时间均为30 min。所建立的方法与抗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等病原的特异性IgA抗体间无交叉反应,A型口蹄疫感染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在90%以上,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介于3.16%~9.76%。该方法为监测FMDV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变化规律及猪的黏膜免疫效果评价及口蹄疫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北疆地区口蹄疫(FMD)的免疫抗体水平,本试验选择克拉玛依、沙湾、石河子、玛纳斯、奇台5个不同区域的19个规模化猪场进行猪O型口蹄疫ELISA抗体水平检测并做出初步分析。980份试验血清中检出851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6.84%(851/980);5个不同区域的19个猪场的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克拉玛依85.13%、沙湾85.43%、石河子89.39%、玛纳斯85.63%、奇台79.19%;19个规模化猪场的猪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在70%(国家规定水平)以上者达100%,且19个猪场中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在90.00%及以上者有6个,占31.58%(6/19);抗体阳性率在80.00%及以上者有16个,占84.21%(16/19);只有3个猪场的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低于80.00%。此试验结果说明北疆地区猪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相对较高;猪群不同构成成分猪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3个阶段的仔猪的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随日龄增大而下降。希望本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北疆地区口蹄疫防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猪O型口蹄疫(FMD)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感染猪外,还可感染牛、羊等偶蹄动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口蹄疫列为A类疾病[1],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并定为强制免疫病种。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影响养猪生产及其产品的正常贸  相似文献   

13.
<正>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威胁(如猪、牛、羊等)偶蹄目动物健康的一类传染性动物疫病,给猪牛羊等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县级兽医实验室口蹄疫抗体检测是我国基层动物防疫部门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方法,准确检测出当地猪牛等动物的口蹄疫抗体水平,对预防和控制当地口蹄疫疫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我县基层养殖场在对猪、牛实施“O”型口蹄疫(FMD)疫苗接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疫苗注射反应大”、“疫苗免疫效果差”等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于2004年3月至6月对我县某奶牛场的部分牛进行了“O”型口蹄疫疫苗注射反应观察及其抗“O”型口蹄疫抗体滴度的检测试验。检测产奶牛10头、后备奶牛10头、种公牛2头,分别占其存栏数(也是疫苗注射数)的18.87%、21.28%、66.67%。通过连续测温和采用口蹄疫正向血凝试验,检测注苗牛不同时期的血液抗“O”型口蹄疫抗体滴度的消涨变化,发现该疫苗注射反应较轻微,不用治疗可自愈;疫苗刺激…  相似文献   

15.
<正>口蹄疫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据记载显示,该疫情在中国历史上爆发不止一次,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口蹄疫的高频率爆发,使得相当多的人开始关注口蹄疫这一病种。牛、羊、猪是最易感染口蹄疫的三类动物,而其中引发牛羊口蹄疫病毒的类型各有不同,每个单独的病毒类型都可能引起牛、羊、猪等牲畜的疫情,且这其中的发病率更是不容小觑!因此,  相似文献   

16.
正猪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猪的三种常见的重要病毒病。猪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病原分为7个血清,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鼻端、蹄部、乳房皮肤等部位发生水疱和糜烂,蹄壳脱落;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病毒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1猪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病毒分为A型、O型、C型、南非1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县动物防疫过程中,有一些单位或个人,在猪口、蹄部出现病变时,就以为猪患了口蹄疫病(即W病),岂不知另外一些疾病也与口蹄疫在症状上存在相似之处。现就与猪口蹄疫病症类似的水疱、水疱性口炎作一简单比较。"一、猪口蹄疫"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猪类主要集中在蹄冠、趾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为提高生猪免疫效果,黔东南州推广了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新免疫程序。新免疫程序为:(1)散养户免疫程序:3种疫苗均在30~35日龄首次免疫;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两两组合同时分点注射;适当增加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剂量(每头注射2 m L)、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剂量(每头注射3 m L),猪瘟脾淋苗按正常剂量使用;每年春、秋两  相似文献   

19.
<正>免疫无口蹄疫示范区猪口蹄疫免疫程序,是河南省济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持完成,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荣获河南省济源市2013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在济源市范围内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推广、应用,未发现猪口蹄疫疫情,在病死猪中未检测到口蹄疫病原阳性,全市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达到90%以上。该程序解决了猪口蹄疫防疫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为有效控制猪口蹄疫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模式识别受体分子RIG-I是否具有抑制口蹄疫病毒(FMDV)复制的作用,本研究从猪的PK15细胞中提取RNA,通过分段扩增与融合PCR的方法,扩增猪的RIG-I的完整CDS序列,进一步构建猪RIG-I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进行表达验证,证明其成功表达,同时证明猪RIG-I蛋白定位于细胞的细胞质中。感染试验发现FMDV能够诱导细胞内RIG-I的转录上调,这表明两者间存在着重要联系。过表达试验证实RIG-I具有抑制FMDV复制的作用,而下调表达RIG-I可以促进FMDV的复制,这表明RIG-I在机体抗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开展,为进一步探索RIG-I抗口蹄疫病毒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天然免疫系统抗病毒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