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草菇3-磷酸-甘油酯脱氢酶(GPD)基因全长1489bp,含有9个内含子。gpd全长cDNA含有1157核苷酸,包含1个编码337个氨基酸的1011 bp开放阅读框和1个95 bp 3’端非翻译区。在1220 bp的5’端侧翼区内检测到启动子元件,该元件含有2个TATA框和3个CAAT框,分别位于开始密码子ATG上游第80、559、333、340和406 bp位点。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草菇基因组含有1个拷贝的gpd基因。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gpd基因的表达不受冷胁迫诱导。  相似文献   

2.
草菇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SAHH)全长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草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草菇SAHH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菇SAHH长度为1868bp,编码430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将草菇SAHH基因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SAHH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SAHH基因保守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采用两步法逆转录与抑制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筛选出一条编码肉桂酸-4-羟化酶的全长cDNA(命名为PsC4 H);采用APA-Walking技术,分离获得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动态。结果表明:PsC4 H基因全长为1 772bp,ORF(Open Reading Frame)为1 515bp,编码50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145 719.6,等电点为4.94,经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PsC4 H氨基酸序列与李属果树高度同源;经PlantCare软件预测,PsC4 H基因的启动子除具有TATA/CAAT-box外,还含有G-box、HSE等特异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PsC4 H在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呈下调-上调的表达趋势,其中在成熟果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鉴定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核型的方法,根据GeneBank公布的其基因组信息,针对交配型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W192两个不同核型的同核体菌株A1和A2的菌丝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交配型基因序列,筛选存在差异的序列,预测基因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筛选最佳酶切位点,根据酶切片段的差异鉴定菌株的交配型。结果表明:筛选得到长度为736 bp的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aba1;核型为A1的同核体菌株,采用内切酶EcoRⅤ可以将aba1酶切成大小为257 bp和479 bp的两个片段;核型为A2的同核体菌株,采用内切酶XhoⅠ可以将aba1酶切成大小为327 bp和409 bp的两个片段;如果同时可以被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说明该菌株为异核体。采用基因测序鉴定了5株标记为孢子同核体的菌株和8株标记为原生质体同核体的菌株,测序结果表明:5株标记为孢子同核体的菌株中176P11、176P14和176P17的核型属于A1型,176P12和176P19属于A2型;8株标记为原生质体同核体的菌株中101-1P75和03P75的核型为A1型;152P11、46P23、46P27和152P2为A2型;03P46和176P21属于异核体;同时又采用笔者建立的内切酶方法鉴定了这些菌株,核型与基因测序鉴定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5.
草菇全基因组框架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Roche 454 GS FLX测序技术和Solexa测序技术相结合,进行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全基因组的测序,最终获得了长度为35.67Mb的草菇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获得了11097个蛋白编码基因,其中5516个基因有明确的功能注释信息。这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的草菇基因组框架图。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基因组的乙烯受体基因,并利用qRT-PCR检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草菇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1-MCP对草菇保鲜的分子机理.结果 表明:在草菇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个乙烯受体编码基因(GME317、GME1797、GME2633、G...  相似文献   

