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长远来看,取材易、成型快的小型盆景必然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因为它既保护自然资源,又节约人力、物力、场地,所以多年来我对小型盆景格外关注,也积累了一些养护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对于盆景爱好者来说,常常有感于难以获得适当的制作盆景的材料,因此开辟新的来源是发展树桩盆景的重要途径。那么,树形高大、雄伟壮观的雪松,能否用来制作中小型盆景呢?我认为只要符合做盆景的条件,还是可以的。八年前我到一家苗圃去参观,偶然物色到形态偃伏、难以高挺,但也别具姿态,可又不能成长为园林绿化材料的雪松。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个双休日,我又到小花园里摆弄那些盆景,因为天气阴凉,于是准备换盆。这是3盆已成型的六月雪树桩盆景,都种在土盆中,需要换上精制的盆景盆,以便于摆设,提高观赏价值。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3盆造型别致的六月雪盆景上盆定植完成。于是,我把它们放置在阳台上,自我欣赏起来。第二天,天气转晴炎热。第三天仍是晴天。我发现前天上盆的盆景中,有一盆叶片有些萎蔫。我认为是缺水所致,于是马上对其浇了一  相似文献   

4.
盆景一词有多种译法,当以采用 penjing 为好。而盆景名称如五针松盆景、浮石盆景等又如何翻译呢?笔者认为:1.不宜用植物或山石名称等同于盆景名称,若然,那只是翻译了盆景的素材,而不能表达盆景的全部含义。2.植物名称也不要硬性翻译,如将五针松译成“Pentaneedle”Pine。以我之见,  相似文献   

5.
现在不少地方栽培盆景,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我认为,发展盆景艺术,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目标。培植一盆好的盆景,决不是短时间可办到的。但目前不少人为了一时的收益,四出大量挖掘、收购树桩。不少优秀的树桩尚未成型已几经转手抬价,更多的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变成枯木一根,实在令人惋惜。长此以往,不仅盆景资源枯竭,盆景事业的发展将受到影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教学实习中,发现学生把大石头敲碎后组合成小盆景,浪费了大量石材,十分可惜。于是我鼓励学生不用大石料,而是从地上拾起小碎石来制作微型山石盆景。我作了示范表演,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要做大型盆景能不能也用碎石头呢?我赏试做了一盆80厘米的碎斧劈石盆景,后来又扩大成120厘米大型山水盆景,请同仁们评判,得到大家一致的赞同。为了进一步征求意见,我将这  相似文献   

7.
去年某刊物上发表的《盆景四味》一文中谈到: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都是由景、盆、几座、题名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盆景艺术的“四味”。还说称得上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四味”俱全。我认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不能局限于“四味”,它还有五味、六味甚至更多的味。因为盆景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榕树盆景,四季翠绿。它有独特的姿态与神韵:1.有轻飘临仙的气根;2.有盘根错节的蔓根:3.有着奇怪的块根。所以,很受盆景爱好者的青睐。一颗榕树从小苗到成型,需要花费许多年工夫的养护。如果用插枝繁殖,又无以上的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关于玩盆景的乐趣已有许多文章提及,本文只说给盆景浇水的事,因为它有两重性,平常给盆景浇水,一边浇水,一边观赏盆景,看着它一步步成长、成熟,这对盆景爱好者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可每当你要外出(如开会、参观盆景展、游览等)给盆景浇水却成了累赘。有的盆友因为常要外出,甚至放弃了玩盆景,但多数人总想鱼和熊掌兼得,我也不例外。为了解决人外出时盆景不至于干死的问题,用了许多办法,罗列于后:  相似文献   

10.
今年夏天,烈日炎炎,我带上相机,去刘常贵老师家登门拜访,走到门前见门扇半开半掩,侧身往院里一瞧,只见院内雾气腾腾,我想这大概是刘老刚给花木盆景浇过水的缘故吧!的确,这时刘老正在给花木盆景整形,我随手掏出相机,对好焦距,咔嚓一声,刘老这才发觉门前有人,他面带笑容地说:“自立,又来采访啦!”我说是来欣赏老师的盆景呢!刘老精神饱满,满面红光,神采奕奕。我问老师今年多大岁数啦?老师伸出左手拇指与食指一撇,吆!你老人家80  相似文献   