7.
依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采用ZOOM软件将转录组Reads定位到基因组的分析方法,从草菇中鉴定了一个多糖单加氧酶基因Vv-lpm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高效诱导物进行筛选,采用定量PCR方法研究其在降解稻草时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菇Vv-lpmo1基因DNA序列长1432bp,有9个内含子,预测编码3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质有分泌信号肽,且含有两个完整的保守结构域:N端的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61(GH61)结构域和C端的cellulose-binding domain(CBD)结构域。通过对葡萄糖、无碳源(饥饿诱导)、微晶纤维素、滤纸、稻草和木屑6种不同基质诱导草菇菌丝的定量PCR,结果筛选出稻草对Vv-lpmo1基因有最强的诱导作用。进一步研究稻草诱导不同时间的变化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规律为0~4h先下调;4~12h恢复到初始水平;12h以后开始迅速上调并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表明草菇多糖单加氧酶基因Vv lpmo1属于诱导表达型基因,可能在草菇降解稻草基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桃叶片β- 半乳糖苷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 从蟠桃(Amygdal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 中克隆出3 285 bp的β - 半乳糖苷酶基因cDNA全长, GenBank登录号为AY874412。该cDNA 2 559 bp, 编码853个氨基酸。将其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 ( + ) 中, 转化BL21 trxB (DE3) , 筛选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 SDS-PAGE呈现约115 kDa特异表达条带。并通过体外酶促反应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枣果实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F3 H基因特异引物序列,成功克隆得到了枣果实F3 H基因全长,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该基因含量变化与花色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3 H基因全长1 336bp,编码367个氨基酸残基。根据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枣果实F3 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龙眼(Dimocarpus longan)、橄榄(Canarium album)、荔枝(Litchi chinensis)及川桑(Morus notabilis)的一致性分别为90%、90%、89%、89%。半定量RT-PCR法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枣果实的红熟期表达量最大,其次为枣果实的半红期,而枣果实的绿熟期表达量最低;该基因表达量变化与花色苷含量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0.
PCR扩增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FvIDI)的DNA全长和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基因的ORF全长753 bp,DNA全长923 bp,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250个氨基酸,金针菇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450,等电点为5.0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FvIDI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温度下的表达量,结果显示,FvIDI基因在采收期菌盖中表达量最高,4℃诱导处理2~4 h和37℃诱导处理2~6 h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常规温度21℃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处理的枇杷高抗品种‘Peluches’的叶片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克隆技术,获得枇杷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EjPR1。该基因全长为731 bp(GenBank登录号为MN92775),5′端非编码区79 bp,3′端非编码区91 bp。其中ORF阅读框为561 bp,编码186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为5.63,分子量为21485.34,其预测结果的理论值与原核表达结果一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6种蔷薇科植物PR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76.41%~94.36%之间。接种炭疽菌后时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高抗品种‘Peluches’中受病原菌诱导后明显上调表达,在接种后96 h最高,但在高感品种‘森尾早生’中无明显变化,说明EjPR1可能参与了枇杷的抗病防御过程。  相似文献   

12.
魏跃  吴志明  张蜀宁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9,36(9):1357-1380
 根据已发表的黄瓜6 - 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 ) 基因6PGDH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 EU815934) 设计引物, 扩增了甜瓜属异源四倍体新种及野生种和栽培黄瓜‘北京截头’的6PGDH基因片段, 测序结果表明3个种的6PGDH基因片段序列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长度均为1 098 bp包含936 bp编码311个氨基酸的阅读框和162 bp的3′非翻译区末端, 片段内无内含子存在。利用DNAMAN软件检测到异源四倍体新种与野生种和栽培黄瓜‘北京截头’氨基酸的差异位点有3个, 碱基差异位点有22个, 差异位点的遗传分布符合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从而在分子水平证实了异源四倍体新种是野生种和栽培黄瓜‘北京截头’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3.
 从荔枝‘桂味’的败育胚中提取总RNA,利用GeneRacerTM Kit将RNA经去磷酸化反应、去mRNA的帽子结构及RNA Oligo连接,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分别用SSH分离得到的胚败育相关差异表达s一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599 bp)设计出3’和5’端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末端扩增。荔枝败育胚的s一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序列全长为1515 bp,编码393个氨基酸,与其它物种的S一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79%~82%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8%~91%之间。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基因为与荔枝胚败育相关的S一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了刺五加鲨烯合酶基因2(squalene synthase gene 2,SS2)cDNA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JN714465)。该序列全长1 463bp,其中5’端非翻译区长10bp,3’端非翻译区长208bp,开放阅读框长1 245bp,编码414个氨基酸。该蛋白具有1个Trans_IPPS_HH保守区域、2个鲨烯合酶和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特异性识别区域及2个跨膜区。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与五加科其它植物SS的一致性均大于90%,与刺五加SS1的一致性为91.79%。  相似文献   

15.
苹果铁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霞  陶建敏  蔡斌华  章镇 《园艺学报》2006,33(5):1051-1054
 根据已报道的植物铁结合蛋白基因( ferritin) 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 用RT2PCR 的方法从‘嘎拉’苹果叶片中获得铁结合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共有1 043个碱基, 其中编码区834bp, 编码27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终止密码子后有209 bp左右的3’端尾随序列区。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ferritin基因在‘嘎拉’苹果基因组中至少有7个拷贝存在。0.5 mmol·L - 1的柠檬酸铁处理‘嘎拉’苹果试管苗不同时间后的定量RT-PCR分析表明, ‘嘎拉’苹果的铁结合蛋白基因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加, 说明该基因可能在转录水平上受铁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16.
柑橘酸性转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植物液泡和细胞壁转化酶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一对PCR引物,以柑橘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长约740 bp和530 bp的DNA片段,分别克隆入pBS-T 和pMD18-T载体,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获得柑橘酸性转化酶基因家族的两个成员,成员A和B基因片段分别长742 bp和524 bp。其序列已在GenBank中登记(登记号分别为AF014925和AF314197)。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表明,成员A编码的氨基酸与植物液泡酸性转化酶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与拟南芥的最高,达76%,而成员B编码的氨基酸与植物细胞壁酸性转化酶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与豌豆的最高,达71%。两成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5% 和50%,推测酸性转化酶基因成员A 和B编码的蛋白分别定位于液泡和细胞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接头连接介导的PCR 技术,以前期NBS profiling 试验获得的1 条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
片段为基础,设计巢式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两侧序列。结果表明:基因组DNA 经DraⅠ酶切后,
在已有536 bp 片段的左侧和右侧均得到序列延伸,右侧扩增得到2 301 bp,左侧扩增得到820 bp,去除
边界序列后,向左延伸789 bp,向右延伸2 273 bp,拼接后共长3 443 bp。采用GENSCAN 进行基因预测,
发现包含内含子在内的晚疫病抗性基因全长2 413 bp,在该预测基因 的UTR 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在马
铃薯抗病和感病的基因型中扩增包含完整基因在内的2 571 bp 序列,发现该特异候选基因与晚疫病抗性相
连锁。  相似文献   

18.
芋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技术对采自中国湖北、浙江和山东的91份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样品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sMV)进行了检测,检出率为26.4%。对其中14个DsMV分离物的317 bp扩增产物(为外壳蛋白基因的一部分)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分离物内的核苷酸变异相对较低,而分离物间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相似性为68.3% ~ 97.8%。对来自湖北和浙江的2个DsMV分离物DsMV-SCS和DsMV-JH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gene,cp)进行了测序,全长分别为951 bp和987 bp,二者c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9.0%和82.3%,与已报道DsMV的c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3.0% ~ 92.1%和74.8% ~ 98.2%,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两个不同的簇,各DsMV分离物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其寄主和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桃品种以重阳红(花粉不育) ×大久保(花粉可育) 的52株F1代群体为试材, 应用RAPD技术, 结合集群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 BSA) 构建花粉可育/不育基因池, 利用180个随机引物, 筛选在花粉可育基因池中稳定扩增的一个RAPD标记OPW03-900。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 该标记仅在花粉可育个体(重组型除去) 中出现, 与桃花粉可育/不育位点的连锁距离为5.80cM。将该特异性片段回收、克隆、测序, 并设计一对特异SCAR引物, 再对F1代个体进行PCR扩增, 发现该特异带的位点及重组型个体的数目与RAPD扩增结果一致, 片段大小为906 bp, 命名为SCW03-906,表明RAPD标记已成功转化为与桃花粉可育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该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 登录号为DQ659676。  相似文献   

20.
 对河北张家口感病马铃薯的一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 PXY-HBEI) 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提取的RNA为模板, 应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 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GEM-T, 上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克隆cDNA片段由801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267个氨基酸。与基因库中PVY代表株系相比, 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6%~98.8%和93.3% ~98.5% , 与PVYN 和PVYO株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6%和97.8% , 确定PVY-HBEI归属于普通株系( PVYO株系) , 同时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PVY RT-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