11.
鉴赏和评比树桩盆景,应以“形神兼备”为主要条件。树桩盆景有单株、双株、多株,有悬崖式、丛林式、合栽式、附石式等。不论哪种形式,人们在评比鉴赏时,总是首先注意观察它的姿态是否奇特,神韵造型是否优美,长势丰茂如何……。因此,姿态是树桩盆景的主要条件,没有美好的姿态,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树桩盆景。所谓“形神兼备”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有实际内容来体现它:  相似文献   

12.
如何缩短黄荆桩头的栽培时间?几年来,我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快速栽培成型的方法,能达到当年栽下,当年成型观赏。这对一些急于求成的盆景初学者来说,大可效法一试。栽培时间冬春夏初都可,以2—4月为好。选取的桩头应苍老虬曲,富于野趣。修剪时要反复琢磨,  相似文献   

13.
“鉴赏大师人何在?”这是我在两年前为宁波市第四届盆景艺术展览写的前言。文中说:“盆景制作要水平,盆景鉴赏也要水平!它的水平不见得比盆景制作低,不过是各有所长罢了……善长制作的人不一定通晓理论;通晓理论的人又不一定善长制作。有人说:光会说,不会做,有什么用?我说:有用。理论是行动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升华么。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实践才能迅速地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浙江盆景确实出现了不少佳作,但全面地看浙江的树木盆景的造型,愚以为有两个问题很值得大家研究探讨。一是盆景枝条的团块结构与严整的片子结构必须革除;二是枝条呈圆弧线和波浪式的伸展姿态必须革除。枝条的团块结构和圆弧线的伸展姿态大体上主要出现在浙北,严整的片子结构及波浪式的伸展姿态主要出现在浙西南。以上情况主要表现在杂木盆景的造型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99昆明世博会上,有不少古桩盆景展品是以山野直接采挖野桩获取素材而制作的,如对节白蜡、银杏、赤楠等古桩盆景。诚然,山野老桩是历史的见证,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产物,直接采挖后进行盆景造型,能缩短成型周期,古朴、苍劲,姿态自然,远非人力所及。故野外采桩一直成为传统盆景素材的主要来源,也被各盆景书籍所记载并广为宣传。然而,在人类不断破坏自然而又遭自然不断报复,开始认识到必须保护自然、保护野生资源的今天,现代盆景究竟该以什  相似文献   

16.
正盆景改作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有生命,就有变化,这些变化或来源于植物自身的生长,或通过修剪、蟠扎、换盆等盆景造型技法来实现。对于已经成型,甚至获得过大奖的盆景重新造型,进行二度创作,谓之"改作"。这是盆景创作的继续,成功的改作能使盆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具有"凤凰涅槃,再获重生"的艺术效果。对于成型的盆景,看久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换个盆,换种盆景造型,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对盆景的一种改作。如锦鸡儿盆景"野趣"、雀梅盆景  相似文献   

17.
雀梅通常被人们用来制作大树型盆景,但这种盆景司空见惯,而且需要大树桩作坯材,比较耗费天然资源。出于环保的考虑,也出于寻求新意的考虑,七八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用雀梅的树根制作盆景的尝试。现在有些已经比较成型,观赏效果颇为与众不同。我把它叫做树根雀梅盆景。  相似文献   

18.
有许多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摄影等,其作品一旦完成就一成不变被永恒定格,而盆景作品不同,它被称为"有生命的雕塑";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活",也就是说,盆景作品成型后还存在一个永不停息的保型、修补、完善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完全不变的成型作品可言。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年辛勤努力终于"修成正果"的成型作品,不断"回片"、退枝,逐渐老化,哪里还能看到一丝的昔日风采,早已面目全非了,甚至扔到了根雕材料堆里。难怪不少人说,盆景养成之日,就是生命终结之时,令许多业内人士深感头痛。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悲观,只要我们搞清成型盆景的老化原因,并及时地更新复壮,永葆其生机活力,也并非难事。  相似文献   

19.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20.
笔者是一个盆景制作的爱好者。多年来业余从事树桩盆景的制作,总有这样的感想:树桩盆景好象特写镜头,画面常常难以开阔深远;因为树桩盆景一般都要靠采集的天然桩形来决定其整体形象,尽管其枝形、树冠等可由人工控制培植,但终不能尽如人意。山石盆景也有这局限。而水旱盆景独树一帜、结合了水土、植物、山石、配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